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远山墨雨

不知不觉中,2021已走到了10月底,距离昆明长虫山进入封山期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我们不觉有了些紧迫感,决定抓紧时间去长虫山走走,因为近期有些忙碌,我们很喜欢的爬长虫山活动已经很久没有进行了。
这阵子昆明总是阴天当道、细雨绵绵,好不容易晴了两天、蓝天白云再现,今日又恢复了阴天的节奏。早上出门时天空有些阴沉沉的,预感天气不会太好,我们还是按计划去爬长虫山。
和往常一样,我们计划开车前往红云生态公园,将车停在那里,徒步走山间小路、登顶观景后原路返回,开车回家、完成爬山活动。
去了之后才知道,现在的长虫山有了新的变化,部分道路限车行驶,车子已不能到达红云生态公园,加之管理法采取了其他举措的共同作用,爬长虫山的人数明显减少,山中热闹的烧烤摊、小卖部也减少了许多......
作为今年昆明一个热门的网红打卡地,长虫山曾因垃圾、堵车等问题而广受诟病,如今似乎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个空气清新、人少安静的长虫山又重现了,甚好。
出于行车安全考虑,部分道路限行,车子只能开到右营检查站了。
和往常一样,我们开车沿泉溪路上山,早晨的空气特别好、路上的车辆也很少见,一路畅通无阻。
行至检查站时,发现前方已设置了禁行栏杆,还贴着一份通知,说因为近期降水导致水质疏松、从右营检查站到杨梅山的道路发生坍塌,为保证安全,实施车辆禁行。
咨询了检查站里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我们车子可以停车检查站一侧的土路边,人可以继续爬山......和他聊上几句,知道实施这个规定已有一阵子了,不过爬山人的热情依然不减,他们在此值班,一天到晚都有人上山......昆明人对长虫山是真爱啊。
我们将车停在检查站一侧的土路空地上,沿泉溪路徒步上山。
从这里走到红云生态公园大棋盘处的距离为1.9公里,再加上大棋盘处到长虫山顶的2.5公里,我们走到山顶时行走距离为4.4公里,再原路返回停车地,全程为8.9公里左右。
强制自己多走了4公里,在空气好、游人少的长虫山徒步、攀登,并不觉得难度太大。
爬山人数聚降、烧烤摊位消失,长虫山又恢复了静谧的气质。
上山时,我们遇见几位相向而行的下山者,目测多为锻炼身体的中老年人,不由得感叹他们可是真早、都已完成锻炼任务下山了。
待我们走到红云生态公园大棋盘时,那里的景致让我们吃了一惊: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货摊、没有一辆车,难得的清净、空旷,可以好好拍个大棋盘了.....要知道,从前这里可是长虫山最热闹的区域,烧烤摊、小吃摊、货摊繁多,车辆众多、人气极旺......
车辆上山受限,对这里的影响是很大的,带来的变化也很大,没有拥挤和喧嚣,对于徒步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环境,我们有些受宠若惊了。
我们沿着熟悉的山间小道攀登、上山,一路道路、美景依然,经过降雨天气的洗涤,石头路面变得干净清爽,泛着几分亮光,很好看、却有几分湿滑,得小心行走;小路两边的树叶有些变黄、掉落,提示我们现在已是深秋;
浓浓的白雾、水气笼罩山间,迷迷蒙蒙的、有些梦幻,湿润的空气与登山的汗流交织,颇有几分蒸桑拿的体验......行走在人少景美的天然大氧吧中,令人心旷神怡。
和大棋盘处的冷清一样,山间小道与公路交接处的货摊也不见了踪影,连帆布搭起的临时棚子都不见了。
记得这里的棚子还挺大,有人在出售烧烤、小食品、饮用水,遇上下雨天,会有游人在此避雨;早已习惯了将它作为一个路标,如今它消失了,我们差点走错了岔路......
和前面几个传统热闹地一样,登顶前的最后一个休息平台处也冷清很多,遇见守山人一个人在清扫地上的树叶。
我们与他攀谈几句,问起爬长虫山人数的变化,他说现在每天只有不到百人了,和先前热门打卡地之长虫山相比,变化幅度还真是挺大;他的货摊依然在经营,但规模明显变小了,用于避雨的棚子也减少了一半......
这里是登顶前的最后一个平台,给登山人提供休整之地,配有公共厕所。
告别守山人,我们向山顶攀登,路遇几位越野跑步的强人、年轻的徒步登山者,加上我们,在山顶汇合时人数不超过10个人,在我们爬长虫山的经历中,是鲜有遇见的情况;
尽管天气不好、雾气重重,山下的城市完全没有了轮廓,我们依然兴奋不已,大家互相拍照、开心快乐,纪念自己又一次登顶......爬山人的快乐,其实很简单。
待我们下山时,遇见了更多的人上山,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有少量骑行者,更多的是徒步上山的人们。
目测爬山人的年纪都偏大一些,或是运动装扮的达人......我们笑言、猜想,现在的长虫山大概已摆脱了网红的困扰,又恢复了从前静谧的气质了,对于真正喜欢爬长虫山的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好消息。
每年12月1日至次年6月15日是防火封山期,长虫山将不对公众开放,今年想要爬长虫山,已没剩下太多时间,喜欢的人们可得抓紧了。
现在去长虫山、有了一些新变化,车行上山受限、车子只能开到右营检查站,爬山人数骤减、烧烤摊消失,想去爬长虫山的朋友,建议要提前做好应变准备。
(2021年10月28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