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金魚家族中的一枚“綠葉”,那就是絨球!也稱繡球。
說起這絨球吧,我小時候(本人80後)還真沒怎麼見過,第一次見還是在張克慶老師的攝影集《中國金魚》中見到的,第一次見到照片的時候,我還挺驚訝的。隻是知道金魚有眼珠子變異的,眼睑變異的,腦袋瓜子變異的,尾巴變異的,還第一次見到這頭頂上頂兩個“雙抓髻”的。其實這是金魚由于鼻隔膜異常發育造成的球狀隔膜皺褶,一般是長出一對或者兩對這樣的球。
絨球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1904年,正白旗著名玩主——拙園老人(本名榮廷)寫了一本書,叫《魚蟲雅集》,書中最早記載了該品種:蛋魚有虎頭魚、絨球魚,皆異種也。由此看來,當時流行的絨球金魚還是蛋種金魚的一種(即沒有背鳍),即我們俗稱的“蛋球”,并非是我們今天所聊的文種絨球。
那麼文種絨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最後我也沒有查到……不過可以得知的是,1960年我國發行的T38金魚郵票中,第一枚正是一條文種絨球。

翻腮絨球,即腮部外翻,民國時期紅極一時,但随着審美意識的改變,如今已不多見。
絨球這一品種雖然不如獅子頭、龍睛、蘭壽、水泡、珍珠等品種更有名氣,但是它的基因非常強大!也就是說它的遺傳性狀十分穩定,跟哪種金魚羞羞,生出的孩子都能保留它絨球的特征!借着這一強大優勢,從1925年以來,我國培育出了許多種絨球 X 其他金魚的新品種。比如:
絨球 X 龍睛=龍睛球
絨球 X 獅子頭=獅頭球
絨球 X 虎頭=高頭球
絨球 X 望天=望天球……
其中在這些雜交新品種中,望天球和高頭球是比較有名的。
如今我們常見的普通的絨球,大部分都是文種絨球(當然,蛋種絨球在市面上也可見到),可能也是因為有了背鳍之後,既可側視也可仰視吧。畢竟鼻子上那兩坨肉就那麼大點,加個背鳍可能會更好賣一些(我個人感覺)。而在日本,絨球這一品種被傳過去之後,被改名為花房,至今也被分為有背鳍和沒有背鳍兩種。看來世界人民的審美也都差不太多。
好了!說的挺多,下面是圖鑒時間!因為龍種金魚和蛋種金魚我們之前還沒畫到,是以暫時沒畫這兩大類金魚和絨球的雜交品種,今天主打的是普通的文種絨球和高頭球!希望大家喜歡!
-文球-
紅文球,又分長尾、短尾、雙球、四球等不同組合,據說最受歡迎的是長尾四個球的。不過這也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通常認為,文球是不建議與珍珠啊、蘭壽啊、水泡啊等品種混養的,因為它們遊泳能力很強,搶食本領也快,屬于比較強勢的種類。
紫文球,是文球金魚中比較受歡迎的一大類,尤其以渾身紫紅色,頭頂絨球大紅色的紫文球最受歡迎,是以又被稱為朱頂紫絨球。
紅黑文球,之前我們也曾聊過,所謂的紅黑金魚,其實就是黑色金魚褪變為紅色金魚的一個中間過程,雖然這一色系并不能長久穩定,但架不住真是有人喜歡啊(尤其是我自己)。紅黑文球也是同樣的道理,隻不過在褪變的過程中,絨球先變成了紅色,身體則一半黑一半紅,此時的狀态,稱得上是最受歡迎的。據說延緩褪色的方法,就是飼養的時候盡量水溫不要太高。
紅白文球,文球金魚中比較珍貴的一個色系,講究以雙球為美,并且球體顔色以一半紅一半白為上品。我個人認為,這類審美,多多少少應該是受到了日本金魚和日本錦鯉中的一些影響。
五花文球,如今已經很難想象哪種金魚沒有五花這個品種了。其實我是真不愛畫五花金魚(因為太麻煩),但是架不住喜愛的人多啊,并且真是随處可見。不過據說五花的文球還是比較少見的,主要出産與在揚州、安徽等地。
-高頭球-
紅高頭球,一個新品種的誕生,往往第一種色系都是紅色,這是毫無懸念的。所謂高頭球,是上世紀50年代我國飼育家培育出來的品種,因為金魚像是頭頂一個帽子,是以又稱帽子球。雖然這一品種有“高頭”兩個字,但其實和之前我們聊的高頭金魚(比如鶴頂紅一類的)并沒有太大關系,而是由蛋種的虎頭金魚和文種絨球金魚雜交而成的。屬于觀賞性比較強,但比較冷門的金魚。
紅白高頭球,屬于高頭球中比較受歡迎的一個品種,據說最極品的就是身體紅白相間,頭上的絨球一紅一白,是比較難得極品。
五花高頭球,即便是如此冷門的品種,也缺少不了五花……不過據說十分少見,畢竟高頭球這個品種本身都比較少見嘛。
最後慣例是大合影時間!!!
本來我真的想犯懶隻畫側面圖就夠了,但怕大家不了解這個絨球是怎麼長的,是以就加了俯視圖~~畢竟我可是太陽雙子上升處女的男人,強迫症中的強迫症……
側視圖
俯視圖
最後跟大家聊一個飼養小知識,那就是絨球類金魚一旦鼻子上的“球”掉了(比如蹭傷、被其他魚吃掉之類的),它就再也長不出來了。是以此類魚雖然好養,但想養好還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
作者:李墨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