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正确求助》:方法得当,求助其实没有那么难01关于求助,你要知道的三个真相02四个方法,让你更容易获助03求助时的三个注意事项04最后

假如你在市中心,遇到一位拿着调查问卷的学生,对你说:“打扰了,你能帮我填一下这个调查问卷吗?”你会怎样同意吗?

假如这个学生换一种问话方式,先问“你能帮我一个忙吗?”,等你同意,再请求帮忙填写调查问卷,结果会怎样?

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两种求助方式,结果不会有太大区别。

但经过心理学家的实验,发现用第一种直接求助方式,会有57%人愿意帮忙。而采用第二种方式,先征得同意,再提出具体请求,则有84%的人愿意帮忙。

这个结果告诉我们:人们比我们想象的更愿意帮助别人,尤其是在你选用正确的方法的时候。

这个案例来自strategy business年度最佳商业书——《如何正确求助》,作者海蒂·格兰特(Heidi Grant),是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

《如何正确求助》:方法得当,求助其实没有那么难01关于求助,你要知道的三个真相02四个方法,让你更容易获助03求助时的三个注意事项04最后

她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案例,从心理学角度,教我们如何转变思维,从求助难到大胆求助,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别人真诚地伸出援手。

生活在人群中,没有谁能单枪匹马过一生,没有谁能在没有他人的助力下获得成功,求助是生存的本领,善于取得助力,人生才能不断走向更高处。

《如何正确求助》:方法得当,求助其实没有那么难01关于求助,你要知道的三个真相02四个方法,让你更容易获助03求助时的三个注意事项04最后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关于求助,你要知道的三个真相</h1>

求助与助人,人们外在的行为是内在心理活动的表现。

一是人人都会为求助他人而犯难。

很多人说自己不喜欢求助,总觉得张不开嘴。因为,这是人类共有的生理反应。

科学家发现,我们大脑处理我们与别人交往产生的各种不适(社会痛)的时候,与处理身体受伤产生的疼痛(生理痛),方式是一样的。

向人求助让你心慌气短头痛难堪,是正常现象,接受就好。

二是拒绝帮你的人很可能是下一次帮你的人。

事实证明第一次拒绝过你的人,第二次更愿意帮你的忙,而且可能超过你的预期。因为拒绝别人也是一种社会痛,让人浑身不适。

“以退为进”的营销策略就是基于这一点来运作的。

当销售人员向你推销一件很贵,超出你预算的商品时,你通常会拒绝,但如果他再次推荐一件在你可负担范围内,价格较为合理的商品时,你很可能就接受了。因为这样让你觉得心里舒服。

三是帮过你的人更愿意继续帮助你。

研究发现,在第一次答应帮忙后,人们往往会继续竭尽所能去提供帮助,因为如果过去提供帮助,后来拒绝,就会造成人格前后不一致或者矛盾,从而导致认知失调。

这也是为什么善良的人会更善良。

《如何正确求助》:方法得当,求助其实没有那么难01关于求助,你要知道的三个真相02四个方法,让你更容易获助03求助时的三个注意事项04最后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四个方法,让你更容易获助</h1>

了解了这三个真相,并不能让我们在需要时顺利获助,作者在书中提供了四个方法。

一是让别人看到你的需求。

作者介绍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看不见的大猩猩”。心理学家让受试者看一个视频,视频中一群人正在来回传传球,受试者需要数他们传球的次数。期间,一个身穿大猩猩服装的人穿过人群。

结果,被问起时,有50%的人没有注意到这个画面。当人们专注于自身事物时,就不会关注到周围的细节,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非注意盲视”现象。

所以,当你在一群忙碌的人面前,手忙脚乱却没人帮忙时,不要介意,他们只是没注意到而已。

这种情况,要直接告诉别人你需要帮助,而不要暗自尴尬。

《如何正确求助》:方法得当,求助其实没有那么难01关于求助,你要知道的三个真相02四个方法,让你更容易获助03求助时的三个注意事项04最后

二是,让别人确定你需要帮助。

现实中,真的有人看你陷入困境而没有行动。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为人冷漠,因为心理学上还有一个现象叫“观众抑制效应”——当人们不知道事情真相时,会怕自己是多管闲事,帮错了人。

清官难断家务事,人们往往不愿意插手夫妻吵架,甚至是丈夫家暴妻子,就是出于这种心理。

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对求助目标,明确表达求助的愿望。

《如何正确求助》:方法得当,求助其实没有那么难01关于求助,你要知道的三个真相02四个方法,让你更容易获助03求助时的三个注意事项04最后

三是向指定对象求助。

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是求助者唯一的求助对象时,他会100%提供帮助,但如果有一群人都能够提供帮助时,结果很可能是谁也不帮忙。这就是“责任分散效应”。

所以,当有一个男人当街拖拽一个女人,假称是自己的妻子时,这个女人最好的处理方式,不是向人群大呼“救命,我不认识他!”,而是要直接向某一个人求助,“那位穿红衣服的姐姐,请帮我打110”。

锁定求助目标,越明确他的“责任感”,你就越可能得到帮助。

《如何正确求助》:方法得当,求助其实没有那么难01关于求助,你要知道的三个真相02四个方法,让你更容易获助03求助时的三个注意事项04最后

四是,让自己的求助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忙于做家务的妈妈可能没时间帮正在洗澡的爸爸及时送上换洗的衣服,马上就要上课迟到的学生,可能根本不会停下来为迷路的你指方向。

事物繁重的人,很难关注到别人的困境,不是因为冷漠无情,而是压力巨大或者情况紧急,无暇顾及他人的求助。

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让自己的请求保持合理,如果别人不能帮忙,或者帮不到我们期待的那样,请理解别人的力所不能及。

《如何正确求助》:方法得当,求助其实没有那么难01关于求助,你要知道的三个真相02四个方法,让你更容易获助03求助时的三个注意事项04最后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求助时的三个注意事项</h1>

成功的求助不止要知道应该说什么,还要知道自己不该说什么。

一是表达感激而不是歉意。

“真抱歉,给你添麻烦了……我并不想这样……”麻烦别人要道歉是人之常情,可是过多的表达歉意,只能让帮助者有压力,想尽快完事,甚至不情不愿。

音乐家阿曼达·帕尔默根据自己依靠募捐生活的经历,在《请求的艺术》一书中告诫人们,因为求助而道歉,会让人产生疏离感。

我们可以为自己做错事而道歉,但我们求助时,要表达的是感谢,这样才会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帮助者在助人中获得快乐。

《如何正确求助》:方法得当,求助其实没有那么难01关于求助,你要知道的三个真相02四个方法,让你更容易获助03求助时的三个注意事项04最后

二是不要让求助变成一种胁迫。

常见的方式是提醒别人欠你一个人情。“还记得我帮你……”“过去,你有事的时候,我总是……”

作者说:“互惠原则取得最佳效果是在帮助行为对等的时候”,而且“这种互帮的行为也应该是时间上接近的”。

当你提醒别人对你有所亏欠时,不只会让人感觉被胁迫,还会让人觉得你的格局太小,影响人际交往。

《如何正确求助》:方法得当,求助其实没有那么难01关于求助,你要知道的三个真相02四个方法,让你更容易获助03求助时的三个注意事项04最后

三是表达感谢时不要只谈论自己的感受。

人们表达感谢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赞美他人(品质,行为……)二是自我受益(自己的境况改变)。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一项研究,他们观察夫妻间对于另一半,最近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表达谢意的行为,结果发现,赞美他人的感谢类型,更能建立热情积极良好的情绪,加深彼此的爱意。

人天生以自我为中心,助人者同样希望求助者多谈论自己,获得更多认同与鼓励。

《如何正确求助》:方法得当,求助其实没有那么难01关于求助,你要知道的三个真相02四个方法,让你更容易获助03求助时的三个注意事项04最后

<h1 class="pgc-h-arrow-right">04最后</h1>

一个小孩在搬一块大石头,父亲鼓励他: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来!

最终孩子没能搬起石头,他告诉父亲:我已经拼全力了!父亲说:你没有拼尽全力,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请求我的帮助!

向人求助,不是表明自己能力不行,而是正视自己的短板,承认自己也有不了解的领域。

适时求助,是一种智慧。我们要敢于求助,依靠可用的资源,为目标全力以赴 ,打造更强大自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