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英雄志007-曹魏魏明帝曹叡

曹叡(204-239年),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曹魏第二位皇帝(226-239年在位)、政治家,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皇后甄氏。

三国英雄志007-曹魏魏明帝曹叡

魏烈祖明皇帝曹叡(动漫版剧照)

曹叡的母亲甄皇后原本为幽州刺史袁熙(袁绍次子)之妻,曹操打败袁绍后,甄氏被曹丕所纳。这个甄氏据说名甄宓(野史之名,正史未载),甄氏生得十分美貌,因而甚为得宠,生有曹叡和东乡公主。曹叡从小相貌俊美、超凡脱俗,又年幼聪慧、博闻强识。他的祖父曹操对此十分惊异,因而倍加喜爱,常令他伴随左右。曹操曾经评价道:“我的家族基业有了你,就可以继承三代了。”

建安二十一年(217年),祖父曹操东征孙权,曹叡就第一次和父亲曹丕一起随征江东。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祖父曹操病逝,其父曹丕继承魏王。同年五月,曹叡被封为武德侯,曹丕亲自诏令时任侍中的笃学大儒郑称为曹叡之师,教授他经学。

黄初二年(221年),曹叡被封为齐公。同年八月,其母甄氏因为怨言而被曹丕赐死,曹叡也因母获罪,废为平原侯。

黄初三年(222年)三月,曹丕再次复其爵位,晋封曹叡为平原王。 曹叡虽是曹丕长子,但因其母被赐死而非善终,内心常怀不平,其父甚至一度打算立徐姬所生的曹礼为嗣。曹叡只得小心谨慎,直到后来文帝下诏将其过继给郭皇后为子,才得以进一步确立了他嫡长子的地位。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七日,魏文帝曹丕驾崩,太子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在父亲安排的四大辅政大臣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的辅佐下,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东吴孙权见曹叡年轻继位,多次发兵犯边,都被曹叡遣大将文聘、司马懿和曹休等分别击破之。同年十二月,曹叡大封群臣,晋升太尉钟繇为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华歆为太尉、司空王朗为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三国英雄志007-曹魏魏明帝曹叡

魏烈祖明皇帝曹叡(电视剧照)

太和二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民尽皆叛魏归蜀,当时朝臣们都无计可施。年轻的曹叡却出人意料的镇定自若,他先派大将曹真、张郃等人率兵拒敌,自己则亲往长安坐镇。很快,马谡被张郃大破于街亭(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东陇城镇),蜀军被迫撤回汉中,三郡再度平复。同年九月,大司马曹休与东吴上大将军陆逊在大战于石亭(今安徽潜山县东北),魏军大败,曹休不久便愤懑而终。

太和四年(230年)二月四日,曹叡发布诏令,要求严格选拨有德行的官员,罢免无能之辈。十日,升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升骠骑将军司马懿为大将军,封辽东太守公孙渊为车骑将军。

青龙元年(233年),鲜卑步度根与轲比能联合,曹叡命骁骑将军秦朗率中军征讨,最终降伏步度根及轲比能部。十二月,车骑将军公孙渊将前来劝降的东吴特使张弥、许晏二人斩首上报,被晋封为大司马、乐浪公。

青龙二年(234年),五次北伐曹魏的蜀相诸葛亮病逝,曹叡又在东线击败了孙权,这时的曹魏一片欣欣向荣之相。 然而,魏明帝曹叡喜好营建宫室、又好女色,继位前期朝中有王朗等元老重臣劝谏、尚自收敛。

青龙三年(235年)之后,曹休、王朗、钟繇、曹真、张郃、华歆等重臣名将都先后死去。正值壮年的曹叡大权独揽,再无约束,于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当时,自三公起朝中大臣几乎都曾上书予以劝谏,尤其朝中直臣杨阜、高堂隆等各数切谏,但明帝均未予理会。

景初二年(238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明帝诏命太尉司马懿出兵征讨辽东。司马懿统兵四万,粮草一时难以维持,抵达辽东后又因大雨连绵,无法展开对公孙渊的攻势。朝中群臣议论应该传令退兵,明帝不为所动,最终司马懿成功平息辽东叛乱,诸郡都归属曹魏。

也是在这一年(238年),魏明帝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十二月二十四日,预感到自己天年不永的明帝,下诏任命皇叔燕王曹宇为大将军,准备让他辅政年幼的太子曹芳。二十七日,在曹宇的力辞下,免去其大将军之职,另以故大司马曹真长子武卫将军曹爽代替为大将军。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初一,太尉司马懿率师从辽东回到黄河以北的河内郡驻扎。明帝传令以驿马急召司马懿入朝,待其匆匆赶到,马上被引入内宫。明帝拉着他的手嘱咐其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太子,司马懿恸哭,连连磕头,答应了明帝的嘱托。当天,曹叡即驾崩于洛阳宫嘉福殿,年仅三十六岁,谥号明帝、庙号烈祖,葬于高平陵(今河南洛阳市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东南部)。

三国英雄志007-曹魏魏明帝曹叡

魏烈祖明皇帝曹叡画像

魏明帝虽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广采众女,留下很大的负面影响,动摇了曹魏政权的根基。但其短暂的一生,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还均是颇有建树的。

政治上,曹叡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深谙制衡之道,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得四个辅政大臣形同虚设。藉由西蜀和东吴战事多发,他将曹休、曹真、司马懿三人调往边境,有效降低了三人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力。四辅臣中,仅陈群一人未出都城,但其从未掌过军权,在朝也不过做个司空的虚衔,根本无法影响明帝的集权思路。曹休、曹真和陈群相继去世之后,他把四辅臣中的司马懿明升暗降,由大将军升作太尉,军政大权完全收归在自己手中。若非他英年早逝,司马氏代魏几乎没有可能性!

军事上,他面对西蜀诸葛亮五次北伐、东吴孙权多次犯边、北方少数民族屡次侵扰、辽东公孙氏反叛等情况。沉着冷静处理,重用曹休、曹真、司马懿、张郃、文聘等名将统兵,自己则坐镇中央,牢牢把握最高决策权。正是由于他的坐镇统筹指挥,才使得曹魏每次都能一一化解边患危机。

文化上,曹叡设置崇文观,征召文士于此,并鼓励其文学创作。这里聚集了何晏、刘邵、卫凯、苏林、韦诞、何祯、缪袭、卞兰、应璩、杜挚、夏侯惠、孙该、李康、左延年、蒋济、桓范、毌丘俭等大量善属文者。崇文观是对汉代鸿都门学以“辞赋”取士方式的沿袭和发展,对下又影响着隋唐以后实行的科举制。后来唐代弘文馆的设立也均有沿袭崇文观的影子,这是曹叡对中国文学史的一个巨大贡献。曹叡本人也能诗文、善乐府,与其祖父曹操、父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