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多情劍客無情劍》很難被拍成影視作品?1.古龍叙事風格不利于影視化2.孫小紅是小說點睛人物2.李尋歡的幼稚與成熟3.阿飛、郭嵩陽與鐵傳甲的友誼觀4. 江南八義的俠道5.配角們的人生一瞥

作者:斯拉法葉

為什麼藝術成就很高的《多情劍客無情劍》很難被拍成影視作品?

為什麼《多情劍客無情劍》很難被拍成影視作品?1.古龍叙事風格不利于影視化2.孫小紅是小說點睛人物2.李尋歡的幼稚與成熟3.阿飛、郭嵩陽與鐵傳甲的友誼觀4. 江南八義的俠道5.配角們的人生一瞥
為什麼《多情劍客無情劍》很難被拍成影視作品?1.古龍叙事風格不利于影視化2.孫小紅是小說點睛人物2.李尋歡的幼稚與成熟3.阿飛、郭嵩陽與鐵傳甲的友誼觀4. 江南八義的俠道5.配角們的人生一瞥

古龍小說很難拍成影視作品,一個明顯的原因是,其作品精華部分是作者通過旁白發出的種種精妙議論,人物形象的立體化(内心活動)往往也依賴這些議論呈現出來。若剔除,因其簡練的語言風格和情節設計,小說會顯得幹枯無味。恰恰旁白難以以影視語言展現。已拍成片的古龍影視劇中,人物關系大多糾結生硬,反面人物陰鸷狡猾,毫無人情味。壞人顯得過于臉譜化,壞得毫無道理。

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龍嘯雲借助胡不歸等人“請來”李尋歡時,有一段旁白:“……龍嘯雲的拳反而握得更緊,因為隻有在李尋歡面前,他才會覺得自己的渺小,自己的卑賤。是以李尋歡那種偉大的友情非但沒有感動他,反而他更憤怒。”龍嘯雲對李尋歡的感情,通過這段話精确地表達了出來。

他也曾想光明磊落、潇灑快意度過一生,但他愛自己的妻子和兒子;為了維護他的小家庭,他做出了種種卑鄙不堪的事;他知道李尋歡人格高尚,也向往那種高尚;但正因如此,他在李尋歡面前無地自容。種種糾結沖突,古龍通過這段旁白解釋得清清楚楚。可影視劇無法将其表演出來;龍嘯雲也就被演繹成單單一個小肚雞腸、滿懷嫉妒的小男人角色,人物的複雜性被消解了。

或許通過某些特殊表現技巧,才能将旁白毫無違和感地穿插進來。例如,導演可以安排一位說書人(正好小說中就有這麼一位),通過說書人之口講出這些旁白。至于說書人是怎麼知道旁人内心活動的?說書人回答“猜的”。雖未免輕浮,但虛虛實實之間,故事的表達也能稍覺完滿。當然,這帶來的後果是觀衆會被說書人帶離情節之外,破壞了代入感。

除此之外,古龍小說之是以很難拍成影視作品,還在于其主旨微妙深刻。

為什麼《多情劍客無情劍》很難被拍成影視作品?1.古龍叙事風格不利于影視化2.孫小紅是小說點睛人物2.李尋歡的幼稚與成熟3.阿飛、郭嵩陽與鐵傳甲的友誼觀4. 江南八義的俠道5.配角們的人生一瞥

許多編劇未能了解《多情劍客無情劍》中孫小紅這一人物的重要性和深刻性,常常将其設計成一名配角,有的甚至莫名其妙地讓她強行與阿飛組成CP。

孫小紅其實是整部小說升華主題的點睛人物。

小說中的三位女性:林詩音、林仙兒、孫小紅,分别代表了三類女性形象。

林詩音是那種放棄獨立思想、将自身命運的交由他人(男人)決定的舊傳統女性形象。她愛李尋歡,卻不做決定,任由李尋歡為她做決定。這一點,在小說末尾,她也是明白了的:“那時我為什麼要聽他的話?為什麼不明明白白的告訴他,我是愛他的,除了他之外,我誰也不嫁。”正由于她當初放棄了自主權,也失去了追求愛情的能力,隻能怨恨他人(李尋歡),也造成了自身的悲劇。

林仙兒則是一個濫用女性身份的堕落女子形象。她覺得每個男人都不得不愛她、渴望她,将自身化為男性欲念的象征,利用男性的弱點以滿足個人私欲。這樣的女人自然不懂愛,也不值得愛。阿飛之是以為她癡情,其實是因為阿飛是個癡情的人,并非因為她。最後,荊無命終于道出了實情:“你不該認為每個人都和阿飛一樣愛你!”這也意味着她的自我催眠的幻滅。阿飛一旦“想通了”,也就沒人愛她了。

為什麼《多情劍客無情劍》很難被拍成影視作品?1.古龍叙事風格不利于影視化2.孫小紅是小說點睛人物2.李尋歡的幼稚與成熟3.阿飛、郭嵩陽與鐵傳甲的友誼觀4. 江南八義的俠道5.配角們的人生一瞥

孫小紅與上面兩類人不同。她敢愛敢恨,自己決定自己的感情與命運,并且坦然承受随之帶來的快樂或痛苦。她慫恿爺爺去與上官驚鴻決鬥,爺爺是以慘死。林仙兒諷刺她:“害了你爺爺,也害了李尋歡,但你卻隻不過像個木頭人似的站在這裡。”她卻說:“我雖然做錯了,但那已過去了,我縱然在流淚,也不妨等到明天,因為今天我還有别的事要做!” 又是一段關鍵的旁白講述了她的非凡之處:“眼淚并不能洗清恥辱,更不能彌補錯誤,你若是真的忏悔。就得拿出勇氣來,從今天從頭做起。”

孫小紅确實是一個勇敢堅強的女人。

古龍先生将這三個女人作了一番精彩的對比:林仙兒當然是屬于壞人那一類,但林詩音和孫小紅呢?她們當然都是好人,但她們也不一樣。無論是什麼事,林詩音總是忍受、忍受……她認為女人最大的美德就是“忍受”!孫小紅卻不同,她要反抗!隻要她認為是錯的,她就反抗!她堅定、明朗、有勇氣、有信心、她敢愛、也敢恨,你在她身上,永遠看不到黑暗的一面!就因為世上還有她這種女人,是以人類才能不斷進步,繼續生存。

他甚至不惜引用歌德的名句贊美孫小紅:“永恒的女性,引導人類上升。”孫小紅是自由、獨立的新女性形象。李尋歡從林詩音走向孫小紅的過程,正是從痛苦沉重的人生走向輕快明亮人生的過程。她是李尋歡的救贖者、引導者,是其心靈死結的解開者;從象征意義上來講,孫小紅也是李尋歡從服從命運、被動接受命運、将生命視為消極痛苦,轉為主動反抗命運、熱愛生命、追求幸福生活的契機。

可惜多數影視劇編劇似乎并非嚴肅深刻的女性主義者,未能像小說家一樣對女性地位和命運作深入思考,仍舊将女性角色看做花瓶,視為展現男主角“很受歡迎”的道具(迎合商業化時代男性觀衆的宅男心理),把女性物化為男性的附屬物,這樣的改編者當然會覺得孫小紅無足輕重。

為什麼《多情劍客無情劍》很難被拍成影視作品?1.古龍叙事風格不利于影視化2.孫小紅是小說點睛人物2.李尋歡的幼稚與成熟3.阿飛、郭嵩陽與鐵傳甲的友誼觀4. 江南八義的俠道5.配角們的人生一瞥

李尋歡、龍嘯雲及林詩音的悲劇,起源于李尋歡當初的幼稚。但這種幼稚,不是少年人的懵懂無知的幼稚,而是成年人尚未深悉人性的幼稚。根本上講,這是一個善良的人對“善良”作了膚淺了解的幼稚。

面對龍嘯雲的告白,李尋歡進退兩難,最後選擇成全好兄弟,因而導緻了三個人一生的痛苦。他當時并不知道,他無權決定别人——例如林詩音和龍嘯雲——的命運和情感。

龍嘯雲陷害李尋歡,李尋歡卻為他開脫,于是林詩音望着他,忽也笑了起來,道:“他害了你,你還要替他說話,很好,你的确很夠朋友,但你知不知道我也是人——你對不對得起我?”

另一次,龍嘯雲再次陷害李尋歡時,說:“當一個男人知道倔的妻子原來是别人讓給他的,而且他的妻子一直還是在愛着那個人,這才是最大的痛苦!這的确是最大的痛苦。”

當初,李尋歡忽略了他們二人的情感,深陷于自己幼稚的“義氣”之中。

經過近二十年的關外生活,李尋歡似乎察覺了自己的幼稚。影視劇表現他的出場,往往隻是膚淺地表現其“落拓中年人”的形象,卻未了解他為何落拓,往往僅僅将其表演為一個二十年仍不忘舊情的男人,仿佛他依然渴望與林詩音重拾過去。但李尋歡固然難忘舊情,卻早已明了無法挽回之事。他的落拓,恰在于其悔恨,在于察覺了自己的錯誤或幼稚。

這是李尋歡的第一階段的成長。但此時的他,仍隻是囿于個人情感中無法自拔、自甘頹廢。直到孫老頭的一番開導,“林詩音是用不着你來保護的,你走了對她隻有好處”,才使他驚覺。

孫氏爺孫令李尋歡進入了第二階段的成長。他慢慢從個人的小圈子、小眼界中走出來,走上了與惡勢力(金錢幫)作鬥争、為蒼生謀福祉的正義事業上來。若把“武林”看做大衆或國家之隐喻,則小說的另一主題也在此獲得了升華。

為什麼《多情劍客無情劍》很難被拍成影視作品?1.古龍叙事風格不利于影視化2.孫小紅是小說點睛人物2.李尋歡的幼稚與成熟3.阿飛、郭嵩陽與鐵傳甲的友誼觀4. 江南八義的俠道5.配角們的人生一瞥

阿飛、郭嵩陽與鐵傳甲是李尋歡的朋友。

阿飛隻因李尋歡要請他喝酒,為了回敬他,卷入了他的命運旋渦之中。兩人意氣相投,始終心心相惜。阿飛不惜舍命救李尋歡于興雲莊、少林寺險地,隻因他已把李尋歡當做了朋友。他懂得識人,也懂得友情。他不是以等價交換的原則對待朋友:并非他人為他做了什麼,他要回以等價的報答;他隻是明白了某人值得交朋友,願意為這份友誼付出一切。他是自由的,友情出于他自身,而非外在。阿飛可說是男性版的、友情版的孫小紅。

郭嵩陽則是一位更加奇特的朋友。他本是敵人。然而,“一個最可靠的朋友,固然往往曾是你最可怕的仇敵,但一個可怕的對手,往往也會是你最知心的朋友。因為有資格做你對手的人,才有資格做你的知己。因為隻有這種人才能了解你。”郭嵩陽獻身武學,要找李尋歡決鬥;為了李尋歡,又去找荊無命決鬥,死于其劍下,留下了對方劍法痕迹,為李尋歡找到生機。他面冷心熱,孤标傲世卻又渴望友誼。

鐵傳甲的友誼主要表現在對李尋歡幾十年的細心照顧上,也表現在為了維護翁天傑的名聲而甘受冤屈、忍辱負重上。對待李尋歡,他像一個忠仆;面對中原八義的追殺,卻固執到猶如瘋狂,乃至躲躲藏藏幾十年,最後卻為了掩護欲緻其餘死地之“朋友”而死。在他看來,友誼似乎是一種深重的負債,唯有死亡才能償清。

在這三人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友誼來自于自身,來自自己的決定,并且友情高于一切,甚至生命。現代人浸淫于商品經濟之中,就連對“友情”的了解也染上了商業氣息,往往覺得自己為朋友付出多少,朋友也應當回報多少;同時,視他人對自己付出多少,來決定要不要做他的朋友。懷着這樣的友情觀,又怎能了解古龍先生所描寫的友情呢?

為什麼《多情劍客無情劍》很難被拍成影視作品?1.古龍叙事風格不利于影視化2.孫小紅是小說點睛人物2.李尋歡的幼稚與成熟3.阿飛、郭嵩陽與鐵傳甲的友誼觀4. 江南八義的俠道5.配角們的人生一瞥

金庸先生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之論,感動了不少讀者。

然而這類“俠”論,似乎并非出自俠客,倒像是身處廟堂的士大夫。或許心憂天下、為國為民的俠客,曾經作為墨家學派出現過;但秦漢以後的俠客,一般都是劇孟郭解之徒,為“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的刺客形象,像郭靖那般指揮千軍萬馬的,很難歸類為俠士。

司馬遷将俠客分為布衣之俠、鄉曲之俠、闾巷之俠幾種類型。這些都是平民中豪傑,以一劍争名流的人:“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所謂“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刺韓傀之聶政、刺王僚之專諸、刺趙襄子之豫讓、刺秦王之荊轲,都是為了某一人生信條,舍生忘死之輩。古龍先生的“俠”,是司馬遷《刺客列傳》俠客精神的繼承。

對此江南八義是個很好的注解。這八人武功平平,卻對“道義”十分偏執。為了替翁天傑報仇,竟不惜化為乞丐、貨郎、屠戶,幾十年如一日風餐露宿,浪費大好年華,在茫茫人海中尋找仇人鐵傳甲;作為配角,江南八義雖不讨喜,其執着卻令人動容。他們行為有些呆闆,也有些可愛:殺人前還要找人作證,來一場“合法審判”,結果又一次讓鐵傳甲逃脫。

然而古龍先生不喜歡刻闆印象。在翁天傑之死真相大白之際,他安排八人慷慨赴死。易明堂自殺前自白道:“……日後若有人間起‘中原八義’,也希望你能告訴他們,這八個人活着時雖然常常做錯事,但死的時候總算已将債還清了。”

“大丈夫生而何歡,死而何懼!”一個人若能堂堂正正,問心無愧而死,死又算得了什麼。男子漢正當如此。“做錯事”,又坦然以死抵償;八人視死如歸,确是一派古俠客氣度。

然而現代人少了這類幹淨利落的俠道思想,拍出來的片子,充斥着僞君子一類人物。或許正因現代社會過于虛僞,才使編劇們對“人性”的了解過于偏狹,難以領會古龍小說中的俠之内涵吧。

為什麼《多情劍客無情劍》很難被拍成影視作品?1.古龍叙事風格不利于影視化2.孫小紅是小說點睛人物2.李尋歡的幼稚與成熟3.阿飛、郭嵩陽與鐵傳甲的友誼觀4. 江南八義的俠道5.配角們的人生一瞥

小說開頭講述了薔薇夫人的愛情故事。江湖傳言,二十年前,“紫面二郎”孫逵和江南七十二道水陸碼頭總瓢把子楊胡子的妻子“薔薇夫人”私奔。但孫奎說,這隻是傳言。真實情況是:薔薇夫人水性楊花,姘上一個小白臉,有了孩子,怕楊大胡子回來後無法交帳,就卷着些細軟私奔。誰知小白臉又将她從楊胡子那裡偷來的珠寶偷走了大半。她人财兩空,正不知怎樣好,恰巧遇上了孫奎這倒黴鬼。

但這也并非故事的全部。原來上文說的“小白臉”是七妙人之一妙郎君花蜂。他勾引薔薇夫人,生出了孩子。為了找人背黑鍋,逃避楊大胡子追殺,而慫恿薔薇夫人勾搭孫奎。沒想到女人易變心,薔薇夫人對孫奎動了真情,反過來二人聯手擊倒花蜂,砍去他兩腳,關在地窖,每天隻喂一碗不加鹽的豬油伴飯。

孫奎、薔薇夫人過得并不順利,孫奎說:“這二十年來,我已受夠了她的氣,已經快被她纏瘋了,我若不殺了她,不出半年就要被她活活逼死。”終于偷襲并殺死了早已年老色衰的薔薇夫人。

夫妻難過七年之癢,何況二十年呢。這是個真實到叫人寒心的愛情故事。

在别處,古龍先生又描寫了另一對經不起考驗的戀人。楊承祖、胡媚等人頂着金錢幫的銅錢,一旦金錢落地,人頭不保。偏偏胡媚穿得少,一個噴嚏,金錢墜落。面對危難,曾經山盟海誓的情人楊承祖竟避之唯恐不及。胡媚心冷之餘,設計要求楊承祖殺他,導緻他頭上的銅錢也滾落。

此類小故事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散落各處,往往短小精悍,揭露俗世人情,讀來曲折有趣,又頗有深度,與小說主題遙相呼應、對比鮮明,起到凸顯作者價值取向的作用。然而導演編劇們或許由于資源有限,難以将這些故事一一講述。這也大大降低了影視作品相對于小說原作的趣味性與深刻性。

為什麼《多情劍客無情劍》很難被拍成影視作品?1.古龍叙事風格不利于影視化2.孫小紅是小說點睛人物2.李尋歡的幼稚與成熟3.阿飛、郭嵩陽與鐵傳甲的友誼觀4. 江南八義的俠道5.配角們的人生一瞥
為什麼《多情劍客無情劍》很難被拍成影視作品?1.古龍叙事風格不利于影視化2.孫小紅是小說點睛人物2.李尋歡的幼稚與成熟3.阿飛、郭嵩陽與鐵傳甲的友誼觀4. 江南八義的俠道5.配角們的人生一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