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知青往事:当年下乡插队给生产队看菜地,有个姑娘总给他送煮鸡蛋

作者:草根茶社

1968年夏天,蔡昱霖高中毕业后被分在环卫所当掏粪工人,干了不到一个月,蔡昱霖就辞职不干了,他胃口不好,实在闻不了厕所粪池的那种味道。在家待业半年,也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不想在家吃闲饭,就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做了插队知青。

蔡昱霖是1969年春天来到延边的红旗大队插队落户的,当时一同到红旗大队第五生产小队插队落户的延吉知青共十一人,就蔡昱霖一个人是高中生,其他人都是初中毕业。

知青往事:当年下乡插队给生产队看菜地,有个姑娘总给他送煮鸡蛋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年前就有知青到红旗大队插队落户,蔡昱霖他们来到后,五队队长李春祥已经为知青们准备好了住处,队部院子里的那三间房子早就收拾干净了,五名女知青住西间屋,六名男知青住东间屋,中间是厨房,李队长的大嫂临时帮教知青们烧炕做饭。他们十一名知青算作一个知青集体户,蔡昱霖被推荐为集体户户长。

李队长大哥家有两个姑娘,老大叫李冬梅,当年十九岁。二闺女叫李秋红,当年十六岁,这俩闺女真的是如花似玉,长得别提有多漂亮了。李队长的大嫂来给知青们做饭,这姐俩也经常到知青集体户给她们母亲帮忙,一来二去,她姐俩都和知青们熟悉了,知青们也都非常喜欢这对善良又漂亮的姊妹花。

红旗大队的自然条件不错,虽然都是旱田,可那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乡亲们的生活水平还算不错,可说是衣食无忧,生活富足。蔡昱霖他们休息了两天,就加入到了春耕备耕的生产中去了。春耕秋收是当地农村最忙碌的时节,乡亲们都起早贪晚忙生产,村子里除了老人和孩子,很少能看到一个闲人。

第一个春耕春播生产结束后,知青们都晒黑了累瘦了,手上的水泡变成了茧子,用蔡昱霖的话说,真的是脱了一层皮。就连高中毕业的蔡昱霖都这样说,那一帮初中毕业的孩子们的劳累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了。好在有乡亲们的关爱和帮助,知青们虽然身体累了,可心里却感到很温暖。

第三年的初秋,李队长安排蔡昱霖和两名老社员去管理村南那片菜地,菜地南头有两间园屋(泥土茅草房,看菜人员居住的地方),他们三人白天都在菜地,两名社员回家吃饭,蔡昱霖吃饭在菜地的园屋里自己做。到了晚上,另有一名社员来菜地和蔡昱霖一起看护菜地,防止有人偷菜。

那时队里的菜地以萝卜白菜为主,也有土豆、大葱和韭菜之类的蔬菜,但不太多,平时就蔡昱霖他们三人在菜地看护管理,播种、施肥、浇水时,队长会派其他社员到菜地帮忙。

蔡昱霖在菜地看菜的第三天中午,他掀开锅准备做午饭,只见锅里有两个鸡蛋,还有几张玉米面的煎饼。谁把鸡蛋和煎饼放在了锅里呢?蔡昱霖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结果。一起看菜的张大爷和王大爷吃过早饭来菜地时都是空着手来的,他们上午在菜地为白菜松土,也没注意有人到园屋来呀。管他呢,既然有人送来了,就吃吧。鸡蛋是煮熟的,煎饼也是新摊的,还挺软乎。两个煮鸡蛋两张煎饼,还有之前老乡送的咸菜,暖壶里有热水,蔡昱霖的一顿午饭就这样解决了。

过了没几天,蔡昱霖准备做午饭时,他又在饭锅里看到了两个煮鸡蛋和几张煎饼,煎饼里还卷着油拌的咸菜丝。蔡昱霖一边吃煎饼,一边绞尽脑汁在猜测,到底是谁给他送的煎饼和煮鸡蛋。人选倒是有几个,可无法确定啊,也不好去一个一个问呀。

从此以后,蔡昱霖就开始注意了,在菜地干活的时候,他时不时会往园屋那边看看。过了好几天,蔡昱霖终于有了发现,他看见李冬梅去过园屋那边,只是那天他把房门锁上了。有了这个发现,蔡昱霖心里就像跑进了一只兔子,砰砰乱跳。李冬梅可是红旗大队最漂亮的姑娘,还读过几年书,要是能找个这么漂亮的姑娘做媳妇,也算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就在蔡昱霖心神不宁地胡思乱想时,大队书记通知蔡昱霖去公社参加考核,县里要招聘一名文书和一名文教干部。蔡昱霖顺利通过了各项考核和政审,他被招聘到县里去工作了。蔡昱霖离开红旗大队那天,李冬梅在村口等着蔡昱霖,她把用手绢包着的几个煮鸡蛋和几张煎饼递给蔡昱霖,眼泪汪汪地说:“昱霖哥,你走了还会回来吗?我学着做了一双布鞋,还有一只没做好,等你回来的时候,我想送给你。”

接过李冬梅手递过来的煮鸡蛋和煎饼,蔡昱霖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他笑了笑说:“我会回来的,我会回来看望你们的。谢谢你多次给我送吃的,你对我的好我会记在心里的。”

带着对第二故乡的眷恋,带着对乡亲们的不舍,蔡昱霖离开了红旗大队,成了吃国库粮的国家干部。虽然县城离红旗大队不是很远,可蔡昱霖刚去县里工作,天天都很忙,他一直也没有时间回红旗大队,只是给李冬梅写过两封信。

知青往事:当年下乡插队给生产队看菜地,有个姑娘总给他送煮鸡蛋

第二年春天,县里的干部下乡蹲点,蔡昱霖竟然被派到了红旗大队蹲点,监督指导红旗大队的农业生产,帮助社员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县里的干部来蹲点,大队书记和社员自然是高度重视,热烈欢迎,丝毫也不敢怠慢。当大队书记和社员们看到县里下派的蹲点干部是蔡昱霖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大队书记还笑着跟蔡昱霖开玩笑:“这两天我一直在为接待县里的蹲点干部犯愁呢,就怕招待不好让县里的干部不满意,你来了我就不用犯愁了。”

当时上级对下派蹲点干部的要求是同吃、同住、同劳动,下派干部要和社员们打成一片,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社员群众的需求,为农业生产出谋划策。蔡昱霖回到红旗大队,他又住在了知青集体户,只是一天三顿饭要轮流去乡亲们家中吃派饭。

第二天,蔡昱霖就被安排到李冬梅家吃派饭,饭菜很简单,一盘煎鸡蛋,一盘油拌咸菜丝,主食就是玉米面煎饼外加两个煮鸡蛋。李冬梅家的饭菜,让蔡昱霖感觉到了一种很熟悉的味道。吃完饭,蔡昱霖和李冬梅的父母聊天,问他们有什么困难,李冬梅的母亲说:“家里都挺好的,生活上没有什么困难,就是冬梅到了该成家的年龄,可她左挑右拣,一个满意的也没有。就是这件事,算是我们家的困难。”

那天,蔡昱霖把从县城买来的围巾送给了李冬梅,李冬梅把做好的那双布鞋送给了蔡昱霖。看到这样的情况,李冬梅的父母惊呆了,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蔡昱霖可是县里的干部,冬梅是农村姑娘,这也不可能吧。

在红旗大队蹲点八个月,蔡昱霖完成了再下乡锻炼的任务,他就要回县里了。头一天晚上,蔡昱霖来到了李冬梅家,他红着脸对李冬梅的父母说:“叔婶,我真心喜欢冬梅,我想过个一年半载就和冬梅结婚,不知您二老同意不同意。”“昱霖,我和你叔高兴还来不及呢,咋会不同意。只是冬梅是农村户口,我怕她配不上你。”没等李冬梅的父亲说话,李冬梅的母亲抢先表了态,还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蔡昱霖笑了笑说:“叔婶,我是发自内心喜欢冬梅,其他的我都不在乎,这事你们尽管放心。”

1974年夏天,在同事和父母的强烈反对下,蔡昱霖和李冬梅领取了结婚证,李冬梅暂时还是在红旗大队生活,蔡昱霖说等县里都安顿好了,就把李冬梅接到县城去生活。

一等就是三年多,蔡昱霖也没能把李冬梅接到县城去生活,可能是工作忙的原因,蔡昱霖回红旗大队的时间很少,有时两三个月不回来一趟。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蔡昱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吉林大学,他辞掉了县里的工作,踏进了高校的大门。蔡昱霖去省城上大学了,村里渐渐有了闲话,都说李冬梅早晚会被蔡昱霖甩掉,结婚好几年也没有个孩子,蔡昱霖大学毕业就会留在省城,他是不会和一个农村老婆生活一辈子的。对于村里的风言风语,李冬梅和她父母心里也不踏实,他们真怕蔡昱霖成了当代陈世美。

三年的时间就像半辈子一样漫长,在担忧和不安中总算熬过了三年,蔡昱霖大学毕业后分配在省委组织部工作,工作的第二年,蔡昱霖就把李冬梅接到了省城,时隔六年多,李冬梅终于来到了丈夫身边。那天,李冬梅趴在蔡昱霖的肩头哭了,她哭着说:“我以为你留在省城工作,就不会要我了……”“看你说的,老话说贫贱之交不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就算我去了中央工作,也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何况你还是个大美人,我可舍不得丢掉你。”看着泪流满面的妻子,蔡昱霖既心疼又难受,这几年确实让妻子受委屈了。

1983年夏天,李冬梅把一岁的儿子送到延吉让婆婆照看,她也参加了工作,在百货商店做了一名售货员。李冬梅参加工作是按照相关政策享受了知青家属待遇,没有任何违规行为。

退休后,蔡昱霖多次回到红旗村看望乡亲们,他为第二故乡的乡亲们做了很多事情,村里的孤寡老人和贫困群众都得到过他的资助和帮助,幼儿园和敬老院也都得到过蔡昱霖的资助。

目前,蔡昱霖和他妻子都在长春生活,有时也去深圳她儿子家小住几天,他们一家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每当说起自己的插队生涯和婚姻生活,蔡昱霖都很激动,他说插队的日子虽苦,可乡亲们的善良和热情让他心生温暖。自己的媳妇虽然是个农村人,可她勤劳善良,美丽大方,有这样的女人陪伴一生,他很满足。他的婚恋,就是从下乡插队开始的。

知青往事:当年下乡插队给生产队看菜地,有个姑娘总给他送煮鸡蛋

知青岁月值得回忆,美好的婚姻值得珍惜。蔡昱霖说,知青经历是他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永远不会忘记那段苦涩的青春岁月,更不会忘了第二故乡的乡亲们。

作者:草根作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