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商朝中后期事件-盘庚迁殷

作者:司秋讲历史

盘庚迁殷为发生在前1300年左右,中国商朝的一个历史事件。

商朝君主盘庚曾从奄(今山东省曲阜市)迁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历史上被称为“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继续“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经历了一段繁盛时期,故后世又称商为“殷商”。盘庚迁殷为九世之乱画下句点。

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中后期的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今殷墟遗址。盘庚迁殷的背景可以说是天灾加人祸。在中国古代,定都和迁都都是国家大事,为了稳定政权,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意保持都城的稳定。 但也有许多王朝曾迁移都城,以适应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商王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同时在统治者之间,对王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有的人说应当父死子继,有的人说应当兄终弟及。叔侄之间、兄弟之间为争夺王位,常常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为私利把国家搞得混乱不堪。

“盘庚迁殷”是历史上商朝的著名事件,也是殷商的第五次迁都。那么,有人会问殷商为什么要不断迁都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按照迁都的君王来统计,商朝一共迁都五次,从史料推测可能是政治和环境因素导致的。具体的我们在下面探讨。商朝自商汤立国以来,首都最开始定在亳。后来从第十一任君主仲丁开始,便开启了迁都的历程。具体情况梳理如下: 第一次迁都:商朝的第十位君主仲丁继位初年,因为黄河决堤,亳受到了大水冲击,不得已仲丁迁都到了燕京。 第二次迁都:河亶甲为了缓解王族内部的斗争,不得已将都城从嚣迁到了相。 第三次迁都:祖乙因为黄河水患从相迁到了耿,不过不到一年耿就被洪水摧毁了,因为时间较短所以一般不将之视为正式的都城。之后再次迁都到邢。不过后来邢也被洪水冲击了,因而祖乙再次迁都到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