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是苏州的一张名片,“先有虎丘塔,后有苏州城”。可以说,虎丘的历史,也能够代表着苏州的历史。“虎丘吴小山,东南称奇观”,虎丘山原名海涌山,远古时代,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身负重伤后亡,埋葬于海涌山。据说在阖闾下葬三天后,有一只白色的老虎伏在其墓上,所以此地又称为虎丘山。明代人李流芳总结虎丘有九宜: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

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虎丘在历史上是佛教圣地,北宋至道年间苏州知州魏庠奏改虎丘山寺为云岩禅寺,由律宗改奉禅宗。南宋绍兴初(约 1131 年),高僧绍隆到虎丘讲经,一时众僧云集,声名大振,遂形成禅宗临济宗的一个派别“虎丘派”。绍隆法师名重宇内,声闻海外,“法席鼎盛。东南大丛林号为 ‘五山十刹'者,虎丘遂居其一。
佛教三道山门,是头山门,二山门,三山门。虎丘现在的头山门正对山塘街,濒临山塘河,左右两边门额分别有“水秀”、“山清”字。左右也各有一口古井,称为双泉。二山门为断梁殿,始建于唐代,明嘉靖重修。上面的主梁是断的,它用两根木料建成的,在建造此殿时,全殿不用金属构件坚固,只用竹木钉榫。东西两边有元、明的虎丘相关碑刻。
从断梁殿走出,左手边便是憨憨泉。传说有一憨憨尊者,眼睛不好。在此处踩了青苔摔了一跤,休息时梦到说此处有水可通大海。醒来后便开挖水井,周边村民看见便笑话他,说如果有泉水,我就会变成青蛙。结果憨憨尊者果真挖到泉眼,泉水喷涌而出到他的脸上,眼睛恢复了光明,而那个村民瞬间变成了青蛙。
在虎丘上山路上,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试剑石了。现在所刻的“试剑石”传为北宋吕升卿所书。这一块巨石中裂如剑截,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干将莫邪为吴王所铸造了宝剑,吴王在试剑时就砍向了试剑石。另一种说法是秦始皇来到虎丘山想寻找吴王阖闾的宝物未果,遇到一只老虎,拿剑刺向老虎时造成了试剑石。不过,这两种都是传说了,其实这块石头是自然风化的作用,看似人工,实为天然。
新号“吴人云”,欢迎关注、点赞、转发!谢谢支持~
责编: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