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清奇聞——一百四十歲村:清代名臣周煌祖上傳說故事

作者:有智慧的故事

  周煌是四川人,清代乾隆年間大臣,官至工部尚書、兵部尚書,還出使過琉球,能詩善書,作品很多。以下所說的是袁枚在《子不語》中記載有關他祖父的故事,頗為傳奇。

明清奇聞——一百四十歲村:清代名臣周煌祖上傳說故事

  把周煌自己說,他的祖父以砍柴為生,孤身一個人住在峨嵋山中,已經過了九十九歲,還沒有結婚。他每天進山砍柴,然後挑到山下賣給一個做豆腐的姓吳的老闆。吳老闆夫妻兩人,家中隻有一個女兒,每天都把周煌砍的柴買下來。時間長了,吳老闆夫婦和周煌的祖父成了熟人,彼此互相信任,成了老客戶。

  這一天,吳老闆要慶賀六十歲生日,就提前邀請周煌的祖父:“明天是我的生日,您老明天過來喝酒。”周煌的祖父當即答應下來,可是到了第二天,卻一直不見他的人影。吳老闆的妻子覺得奇怪,對丈夫說:“周老漢一向最愛喝酒,今天沒有來賣柴,也沒有來喝酒,該不會是病了,或是出了什麼事吧?你不如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吳老闆就來到周煌祖父那裡,見周老漢正在家中,身體也沒有任何異樣,就問道:“昨天等你來喝酒,怎麼沒見你來?”周老漢笑道:“承蒙你厚愛,過生日時請我喝酒,我又沒有錢給你買壽禮,就想着去砍一擔柴作壽禮。沒想到進了山,經過一處溪流處,見水下全是黃白之物,可不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金子銀子嗎?我盡我所能,把它們全運了回來,堆在房屋的床下。我要是出門下山,這一大堆金銀誰來看守?”

明清奇聞——一百四十歲村:清代名臣周煌祖上傳說故事

  吳老闆聽了半信半疑,來到周老漢的床下一看,果然全是金子銀子。吳老闆替周老漢着想,說道:“您老不能再住在這裡了,您一個人孤身住在這裡,家裡有這麼多金銀,萬一被賊盜知道了可就麻煩了。”周老漢連連點頭:“不用你說,我也想到了。不如就煩請你進城給我在人煙密集的地方找一個住處?”吳老闆就幫着周老漢找好了住處,然後幫他搬家,把那些金銀悄悄運到城中。

  沒過幾天,周老漢又來到找吳老闆,他送給吳老闆一百兩銀子,算是感激他幫忙搬家,又有點不好意思地開口說道:“我還有一件事想請你幫忙。我再過一年就滿一百歲了,到現在還沒有結過婚。原本想我就快要死了,哪裡還有什麼别的想法?沒想到現在突然得到了這麼一大筆錢,我一個孤老頭子要這些錢做什麼,又有什麼用?是以想請你幫忙作媒,給我娶一個媳婦。”吳老闆夫婦聽了周老漢的話,都互相捂着嘴吃吃地笑了起來,覺得周老漢都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有娶妻生子的想法。

  周老漢一本正經地又說道:“不但如此,我娶親,一定要黃花大閨女才行。要是改嫁的或是寡婦,都不會和我一心過日子,也展現不出我老漢要鄭重娶妻的誠意。倘若女方家嫌我年老,我願意出一萬兩銀子作為聘禮,事成之後,再出三千兩銀子答謝媒人。”吳老闆明知這事不好辦,但是想得到那筆謝媒的三千兩銀子,于是答應了下來。周老漢見他答應幫忙,十分感激。

明清奇聞——一百四十歲村:清代名臣周煌祖上傳說故事

  過了一個多月,周老漢又來見吳老闆,詢問他作媒的情況。吳老闆也問過許多人家,人家一聽說是把女兒嫁給年近百歲的老人,都恨不得拿棍子把吳老闆打出去。吳老闆不好對周老漢說實話,又不想放過這筆肥差,左右為難。

  吳老闆的女兒這年才十九歲,忽然走過來,跪在吳老闆面前,說道:“女兒願意嫁給周老漢。”吳老闆夫婦覺得很奇怪,不知道女兒是怎麼想的。吳老闆的女兒說道:“父母親的意思,不過是嫌周老漢人上了歲數,覺得女兒還小,彼此不相配。可是女兒聽說人各有命,要是女兒命不好,就算嫁給一個同齡人,也說不定會早早守寡;女兒要是命好,就算周老漢歲數大了,說不定能生下一個兒子,足以支撐門戶,也說不定。況且父母親也沒有兒子,隻有我一個女兒,我恨不得像男孩子一樣能養家糊口報孝雙親。我要是嫁了周老漢,他會送來一萬兩聘禮,還有三千兩銀子謝媒錢,足夠父母雙親下半生用度,女兒的心願也就達成了。況且女兒覺得周老漢這麼大年紀,還能得到這樣一筆橫财,隻怕天意也不會讓他就此絕後。”吳老闆夫婦見女兒說得有道理,而且見她心意已定,于是也就同意了。

明清奇聞——一百四十歲村:清代名臣周煌祖上傳說故事

  周老漢再次上門詢問吳老闆作媒的事,吳老闆就把女兒的話告訴了他,周老漢立刻跪下來給吳老闆磕頭,叫吳老闆夫婦嶽父嶽母,這門婚事于是定了下來。吳老闆的女兒嫁給周老漢以後,不久生下一個兒子,周老漢讓他讀書,參加科考,還中了舉人。周老漢的孫子就是周煌,後來成為乾隆皇帝身邊的大臣,死後追贈太子太傅,谥号“文恭”。

  周老漢活到一百四十多歲,吳氏隻活到五十九歲,還在周老漢之前去世。周老漢為她辦理後事,十分悲痛。吳氏去世之後,又過了四年,周老漢這才去世。他所住的村子,被别人稱為“百四十村”。

  後記:查了一下,周煌的祖父是康熙年間舉人,可見上面的故事純屬編造。不過周煌史上确有其人,他還留下了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相關曆史資料。史料記載,周煌出使琉球國應是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當時,清政府繼承明代外交慣例,對藩國琉球國派出第五次冊封使節,這次使節由兩位大臣擔任。

  當時的四川涪陵人、翰林院編修周煌就是其中之一。他被冊封為中山王副使,奉诏帶隊出使琉球國。這是一次異乎尋常的海上旅行,周煌數次遇險,往返耗時了一年多。這段時間裡,周煌了留下非常重要的文獻《琉球國志略》,并繪制出《針路圖》。

明清奇聞——一百四十歲村:清代名臣周煌祖上傳說故事

  周煌通過實際考察,把釣魚島列嶼與琉球諸島的分界線描述得非常清楚——即以黑潮為分界線,釣魚島是中國固有的領土,是屬于台灣島的附屬島嶼,與古琉球國無關,更與日本無關。

  《琉球國志略》和周煌的出訪日記,屢次被我國相關部門引用這批資料也作為釣魚島列嶼自古以來都是中國領土的有力證據之一,成為全球東亞史專家們的重要參考資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