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摄影师在朝鲜战场:拍纪录片遭美军飞机轰炸,靠这招虎口脱险朝鲜战场上的摄影师——老地下党薛伯青的抗美援朝

作者:萨苏
中国摄影师在朝鲜战场:拍纪录片遭美军飞机轰炸,靠这招虎口脱险朝鲜战场上的摄影师——老地下党薛伯青的抗美援朝

到八一电影制片厂里,很容易分清哪个摄影师是薛伯青教出来的。他的习惯是永远抱着摄影机,他的徒弟们在工作中也没有一个会把机器放到地上。

薛伯青说过,摄影机就是我的武器。

中国摄影师在朝鲜战场:拍纪录片遭美军飞机轰炸,靠这招虎口脱险朝鲜战场上的摄影师——老地下党薛伯青的抗美援朝

在参加中央电视台抗美援朝特别节目的录制过程中,在资料库中看到了一幕惊心动魄的场景——漫山遍野美军丢弃的坦克、汽车、大炮,而志愿军战士在其中穿梭,寻找着战利品。

这段不长的视频展示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松骨峰下美军第8集团军丢弃装备,狼狈突围的真实现场——正是这里的战斗,让作家魏巍写下了不朽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一直以为,这场战斗只有文字的记述,但实际上有一位苏联摄影师跟着志愿军的脚步来到了硝烟未散的松骨峰,用最后一点胶片留下了这场胜利的纪念。这段胶片一直悄然存在于国外的档案之中,直到2020年我们才把志愿军的这段荣光带回故乡。

中国摄影师在朝鲜战场:拍纪录片遭美军飞机轰炸,靠这招虎口脱险朝鲜战场上的摄影师——老地下党薛伯青的抗美援朝

它在几十年后证明这幅油画并非夸张,而只是再现了那个鬼哭神嚎的战场。

于是,现场的编导不无遗憾地感慨道:“假如那个时代我们有摄影师在那里……”

老萨听着这样的感慨没有回答,但我知道,在那场战争中,我们曾有多位优秀的摄影师出现在战斗的前线,他们的作品留下了志愿军官兵永恒的身影,比如——薛伯青。

中国摄影师在朝鲜战场:拍纪录片遭美军飞机轰炸,靠这招虎口脱险朝鲜战场上的摄影师——老地下党薛伯青的抗美援朝

新四军时代的薛伯青(左)和他的战友徐今强(电影《51号兵站》主角的原型)。

薛伯青,江苏武进人,1928年入上海新艺美术公司学习电影摄影,曾在上海复旦、大东、暨南、大华等影片公司担任摄影师,拍摄电影《夜半歌声》《壮志凌云》等。

1938年,薛伯青在任泊生动员下加入地下党组织,与任泊生、徐今强组成新四军4师驻沪三人小组,活跃在敌后战线。他与战友出生入死,穿梭于上海和新四军根据地之间,传递情报,运送器材,甚至为新四军拍摄电影。

1949年上海解放后薛伯青归队,曾担任人民海军摄影队第一任队长,后调入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副总技师兼摄影师,又陆续拍摄了《狼牙山五壮士》《猎字99号》《二泉映月》等作品。中国最早的战争纪录片《百灵庙之战》,也是薛伯青的作品,他是地地道道的战地摄影师。

中国摄影师在朝鲜战场:拍纪录片遭美军飞机轰炸,靠这招虎口脱险朝鲜战场上的摄影师——老地下党薛伯青的抗美援朝

《永不消逝的电波》也是薛伯青的作品,李侠的形象也因此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知道,李侠的原型李白出事时,薛伯青也因牵连此案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后由于他的机智坚定和迅速营救才得以脱险。

这位屡经风霜的老摄影师,正是出现在朝鲜战场的中国电影摄影师之一,也许因为这个原因,1964年朝鲜的电影学习团到北京学艺,薛伯青就是他们的老师。直到今天,恐怕朝鲜的电影界顶尖层次里,还少不了管他叫师父或者师爷的。

1952年底,总政下达命令,要八一电影制片厂组建一支26人的总政摄影队赴朝鲜拍摄纪录片,薛伯青便是其中一员。他们先后两次入朝,在朝鲜工作几近一年时间,拍摄了包括《钢铁运输线》《救死扶伤的英雄们》等高质量纪录片。当时的战友,后来的八一厂一级导演黄宝善回忆道:“薛伯青是全队年龄最大的,也是经验、能力最强的。”

因为年龄大,身材高,又操一口上海普通话还带点卷发,甚至发生过薛老被志愿军战士当“美国特务”抓起来的乌龙。

中国摄影师在朝鲜战场:拍纪录片遭美军飞机轰炸,靠这招虎口脱险朝鲜战场上的摄影师——老地下党薛伯青的抗美援朝

钢铁运输线一瞥——志愿军军列从抢修好的铁路上飞驰而过,路边是被击毁的美国坦克。

薛伯青的外孙女刘茜女士是和老萨聊起薛老和摄影机的缘分时,提到了他在朝鲜的经历——刘茜讲道,当年她外公曾经为了摄影机,在美军空袭时冲进海里。

冲进海里?是摄影机落水了吗?

在追问之下,我才发现这背后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忽然领悟了“中国摄影师”这几个字背后有怎样的精神。

那一次意外,发生在1953年5月26日,当时摄影队正在拍摄《钢铁运输线》。

中国摄影师在朝鲜战场:拍纪录片遭美军飞机轰炸,靠这招虎口脱险朝鲜战场上的摄影师——老地下党薛伯青的抗美援朝

纪录片里的内容全部来自前线,画面中的美军空袭——“群众演员”是货真价实的美国轰炸机,而且不请自来。

中国摄影师在朝鲜战场:拍纪录片遭美军飞机轰炸,靠这招虎口脱险朝鲜战场上的摄影师——老地下党薛伯青的抗美援朝

冲出炸弹硝烟的列车,真正是从死亡线上杀出来的。

这是真正枪林弹雨中拍摄的镜头,在视频网站上,当知道这部影片是实景战地拍摄,有弹幕狂呼:“这要是咱们有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薛老不稀罕,他在朝鲜拍摄纪录片唯一获得的“奖品”,是一个没爆炸的迫击炮弹弹壳,他们家把这玩意儿做成了台灯,造型颇为优美,前两年还在用。

言归正传。

那一次薛老他们到西海岸的身弥岛拍摄,这里是防美军登陆的重点地段。薛伯青对工作有详细的记录——他这个细心的习惯使我们对这次战斗有了极为细致的了解。

身弥岛并不大,却是防美军登陆的支撑点,所以,当时部队正在努力向岛上运输材料构筑工事,存储补给。这座小岛和大陆之间有一条石子铺成的公路,落潮后公路可以使用,涨潮时海水淹没公路,身弥岛就会变成孤岛,所以军民都在涨潮前抢运物资。

因为拍摄光线的要求,薛伯青他们将拍摄时间选在上午9—10点,这时已经开始涨潮了。

到10点左右,海水来势凶猛,公路马上就要被淹没,部队官兵与民工仍在奋不顾身与潮水争夺时间,拼命抢运弹药和粮食,场面极为热烈,这样的气氛对于影片无疑是有益的,但是……

将近11点钟,一队美军飞机忽然从海面飞来。

中国摄影师在朝鲜战场:拍纪录片遭美军飞机轰炸,靠这招虎口脱险朝鲜战场上的摄影师——老地下党薛伯青的抗美援朝

据薛老回忆,来的是26架美军战斗轰炸机,他们或许另有任务,但发现运输队后马上分出两架飞机扑过来轰炸。

一时间,运输的部队和民工纷纷跳入海中躲避轰炸,薛伯青的两个助理也跳了下去,并对薛老狂呼:“老薛,赶紧跳海!”

按理说,这时跳海是最安全的选择,薛伯青却做不出这个选择——人一旦跳进海里,摄影机和胶片就全完了,他舍不得自己的摄影机。

可是不跳也跑不了,一旦在敌人轰炸的时候跑起来,明摆着给敌人提供目标嘛。

幸好,薛伯青是老战地摄影师,反应迅速,他立即做出了一个让助理瞠目结舌的举动——他就地半蹲下来,人在水中,把摄影机高举出水面。

这样,目标小了,敌人难以捕捉,摄影机也不会进水。

一瞬间,三枚炸弹就在附近的海中爆炸。

薛伯青回忆道:“当时,一块弹片落在我的腿边,距离大概有一尺远,顿时觉得有一股热气向我涌来。”

中国摄影师在朝鲜战场:拍纪录片遭美军飞机轰炸,靠这招虎口脱险朝鲜战场上的摄影师——老地下党薛伯青的抗美援朝

在《钢铁运输线》中,薛伯青们拍过拿美国炸弹当钟敲的革命乐观主义镜头,但这玩意儿真实威力不是开玩笑的。

打仗的时候觉得身上发热绝不是好事——往往刚受伤时候不是觉得疼,而是觉得热。所以薛伯青一惊之下,单手托着摄影机,另一只手赶紧上下把自己摸了一遍,确认没有伤口,这才放下心来,只是这弹片太大,把附近的海水烧热了而已。

其实,另一个威胁让他记忆更为深刻。美军飞机投弹后并不肯走,继续用飞机上的机枪扫射海面的目标,所以,薛伯青不得不在海水中继续隐蔽。然而,海水还在涨潮,很快就要淹没摄影机,他只好把身子慢慢直起来,从半蹲到站直,直到踮起脚尖。

幸好,这时候美军飞机大概汽油也用光了,只好悻悻而去,薛伯青和他的摄影机才得以脱险。不过,随行的部队干事没有那么幸运,被炸弹的弹片击中负伤,所幸没有致命。

根据同行的战友介绍,薛伯青当时携带的是一台艾姆摄影机。

这让我忽然想起了另一次战斗。1952年10月17日,我军摄影队到朝鲜成川郡拍摄朝鲜群众祭奠罗盛教烈士的镜头,突遭美军空袭,黄宝善耳膜被炸穿负伤,而负责保护摄影机的摄影助理高庆生壮烈牺牲。

中国摄影师在朝鲜战场:拍纪录片遭美军飞机轰炸,靠这招虎口脱险朝鲜战场上的摄影师——老地下党薛伯青的抗美援朝

高庆生牺牲时,他怀中的摄影机完好无损,这部摄影机因此被命名为“光荣号”,至今被作为文物保留。

那也是一台艾姆摄影机。

说实话,得知这些之后,再看那部《钢铁运输线》,感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中国摄影师在朝鲜战场:拍纪录片遭美军飞机轰炸,靠这招虎口脱险朝鲜战场上的摄影师——老地下党薛伯青的抗美援朝

生命换来的镜头,怎么能让人不珍惜呢?

【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