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清奇闻——一百四十岁村:清代名臣周煌祖上传说故事

作者:有智慧的故事

  周煌是四川人,清代乾隆年间大臣,官至工部尚书、兵部尚书,还出使过琉球,能诗善书,作品很多。以下所说的是袁枚在《子不语》中记载有关他祖父的故事,颇为传奇。

明清奇闻——一百四十岁村:清代名臣周煌祖上传说故事

  把周煌自己说,他的祖父以砍柴为生,孤身一个人住在峨嵋山中,已经过了九十九岁,还没有结婚。他每天进山砍柴,然后挑到山下卖给一个做豆腐的姓吴的老板。吴老板夫妻两人,家中只有一个女儿,每天都把周煌砍的柴买下来。时间长了,吴老板夫妇和周煌的祖父成了熟人,彼此互相信任,成了老客户。

  这一天,吴老板要庆贺六十岁生日,就提前邀请周煌的祖父:“明天是我的生日,您老明天过来喝酒。”周煌的祖父当即答应下来,可是到了第二天,却一直不见他的人影。吴老板的妻子觉得奇怪,对丈夫说:“周老汉一向最爱喝酒,今天没有来卖柴,也没有来喝酒,该不会是病了,或是出了什么事吧?你不如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吴老板就来到周煌祖父那里,见周老汉正在家中,身体也没有任何异样,就问道:“昨天等你来喝酒,怎么没见你来?”周老汉笑道:“承蒙你厚爱,过生日时请我喝酒,我又没有钱给你买寿礼,就想着去砍一担柴作寿礼。没想到进了山,经过一处溪流处,见水下全是黄白之物,可不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金子银子吗?我尽我所能,把它们全运了回来,堆在房屋的床下。我要是出门下山,这一大堆金银谁来看守?”

明清奇闻——一百四十岁村:清代名臣周煌祖上传说故事

  吴老板听了半信半疑,来到周老汉的床下一看,果然全是金子银子。吴老板替周老汉着想,说道:“您老不能再住在这里了,您一个人孤身住在这里,家里有这么多金银,万一被贼盗知道了可就麻烦了。”周老汉连连点头:“不用你说,我也想到了。不如就烦请你进城给我在人烟密集的地方找一个住处?”吴老板就帮着周老汉找好了住处,然后帮他搬家,把那些金银悄悄运到城中。

  没过几天,周老汉又来到找吴老板,他送给吴老板一百两银子,算是感激他帮忙搬家,又有点不好意思地开口说道:“我还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忙。我再过一年就满一百岁了,到现在还没有结过婚。原本想我就快要死了,哪里还有什么别的想法?没想到现在突然得到了这么一大笔钱,我一个孤老头子要这些钱做什么,又有什么用?所以想请你帮忙作媒,给我娶一个媳妇。”吴老板夫妇听了周老汉的话,都相互捂着嘴吃吃地笑了起来,觉得周老汉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有娶妻生子的想法。

  周老汉一本正经地又说道:“不但如此,我娶亲,一定要黄花大闺女才行。要是改嫁的或是寡妇,都不会和我一心过日子,也体现不出我老汉要郑重娶妻的诚意。倘若女方家嫌我年老,我愿意出一万两银子作为聘礼,事成之后,再出三千两银子答谢媒人。”吴老板明知这事不好办,但是想得到那笔谢媒的三千两银子,于是答应了下来。周老汉见他答应帮忙,十分感激。

明清奇闻——一百四十岁村:清代名臣周煌祖上传说故事

  过了一个多月,周老汉又来见吴老板,询问他作媒的情况。吴老板也问过许多人家,人家一听说是把女儿嫁给年近百岁的老人,都恨不得拿棍子把吴老板打出去。吴老板不好对周老汉说实话,又不想放过这笔肥差,左右为难。

  吴老板的女儿这年才十九岁,忽然走过来,跪在吴老板面前,说道:“女儿愿意嫁给周老汉。”吴老板夫妇觉得很奇怪,不知道女儿是怎么想的。吴老板的女儿说道:“父母亲的意思,不过是嫌周老汉人上了岁数,觉得女儿还小,彼此不相配。可是女儿听说人各有命,要是女儿命不好,就算嫁给一个同龄人,也说不定会早早守寡;女儿要是命好,就算周老汉岁数大了,说不定能生下一个儿子,足以支撑门户,也说不定。况且父母亲也没有儿子,只有我一个女儿,我恨不得像男孩子一样能养家糊口报孝双亲。我要是嫁了周老汉,他会送来一万两聘礼,还有三千两银子谢媒钱,足够父母双亲下半生用度,女儿的心愿也就达成了。况且女儿觉得周老汉这么大年纪,还能得到这样一笔横财,只怕天意也不会让他就此绝后。”吴老板夫妇见女儿说得有道理,而且见她心意已定,于是也就同意了。

明清奇闻——一百四十岁村:清代名臣周煌祖上传说故事

  周老汉再次上门询问吴老板作媒的事,吴老板就把女儿的话告诉了他,周老汉立刻跪下来给吴老板磕头,叫吴老板夫妇岳父岳母,这门婚事于是定了下来。吴老板的女儿嫁给周老汉以后,不久生下一个儿子,周老汉让他读书,参加科考,还中了举人。周老汉的孙子就是周煌,后来成为乾隆皇帝身边的大臣,死后追赠太子太傅,谥号“文恭”。

  周老汉活到一百四十多岁,吴氏只活到五十九岁,还在周老汉之前去世。周老汉为她办理后事,十分悲痛。吴氏去世之后,又过了四年,周老汉这才去世。他所住的村子,被别人称为“百四十村”。

  后记:查了一下,周煌的祖父是康熙年间举人,可见上面的故事纯属编造。不过周煌史上确有其人,他还留下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相关历史资料。史料记载,周煌出使琉球国应是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当时,清政府继承明代外交惯例,对藩国琉球国派出第五次册封使节,这次使节由两位大臣担任。

  当时的四川涪陵人、翰林院编修周煌就是其中之一。他被册封为中山王副使,奉诏带队出使琉球国。这是一次异乎寻常的海上旅行,周煌数次遇险,往返耗时了一年多。这段时间里,周煌了留下非常重要的文献《琉球国志略》,并绘制出《针路图》。

明清奇闻——一百四十岁村:清代名臣周煌祖上传说故事

  周煌通过实际考察,把钓鱼岛列屿与琉球诸岛的分界线描述得非常清楚——即以黑潮为分界线,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是属于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与古琉球国无关,更与日本无关。

  《琉球国志略》和周煌的出访日记,屡次被我国相关部门引用这批资料也作为钓鱼岛列屿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之一,成为全球东亚史专家们的重要参考资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