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秋天到了,帶孩子來虎丘了解蘇州曆史

虎丘是蘇州的一張名片,“先有虎丘塔,後有蘇州城”。可以說,虎丘的曆史,也能夠代表着蘇州的曆史。“虎丘吳小山,東南稱奇觀”,虎丘山原名海湧山,遠古時代,虎丘曾是海灣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時隐時現的小島。公元前496年,吳王阖闾攻打越國,身負重傷後亡,埋葬于海湧山。據說在阖闾下葬三天後,有一隻白色的老虎伏在其墓上,是以此地又稱為虎丘山。明代人李流芳總結虎丘有九宜: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

秋天到了,帶孩子來虎丘了解蘇州曆史

出城先見塔,入寺始登山。虎丘在曆史上是佛教聖地,北宋至道年間蘇州知州魏庠奏改虎丘山寺為雲岩禅寺,由律宗改奉禅宗。南宋紹興初(約 1131 年),高僧紹隆到虎丘講經,一時衆僧雲集,聲名大振,遂形成禅宗臨濟宗的一個派别“虎丘派”。紹隆法師名重宇内,聲聞海外,“法席鼎盛。東南大叢林号為 ‘五山十刹'者,虎丘遂居其一。

佛教三道山門,是頭山門,二山門,三山門。虎丘現在的頭山門正對山塘街,瀕臨山塘河,左右兩邊門額分别有“水秀”、“山清”字。左右也各有一口古井,稱為雙泉。二山門為斷梁殿,始建于唐代,明嘉靖重修。上面的主梁是斷的,它用兩根木料建成的,在建造此殿時,全殿不用金屬構件堅固,隻用竹木釘榫。東西兩邊有元、明的虎丘相關碑刻。

秋天到了,帶孩子來虎丘了解蘇州曆史

從斷梁殿走出,左手邊便是憨憨泉。傳說有一憨憨尊者,眼睛不好。在此處踩了青苔摔了一跤,休息時夢到說此處有水可通大海。醒來後便開挖水井,周邊村民看見便笑話他,說如果有泉水,我就會變成青蛙。結果憨憨尊者果真挖到泉眼,泉水噴湧而出到他的臉上,眼睛恢複了光明,而那個村民瞬間變成了青蛙。

秋天到了,帶孩子來虎丘了解蘇州曆史

在虎丘上山路上,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試劍石了。現在所刻的“試劍石”傳為北宋呂升卿所書。這一塊巨石中裂如劍截,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幹将莫邪為吳王所鑄造了寶劍,吳王在試劍時就砍向了試劍石。另一種說法是秦始皇來到虎丘山想尋找吳王阖闾的寶物未果,遇到一隻老虎,拿劍刺向老虎時造成了試劍石。不過,這兩種都是傳說了,其實這塊石頭是自然風化的作用,看似人工,實為天然。

秋天到了,帶孩子來虎丘了解蘇州曆史

新号“吳人雲”,歡迎關注、點贊、轉發!謝謝支援~

責編: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