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光阴的故事_我的功夫情结

作者:落烟花666

「链接」

光阴的故事_我的功夫情结

作者:落烟花

说到功夫,应该给我留下第一印象的就是《少林寺》,这个电影在捧红了嵩山少林寺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位国际影星李连杰。受到《少林寺》的影响那个时候的功夫片突然的多了起来,当然,大部分都是国产的,如《少林小子》,《武当》等等。都在功夫当红之时,趁热打铁,来吃这口饭的。

记得那个年代,第一次看的功夫录像也是第一个录像名字叫《怪招软皮蛇》,当时买了张门票,两毛一张,乐滋滋的进了电影院,那是因为原本门口附近的物资会堂后来改成了东方电影院,现在这个地方已经是证劵交易所了,变的很快,与时俱进吗!

传统的那种电影院就是一排排的座椅,就是那种两张薄板,一张板当靠背,板背后用那种大红漆写着的数字,放电影时凭票对号入座,一张板用来做人的,不做的时候,用手一撩,咣铛一声就折叠起来那种。电影院当时放录像,传统的两行通道上摆放着几台24寸大电视,这个是当时最牛逼的电视。一般单位有,家庭基本上没有。录像没开始,先放的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唱的歌曲,具体在那里唱的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歌美人也美。时隔多年,才知道这位美女是旅日歌手陈美龄唱的是草原牧歌。当时放映的这个录像以多年后的看法来判断是模仿了早期醉拳的。那个时代,放录像的也多,很多电影院因为片子少,所以,都跟风放起了录像。当然,也有专门开设的录像厅,通常很小,几十个人的座位,通常是乌烟瘴气,有时候接连放几个录像都是轮着放,不清场,什么时候想走就走,满足了那些闲的发慌,看个片子想多看几遍的人。

看过的第一本武侠书是那种黄色的小薄书,名字叫《天下第一剑》。记的清楚的原因,是80年代,此类书刊还算禁书。那年上初三,从门路广的同学那里借过来看的,第一次看,很新鲜,中午放学,就边走边看。那个时候的校园上课时间都是关着的,放学了打开,所以,放学,同学很多都是慢慢挤着出去的。我是手捧着书,边走边看,结果,被一位老师抓住,没收了这本书,把我那个气的,没办法,胳膊扭不过大腿。特别是后来听同学说,那个老师的小孩在我们学校上学,那本书在他那里见到过,虽然后来找人把书要了回来,这本书也已经破损的不成样子了,借同学的,还的时候,还直说抱歉。TMD。公平公正都跑哪里去了?此事一直没有忘怀,对那个老师一直没有释怀。

80年代末,气功大流行,同学有探索,求知的,也比较崇拜气功大师,觉得无所不能。有位同学经常买那种杂志,《武林》,《气功》这类书刊,经常在家闭门练功,笔者还记得当年练过的气功,源自于看过少林寺的心结,那个时候,很想跑到少林寺去练功夫,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没人敢欺负我了。打架沾光,就这么简单的目的。不过,现实和理想有距离,去也去不成,父母不会同意,自己也没那种执着的勇气,放弃了,看到气功,特别是硬气功,跃跃欲试。经不起同学推荐,上街头书摊买了一本书,颇似这两年周星驰电影《功夫》中,那位乞丐卖给他的那种小册《如来神掌》。不同的是名字是《红砂掌》。练就练那种能打架的,健身对于年轻的我来说,还没想过。

那个年代,住房都不宽敞,到哪儿练呢?这是个问题,时间也是问题。要学习呀,好写完作业在练。地方呢?到荒郊野外吸取天地精华是最好的,武侠书中描述的大侠都是在那种见不到人的地方,修练成的。不过,让我到哪荒郊野外,半夜三更,我怕吓住人,也怕被吓着,去练,没那胆。在门口,人多,看着怪不好意思。在屋里,没地方呀,算了,凑合吧。在屋子里面的过道里练吧,你想那个年代,五口人才住30多平方米,一间半,也就是一个大点的一个小点的房间,没客厅(哪年头基本没有),也就是过道,算下来长宽,面积有一平方多点。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字练。父母问干嘛呢,我说学校让练习表演的?很聪明的解释,练了两个星期,自认为手指能发出气(这里说的是气功练时间长了,手指头能发出热流,对方感觉的到),我靠,真当六脉神剑了。上学找一同学,拉住手不放,用手轻点对方手掌心,有气没?没气?再感觉感觉?没有,偶,真没有。

算了,不好练,虽说吃得苦中苦,方作人上人,学生还在学习阶段,没时间练,算了吧!

就这样抛弃了功夫,功夫也遗忘了我。以后在没说过练功夫,时隔多年,看到同学女儿一直在坚持不懈的练武术,很高兴,家长支持,条件具备,最少能健身。

偶尔回想起,上学时代,谈及功夫时,热血沸腾的样子,如果坚持练下去,究竟会怎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