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们还在嘴硬,娱乐圈已经认输,就服你包贝尔

我们还在嘴硬,娱乐圈已经认输,就服你包贝尔
我们还在嘴硬,娱乐圈已经认输,就服你包贝尔
我们还在嘴硬,娱乐圈已经认输,就服你包贝尔

一部《鱿鱼游戏》热度一直烧到现在,在西方的鬼节之日,很多娱乐圈明星接连cos起该剧角色,不得不赞叹文化输出的强大影响力。

然而热血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我们咋会比他们差,《鱿鱼游戏》是抄袭日本等等,大有一股子宁愿被打死,不能被吓死的气势。

看看网上对于韩国电影的评价吧,其中有些说得非常有气势,也很鼓劲,比如:

韩国人只能在电影中寻求正义

韩国电影就是尺度大而已

韩国电影有啥演技,只会大喊大叫

诸如此类等等,总之就是我们不服气,其实我们还是有不服气的资本的,就比如韩国人之前不也是翻拍我们的作品吗?《新世界》就是向《无间道》致敬之作,还有《毒战》等等,包括韩国的一些赌片,精神内核同样来源于我们。

我们还在嘴硬,娱乐圈已经认输,就服你包贝尔

可就在我们依然还在努力捍卫我们的尊严,期待着娱乐圈能够争点气,可就是人家一部7年前的作品,我们1年内就翻拍了2次。1年翻拍同一题材2次,这在电影领域简直不敢想象,是人家作品真那么好,还是我们真的没创意了。

《当男人恋爱时》上映时,我也是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但那时候依然觉得,这不过就是韩剧的延伸,一种悲情色彩的磨磨唧唧,确实挺感动,但要说多经典,真不至于。

我们还在嘴硬,娱乐圈已经认输,就服你包贝尔

虽然咱们看不上,但电影人却如获至宝,于是2021年第一次翻拍来了,甚至连名字都没改,也叫《当男人恋爱时》。

结果票房成绩还不差,其实能差到哪呢,这就是美术中的临摹,只要演员颜值够,照着演就行了。于是咱们的湾湾观众,把这部作品夸成了花,就像他们自己原创一样振奋。

客观说这部片子还是有一些惊喜,比如主演邱泽、许玮甯颜值那是没得说,再加上本地化处理还算出色,权当是一部爆米花爱情片了。

我们还在嘴硬,娱乐圈已经认输,就服你包贝尔

然而时隔5个多月,包贝尔又来了,这又是为哪般,一年拍2部同一题材,他的自信来源于哪?

有人说,包贝尔就是趁着拍电影,过谈恋爱的瘾,怎么能这么说呢,太侮辱人了,但看过该片之后,我觉得说得有道理。

包贝尔版本改名字了,叫《东北恋哥》,应该说这个名字还算创意十足。

传递给观众首先是东北式幽默,这俨然成了电影的必杀技,再加上一众喜剧明星客串,大家觉得应该能超过兄弟省的翻拍。然而,我们高估了东北话的幽默,也低估了包贝尔拿来主义的懒惰。

我们还在嘴硬,娱乐圈已经认输,就服你包贝尔

整部电影相比兄弟省的翻拍还要差,人家算是照着路子演,他这是拿张透写纸完全照搬。可以说全片毫无新意,而且包贝尔相比黄政民,不仅没有角色该有的痞气,反而多了一分猥琐气质。

女主就更别提了,如果说许玮甯还有一丝那种正气女孩的凌然,以及让人一见钟情的资本,而这位女演员怎么看,都看不出来让人惊艳的感觉,演技也是尴尬的一笔,除了单薄的还算漂亮外,实在找不出一丝魅力。

我们还在嘴硬,娱乐圈已经认输,就服你包贝尔

整部作品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包贝尔纯粹上这过瘾来了,就像是原作的忠实粉丝,看作品不过瘾,自己花钱拍自己演继续自己没出戏的混沌。

否则我真想不出包贝尔为何要翻拍这样一部作品,而且毫无创新,完全就是照搬,关键自身演技还不过硬,这是图啥?

我们还在嘴硬,娱乐圈已经认输,就服你包贝尔
我们还在嘴硬,娱乐圈已经认输,就服你包贝尔

无论你承不承认,最起码娱乐圈的从业者们中的大多数都承认了,人家都是比我们强,电影创意咱就是想不出来,人家就是精妙。而且你自认为的偶像,现实中很可能是人家演员的铁粉,所以白百何即将上映的《门锁》,翻拍人家,王大陆、张家辉拍摄完成的《新秩序》,导演直言不讳灵感来源于人家的《从邪恶中拯救我》。

可见翻拍几部作品不重要,关键是现在咱们已经拿人家做了标杆,从业人员在创作时已经不自觉地参考甚至照搬别人,所以指望超越,甚至是进步,已经有点痴人说梦了。

所以,醒醒吧,电影人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