天天看点

为什么《多情剑客无情剑》很难被拍成影视作品?1.古龙叙事风格不利于影视化2.孙小红是小说点睛人物2.李寻欢的幼稚与成熟3.阿飞、郭嵩阳与铁传甲的友谊观4. 江南八义的侠道5.配角们的人生一瞥

作者:斯拉法叶

为什么艺术成就很高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很难被拍成影视作品?

为什么《多情剑客无情剑》很难被拍成影视作品?1.古龙叙事风格不利于影视化2.孙小红是小说点睛人物2.李寻欢的幼稚与成熟3.阿飞、郭嵩阳与铁传甲的友谊观4. 江南八义的侠道5.配角们的人生一瞥
为什么《多情剑客无情剑》很难被拍成影视作品?1.古龙叙事风格不利于影视化2.孙小红是小说点睛人物2.李寻欢的幼稚与成熟3.阿飞、郭嵩阳与铁传甲的友谊观4. 江南八义的侠道5.配角们的人生一瞥

古龙小说很难拍成影视作品,一个明显的原因是,其作品精华部分是作者通过旁白发出的种种精妙议论,人物形象的立体化(内心活动)往往也依赖这些议论呈现出来。若剔除,因其简练的语言风格和情节设计,小说会显得干枯无味。恰恰旁白难以以影视语言展现。已拍成片的古龙影视剧中,人物关系大多纠结生硬,反面人物阴鸷狡猾,毫无人情味。坏人显得过于脸谱化,坏得毫无道理。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龙啸云借助胡不归等人“请来”李寻欢时,有一段旁白:“……龙啸云的拳反而握得更紧,因为只有在李寻欢面前,他才会觉得自己的渺小,自己的卑贱。所以李寻欢那种伟大的友情非但没有感动他,反而他更愤怒。”龙啸云对李寻欢的感情,通过这段话精确地表达了出来。

他也曾想光明磊落、潇洒快意度过一生,但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为了维护他的小家庭,他做出了种种卑鄙不堪的事;他知道李寻欢人格高尚,也向往那种高尚;但正因如此,他在李寻欢面前无地自容。种种纠结矛盾,古龙通过这段旁白解释得清清楚楚。可影视剧无法将其表演出来;龙啸云也就被演绎成单单一个小肚鸡肠、满怀嫉妒的小男人角色,人物的复杂性被消解了。

或许通过某些特殊表现技巧,才能将旁白毫无违和感地穿插进来。例如,导演可以安排一位说书人(正好小说中就有这么一位),通过说书人之口讲出这些旁白。至于说书人是怎么知道旁人内心活动的?说书人回答“猜的”。虽未免轻浮,但虚虚实实之间,故事的表达也能稍觉完满。当然,这带来的后果是观众会被说书人带离情节之外,破坏了代入感。

除此之外,古龙小说之所以很难拍成影视作品,还在于其主旨微妙深刻。

为什么《多情剑客无情剑》很难被拍成影视作品?1.古龙叙事风格不利于影视化2.孙小红是小说点睛人物2.李寻欢的幼稚与成熟3.阿飞、郭嵩阳与铁传甲的友谊观4. 江南八义的侠道5.配角们的人生一瞥

许多编剧未能理解《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孙小红这一人物的重要性和深刻性,常常将其设计成一名配角,有的甚至莫名其妙地让她强行与阿飞组成CP。

孙小红其实是整部小说升华主题的点睛人物。

小说中的三位女性:林诗音、林仙儿、孙小红,分别代表了三类女性形象。

林诗音是那种放弃独立思想、将自身命运的交由他人(男人)决定的旧传统女性形象。她爱李寻欢,却不做决定,任由李寻欢为她做决定。这一点,在小说末尾,她也是明白了的:“那时我为什么要听他的话?为什么不明明白白的告诉他,我是爱他的,除了他之外,我谁也不嫁。”正由于她当初放弃了自主权,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能力,只能怨恨他人(李寻欢),也造成了自身的悲剧。

林仙儿则是一个滥用女性身份的堕落女子形象。她觉得每个男人都不得不爱她、渴望她,将自身化为男性欲念的象征,利用男性的弱点以满足个人私欲。这样的女人自然不懂爱,也不值得爱。阿飞之所以为她痴情,其实是因为阿飞是个痴情的人,并非因为她。最后,荆无命终于道出了实情:“你不该认为每个人都和阿飞一样爱你!”这也意味着她的自我催眠的幻灭。阿飞一旦“想通了”,也就没人爱她了。

为什么《多情剑客无情剑》很难被拍成影视作品?1.古龙叙事风格不利于影视化2.孙小红是小说点睛人物2.李寻欢的幼稚与成熟3.阿飞、郭嵩阳与铁传甲的友谊观4. 江南八义的侠道5.配角们的人生一瞥

孙小红与上面两类人不同。她敢爱敢恨,自己决定自己的感情与命运,并且坦然承受随之带来的快乐或痛苦。她怂恿爷爷去与上官惊鸿决斗,爷爷因此惨死。林仙儿讽刺她:“害了你爷爷,也害了李寻欢,但你却只不过像个木头人似的站在这里。”她却说:“我虽然做错了,但那已过去了,我纵然在流泪,也不妨等到明天,因为今天我还有别的事要做!” 又是一段关键的旁白讲述了她的非凡之处:“眼泪并不能洗清耻辱,更不能弥补错误,你若是真的忏悔。就得拿出勇气来,从今天从头做起。”

孙小红确实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人。

古龙先生将这三个女人作了一番精彩的对比:林仙儿当然是属于坏人那一类,但林诗音和孙小红呢?她们当然都是好人,但她们也不一样。无论是什么事,林诗音总是忍受、忍受……她认为女人最大的美德就是“忍受”!孙小红却不同,她要反抗!只要她认为是错的,她就反抗!她坚定、明朗、有勇气、有信心、她敢爱、也敢恨,你在她身上,永远看不到黑暗的一面!就因为世上还有她这种女人,所以人类才能不断进步,继续生存。

他甚至不惜引用歌德的名句赞美孙小红:“永恒的女性,引导人类上升。”孙小红是自由、独立的新女性形象。李寻欢从林诗音走向孙小红的过程,正是从痛苦沉重的人生走向轻快明亮人生的过程。她是李寻欢的救赎者、引导者,是其心灵死结的解开者;从象征意义上来讲,孙小红也是李寻欢从服从命运、被动接受命运、将生命视为消极痛苦,转为主动反抗命运、热爱生命、追求幸福生活的契机。

可惜多数影视剧编剧似乎并非严肃深刻的女性主义者,未能像小说家一样对女性地位和命运作深入思考,仍旧将女性角色看做花瓶,视为体现男主角“很受欢迎”的道具(迎合商业化时代男性观众的宅男心理),把女性物化为男性的附属物,这样的改编者当然会觉得孙小红无足轻重。

为什么《多情剑客无情剑》很难被拍成影视作品?1.古龙叙事风格不利于影视化2.孙小红是小说点睛人物2.李寻欢的幼稚与成熟3.阿飞、郭嵩阳与铁传甲的友谊观4. 江南八义的侠道5.配角们的人生一瞥

李寻欢、龙啸云及林诗音的悲剧,起源于李寻欢当初的幼稚。但这种幼稚,不是少年人的懵懂无知的幼稚,而是成年人尚未深悉人性的幼稚。根本上讲,这是一个善良的人对“善良”作了肤浅理解的幼稚。

面对龙啸云的告白,李寻欢进退两难,最后选择成全好兄弟,因而导致了三个人一生的痛苦。他当时并不知道,他无权决定别人——例如林诗音和龙啸云——的命运和情感。

龙啸云陷害李寻欢,李寻欢却为他开脱,于是林诗音望着他,忽也笑了起来,道:“他害了你,你还要替他说话,很好,你的确很够朋友,但你知不知道我也是人——你对不对得起我?”

另一次,龙啸云再次陷害李寻欢时,说:“当一个男人知道倔的妻子原来是别人让给他的,而且他的妻子一直还是在爱着那个人,这才是最大的痛苦!这的确是最大的痛苦。”

当初,李寻欢忽略了他们二人的情感,深陷于自己幼稚的“义气”之中。

经过近二十年的关外生活,李寻欢似乎察觉了自己的幼稚。影视剧表现他的出场,往往只是肤浅地表现其“落拓中年人”的形象,却未理解他为何落拓,往往仅仅将其表演为一个二十年仍不忘旧情的男人,仿佛他依然渴望与林诗音重拾过去。但李寻欢固然难忘旧情,却早已明了无法挽回之事。他的落拓,恰在于其悔恨,在于察觉了自己的错误或幼稚。

这是李寻欢的第一阶段的成长。但此时的他,仍只是囿于个人情感中无法自拔、自甘颓废。直到孙老头的一番开导,“林诗音是用不着你来保护的,你走了对她只有好处”,才使他惊觉。

孙氏爷孙令李寻欢进入了第二阶段的成长。他慢慢从个人的小圈子、小眼界中走出来,走上了与恶势力(金钱帮)作斗争、为苍生谋福祉的正义事业上来。若把“武林”看做大众或国家之隐喻,则小说的另一主题也在此获得了升华。

为什么《多情剑客无情剑》很难被拍成影视作品?1.古龙叙事风格不利于影视化2.孙小红是小说点睛人物2.李寻欢的幼稚与成熟3.阿飞、郭嵩阳与铁传甲的友谊观4. 江南八义的侠道5.配角们的人生一瞥

阿飞、郭嵩阳与铁传甲是李寻欢的朋友。

阿飞只因李寻欢要请他喝酒,为了回敬他,卷入了他的命运旋涡之中。两人意气相投,始终心心相惜。阿飞不惜舍命救李寻欢于兴云庄、少林寺险地,只因他已把李寻欢当做了朋友。他懂得识人,也懂得友情。他不是以等价交换的原则对待朋友:并非他人为他做了什么,他要回以等价的报答;他只是明白了某人值得交朋友,愿意为这份友谊付出一切。他是自由的,友情出于他自身,而非外在。阿飞可说是男性版的、友情版的孙小红。

郭嵩阳则是一位更加奇特的朋友。他本是敌人。然而,“一个最可靠的朋友,固然往往曾是你最可怕的仇敌,但一个可怕的对手,往往也会是你最知心的朋友。因为有资格做你对手的人,才有资格做你的知己。因为只有这种人才能了解你。”郭嵩阳献身武学,要找李寻欢决斗;为了李寻欢,又去找荆无命决斗,死于其剑下,留下了对方剑法痕迹,为李寻欢找到生机。他面冷心热,孤标傲世却又渴望友谊。

铁传甲的友谊主要表现在对李寻欢几十年的细心照顾上,也表现在为了维护翁天杰的名声而甘受冤屈、忍辱负重上。对待李寻欢,他像一个忠仆;面对中原八义的追杀,却固执到犹如疯狂,乃至躲躲藏藏几十年,最后却为了掩护欲致其余死地之“朋友”而死。在他看来,友谊似乎是一种深重的负债,唯有死亡才能偿清。

在这三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友谊来自于自身,来自自己的决定,并且友情高于一切,甚至生命。现代人浸淫于商品经济之中,就连对“友情”的理解也染上了商业气息,往往觉得自己为朋友付出多少,朋友也应当回报多少;同时,视他人对自己付出多少,来决定要不要做他的朋友。怀着这样的友情观,又怎能理解古龙先生所描写的友情呢?

为什么《多情剑客无情剑》很难被拍成影视作品?1.古龙叙事风格不利于影视化2.孙小红是小说点睛人物2.李寻欢的幼稚与成熟3.阿飞、郭嵩阳与铁传甲的友谊观4. 江南八义的侠道5.配角们的人生一瞥

金庸先生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论,感动了不少读者。

然而这类“侠”论,似乎并非出自侠客,倒像是身处庙堂的士大夫。或许心忧天下、为国为民的侠客,曾经作为墨家学派出现过;但秦汉以后的侠客,一般都是剧孟郭解之徒,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刺客形象,像郭靖那般指挥千军万马的,很难归类为侠士。

司马迁将侠客分为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几种类型。这些都是平民中豪杰,以一剑争名流的人:“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刺韩傀之聂政、刺王僚之专诸、刺赵襄子之豫让、刺秦王之荆轲,都是为了某一人生信条,舍生忘死之辈。古龙先生的“侠”,是司马迁《刺客列传》侠客精神的继承。

对此江南八义是个很好的注解。这八人武功平平,却对“道义”十分偏执。为了替翁天杰报仇,竟不惜化为乞丐、货郎、屠户,几十年如一日风餐露宿,浪费大好年华,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仇人铁传甲;作为配角,江南八义虽不讨喜,其执着却令人动容。他们行为有些呆板,也有些可爱:杀人前还要找人作证,来一场“合法审判”,结果又一次让铁传甲逃脱。

然而古龙先生不喜欢刻板印象。在翁天杰之死真相大白之际,他安排八人慷慨赴死。易明堂自杀前自白道:“……日后若有人间起‘中原八义’,也希望你能告诉他们,这八个人活着时虽然常常做错事,但死的时候总算已将债还清了。”

“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惧!”一个人若能堂堂正正,问心无愧而死,死又算得了什么。男子汉正当如此。“做错事”,又坦然以死抵偿;八人视死如归,确是一派古侠客气度。

然而现代人少了这类干净利落的侠道思想,拍出来的片子,充斥着伪君子一类人物。或许正因现代社会过于虚伪,才使编剧们对“人性”的理解过于偏狭,难以领会古龙小说中的侠之内涵吧。

为什么《多情剑客无情剑》很难被拍成影视作品?1.古龙叙事风格不利于影视化2.孙小红是小说点睛人物2.李寻欢的幼稚与成熟3.阿飞、郭嵩阳与铁传甲的友谊观4. 江南八义的侠道5.配角们的人生一瞥

小说开头讲述了蔷薇夫人的爱情故事。江湖传言,二十年前,“紫面二郎”孙逵和江南七十二道水陆码头总瓢把子杨胡子的妻子“蔷薇夫人”私奔。但孙奎说,这只是传言。真实情况是:蔷薇夫人水性杨花,姘上一个小白脸,有了孩子,怕杨大胡子回来后无法交帐,就卷着些细软私奔。谁知小白脸又将她从杨胡子那里偷来的珠宝偷走了大半。她人财两空,正不知怎样好,恰巧遇上了孙奎这倒霉鬼。

但这也并非故事的全部。原来上文说的“小白脸”是七妙人之一妙郎君花蜂。他勾引蔷薇夫人,生出了孩子。为了找人背黑锅,逃避杨大胡子追杀,而怂恿蔷薇夫人勾搭孙奎。没想到女人易变心,蔷薇夫人对孙奎动了真情,反过来二人联手击倒花蜂,砍去他两脚,关在地窖,每天只喂一碗不加盐的猪油伴饭。

孙奎、蔷薇夫人过得并不顺利,孙奎说:“这二十年来,我已受够了她的气,已经快被她缠疯了,我若不杀了她,不出半年就要被她活活逼死。”终于偷袭并杀死了早已年老色衰的蔷薇夫人。

夫妻难过七年之痒,何况二十年呢。这是个真实到叫人寒心的爱情故事。

在别处,古龙先生又描写了另一对经不起考验的恋人。杨承祖、胡媚等人顶着金钱帮的铜钱,一旦金钱落地,人头不保。偏偏胡媚穿得少,一个喷嚏,金钱坠落。面对危难,曾经山盟海誓的情人杨承祖竟避之唯恐不及。胡媚心冷之余,设计要求杨承祖杀他,导致他头上的铜钱也滚落。

此类小故事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散落各处,往往短小精悍,揭露俗世人情,读来曲折有趣,又颇有深度,与小说主题遥相呼应、对比鲜明,起到凸显作者价值取向的作用。然而导演编剧们或许由于资源有限,难以将这些故事一一讲述。这也大大降低了影视作品相对于小说原作的趣味性与深刻性。

为什么《多情剑客无情剑》很难被拍成影视作品?1.古龙叙事风格不利于影视化2.孙小红是小说点睛人物2.李寻欢的幼稚与成熟3.阿飞、郭嵩阳与铁传甲的友谊观4. 江南八义的侠道5.配角们的人生一瞥
为什么《多情剑客无情剑》很难被拍成影视作品?1.古龙叙事风格不利于影视化2.孙小红是小说点睛人物2.李寻欢的幼稚与成熟3.阿飞、郭嵩阳与铁传甲的友谊观4. 江南八义的侠道5.配角们的人生一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