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大学子成了弑母嫌犯,让人忧伤到窒息的青春物语

消失了三年的吴谢宇,终于被抓获了。

吴谢宇是谁?94年生人,北大学生,在很长时间里,因常年考试拿第一,被周边人称为“宇神”。

北大学子成了弑母嫌犯,让人忧伤到窒息的青春物语

真正让他进入大众视野的,是一起命案。2016年3月3日,福州警方发布一则悬赏令,通告称,2月14日警方发现受害人谢天琴被人杀死在福州市晋安区一所中学教职工宿舍内。谢天琴是吴谢宇的母亲,吴谢宇的名字也赫然出现在警方的悬赏令中——有重大作案嫌疑。

随着信息的披露,这起案件让人错愕。在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吴谢宇是有预谋的,在从北京回家之前,就已经在网上购买了作案工具,仅刀具就购买了菜刀、手术刀、雕刻刀及锯条多种。在残忍杀害母亲后,他用塑料膜把母亲的尸体层层包裹,每一层的缝隙中,还放入了活性炭,然后在家里安装报警器。随后,他又以母亲的名义,向亲戚借钱,向学校辞职,他几乎蒙骗了所有人。

等他落网时,距离作案时间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四年,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这几年,他一直在国内,警察在他身上搜出了30多张网购来的身份证。

再次进入舆论视野的吴谢宇,无论此前有多少“证据”证实他是弑母者,但他依然还只是犯罪嫌疑人。归案,或许会很快让我们获悉案情全貌。

惨剧已经发生,聚焦这起惨剧,我们该做什么样的思考?这个“别人家孩子”的疯狂举动,如果可以视为极端表现,那么,这样的心理又是从何而来?这些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弑母事件并非一起,作案者既有不满12岁的未成年人,也有成年人。“弑母案”,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还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弑母,或许是很多人不敢言说的词汇,但它作为一种病态心理,就是客观存在的。在我们这个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度,“弑母”心理的滋生,显然也有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比如对亲子关系的认知、对孩子成功的评价体系、对家庭角色扮演的设定等。

我们目前无从知道在此前的生活中,吴谢宇与他的母亲到底是如何相处的,但翻看此前类似的一些案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案者往往在平常表现优秀,至少在外人看来如此。在传统的评价体系里,优秀只需要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至于性格是否有缺陷、人格是否健全、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被各方所忽略的。片面的评价体系,让孩子的精神世界陷入恶性循环的可能性会更大,在成绩优异的表面,内心有没有潜藏“恶魔”,很少有人去了解。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这起案件还没有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看似“深入”的讨论也并非都是负责任的。在这样的惨剧面前,我们只能说,一流的人格远远比一流的成绩更重要,要形成这样的共识,这是许多家长的必修课,也是社会的必修课。

(燕赵都市报 高亚洲)

网友说

@飞——希望被抓获后,能够有更多信息披露。一个外界看起来的天之骄子,为什么会性情大变?

@宏——关注了三年,吴谢宇终于被抓了……具体情况看警方接下来如何通告吧。不过,最亲近的人都不在了,如果他自己不愿意说,谁又知道呢。

@小白——看完之后只觉得无限悲哀,说不出的感觉。

@vivid——人性几复杂,有阴就有阳。这样“完美的人”其实很可怕,你不知道他们压抑了什么?

@山水有清音——悲哀啊!是家长的失败?孩子的失败?还是教育的失败?求解。

@irene——成功没那么重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比较重要。所有的家庭此后需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了。

@Melody——我想知道弑母的原因,真的好可惜,本来该是国家的栋梁。

@旋木——期待后续调查,是何种原因让曾经孝顺、学习又好的人做出这种灭绝人性的事情。

@Nykki——就算是父亲去世妈妈把压力都放在他身上也不该如此,实在无法猜想什么原因让他做出这种事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