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光阴的故事--小时候的游戏打苏

此博客只允许博主自己查看...

光阴的故事--小时候的游戏打苏

打苏,这个最早能叫我跑断腿的游戏。那个时候,随着打苏的水平越来越高,这个游戏倒最后没有办法玩了。因为,谁当庄,对方想扳过来一盘,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首先说一下,苏,样子应该像"梭",也可能是本身就叫“梭”,按照开封的土话叫着叫着转音了,就成了苏。一截一截一拃长的木棍儿,两头削尖,像织布梭的模样,这个就叫苏。当然,有的刻的精巧,有的刻的马虎,我玩的最差的苏就是找一小树枝,用刀在两头随便刻一两下,能用棍子对着尖部敲起来就行。好的苏哪是刻的相当精良了。找的木棍都是标准的圆白蜡杆,刻的时候比较麻烦,刻的长短比例,直径那是很标准的,呵呵,这个标准没有固定的标准,看着不错就行了。

玩有一种是:在画有方框的地面,攻方执一木棒,振其尖部,使得苏弹离地面,遂用木棒打击,苏飞向远处;守方则要跑去捡起苏,须一次性掷入方框,否则,要在落地儿重新击打。

还有一种玩法:在画有方框的地面,攻方执一木棒,振其尖部,使得苏弹离地面,遂用木棒打击,苏飞向远处,木棒打到了,就用手抛苏,另一只手拿木棒击打半空的苏。木棒打不中,就是坐萝卜,把木棒撑在半蹲的臀下,一只手抛苏,另只手迅速抽出木棒击打半空的苏。这比乒乓球运动员发高抛球难度要高得多。还有一种变态玩法,后来取消不玩了,因为谁坐庄就坐定了,所以,没意思了,就是可以托苏,木棒振苏尖部,苏在半空中的时候,可以用木棒托,托几个,可以用木棒击打苏几次,样子就想打网球,这种玩法,年龄稍微大点,就能托好多,谁能抛的回来呀,记得有一会,跟小玩伴们玩的时候,最多的一次,打出几百米来,所以,很快就不带来了。在加上,年龄大点的基本上一拍子过去,呼的老远。只要不出差错,谁坐庄就能一直坐下去。

那个时候,我自己就有一个拍,是手里刚能握住的宽木板,比木棒打击面宽,一拍上去,苏打出几十米来。天天装在书包里,装不下,都是露个头,都说你天天拿个木板干吗呢?我就回答,打苍蝇。

随着慢慢的长大,突然发现这个游戏不适合我们玩了,长高了,力气大了,打苏没办法打了,谁坐庄都下不来了,就没意思了。长时间不玩,有时候看到比我们小的在打苏的时候,上去露一手,一棒上去,苏都打出老远,小孩们跟狗撵

\\

\\_

.---(')

o( )_-\_ 兔一样,小孩们也不跟我们玩了。

慢慢的,这个游戏也消失了,后来,从老家属院过的时候,有时候还想起一堆小孩打苏跑着,抛着的场景,欢快的笑声在耳边萦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