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金鱼家族中的一枚“绿叶”,那就是绒球!也称绣球。
说起这绒球吧,我小时候(本人80后)还真没怎么见过,第一次见还是在张克庆老师的摄影集《中国金鱼》中见到的,第一次见到照片的时候,我还挺惊讶的。只是知道金鱼有眼珠子变异的,眼睑变异的,脑袋瓜子变异的,尾巴变异的,还第一次见到这头顶上顶两个“双抓髻”的。其实这是金鱼由于鼻隔膜异常发育造成的球状隔膜皱褶,一般是长出一对或者两对这样的球。
绒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1904年,正白旗著名玩主——拙园老人(本名荣廷)写了一本书,叫《鱼虫雅集》,书中最早记载了该品种:蛋鱼有虎头鱼、绒球鱼,皆异种也。由此看来,当时流行的绒球金鱼还是蛋种金鱼的一种(即没有背鳍),即我们俗称的“蛋球”,并非是我们今天所聊的文种绒球。
那么文种绒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最后我也没有查到……不过可以得知的是,1960年我国发行的T38金鱼邮票中,第一枚正是一条文种绒球。

翻腮绒球,即腮部外翻,民国时期红极一时,但随着审美意识的改变,如今已不多见。
绒球这一品种虽然不如狮子头、龙睛、兰寿、水泡、珍珠等品种更有名气,但是它的基因非常强大!也就是说它的遗传性状十分稳定,跟哪种金鱼羞羞,生出的孩子都能保留它绒球的特征!借着这一强大优势,从1925年以来,我国培育出了许多种绒球 X 其他金鱼的新品种。比如:
绒球 X 龙睛=龙睛球
绒球 X 狮子头=狮头球
绒球 X 虎头=高头球
绒球 X 望天=望天球……
其中在这些杂交新品种中,望天球和高头球是比较有名的。
如今我们常见的普通的绒球,大部分都是文种绒球(当然,蛋种绒球在市面上也可见到),可能也是因为有了背鳍之后,既可侧视也可仰视吧。毕竟鼻子上那两坨肉就那么大点,加个背鳍可能会更好卖一些(我个人感觉)。而在日本,绒球这一品种被传过去之后,被改名为花房,至今也被分为有背鳍和没有背鳍两种。看来世界人民的审美也都差不太多。
好了!说的挺多,下面是图鉴时间!因为龙种金鱼和蛋种金鱼我们之前还没画到,所以暂时没画这两大类金鱼和绒球的杂交品种,今天主打的是普通的文种绒球和高头球!希望大家喜欢!
-文球-
红文球,又分长尾、短尾、双球、四球等不同组合,据说最受欢迎的是长尾四个球的。不过这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通常认为,文球是不建议与珍珠啊、兰寿啊、水泡啊等品种混养的,因为它们游泳能力很强,抢食本领也快,属于比较强势的种类。
紫文球,是文球金鱼中比较受欢迎的一大类,尤其以浑身紫红色,头顶绒球大红色的紫文球最受欢迎,因此又被称为朱顶紫绒球。
红黑文球,之前我们也曾聊过,所谓的红黑金鱼,其实就是黑色金鱼褪变为红色金鱼的一个中间过程,虽然这一色系并不能长久稳定,但架不住真是有人喜欢啊(尤其是我自己)。红黑文球也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在褪变的过程中,绒球先变成了红色,身体则一半黑一半红,此时的状态,称得上是最受欢迎的。据说延缓褪色的方法,就是饲养的时候尽量水温不要太高。
红白文球,文球金鱼中比较珍贵的一个色系,讲究以双球为美,并且球体颜色以一半红一半白为上品。我个人认为,这类审美,多多少少应该是受到了日本金鱼和日本锦鲤中的一些影响。
五花文球,如今已经很难想象哪种金鱼没有五花这个品种了。其实我是真不爱画五花金鱼(因为太麻烦),但是架不住喜爱的人多啊,并且真是随处可见。不过据说五花的文球还是比较少见的,主要出产与在扬州、安徽等地。
-高头球-
红高头球,一个新品种的诞生,往往第一种色系都是红色,这是毫无悬念的。所谓高头球,是上世纪50年代我国饲育家培育出来的品种,因为金鱼像是头顶一个帽子,所以又称帽子球。虽然这一品种有“高头”两个字,但其实和之前我们聊的高头金鱼(比如鹤顶红一类的)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由蛋种的虎头金鱼和文种绒球金鱼杂交而成的。属于观赏性比较强,但比较冷门的金鱼。
红白高头球,属于高头球中比较受欢迎的一个品种,据说最极品的就是身体红白相间,头上的绒球一红一白,是比较难得极品。
五花高头球,即便是如此冷门的品种,也缺少不了五花……不过据说十分少见,毕竟高头球这个品种本身都比较少见嘛。
最后惯例是大合影时间!!!
本来我真的想犯懒只画侧面图就够了,但怕大家不理解这个绒球是怎么长的,所以就加了俯视图~~毕竟我可是太阳双子上升处女的男人,强迫症中的强迫症……
侧视图
俯视图
最后跟大家聊一个饲养小知识,那就是绒球类金鱼一旦鼻子上的“球”掉了(比如蹭伤、被其他鱼吃掉之类的),它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所以此类鱼虽然好养,但想养好还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
作者:李墨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