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克朗虾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克朗虾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虾病的发生是病原体,环境因素和虾相互作用的结果。小龙虾作为底栖水生动物,大部分时间都在水底、草丛和洞穴中度过,通常很难在水中相遇,即使遇到也会很快逃逸。因此,当实地考察(特殊天气例外)发现水质突然变化时,小龙虾静伏岸,爬草,反应迟钝,食物摄入减少,个体死亡,说明小龙虾有疾病迹象或已经生病。

小龙虾的病害研究比人工养殖的历史要短,目前还有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因此,对虾病的治疗应立足于"无病预防、疾病早期治疗、预防为主、防控相结合"的十六字方针。在这里,我们总结了全国各地发生的疾病以及相关文献中的疾病,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治疗小龙虾疾病。小龙虾的常见病害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寄生虫病。

一、病毒性疾病

小龙虾病毒性疾病是目前报道最多的白点综合征。病原体是白点综合征病毒,一种带有囊膜的杆状病毒。

白斑病是小龙虾田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又称"五月魔咒",近年来患病范围广,危害严重,死亡率高。对虾的消亡,对虾的作用不大。

(症状特征l精神进展早发,进食量明显增加。约3天,虾摄入量减少,活动减少,反应缓慢,部分池侧草,体色深。解剖学上可以看到病小龙虾肚子脏兮兮的,头胸甲骨和腹部甲壳类容易剥落,内层有柔软的甲壳类动物,身体有液体,肝脏、胰腺肿胀,颜色变浅,丝毛发黑,胃肠空虚无食,颜色绿色,有明显的肠粘膜出血和水肿,血液淋巴不易凝固(图0)。对虾发病率最高,虾苗少见。

克朗虾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图0 白斑病综合证据

水温18-25°C,疫情高峰期为4月中旬~5月,死亡率90%以上。

预防是预防、预防和控制相结合的主要方法。预防工作主要从早上市、合理安排养殖密度、保持良好的水底养殖环境、提高小龙虾的免疫力等方面入手。1)增加水体的溶解氧;2)增强小龙虾体的免疫力;3)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4)增加施用热排毒、保肝药;5)用药24小时后水质好 换水;6)药后小龙虾活力可变成池塘,降低养殖密度,7)早播种、早收获,8)笼钓后小龙虾,不宜放回原田,因为容易激活白斑综合征病毒。

目前没有针对该疾病的特定药物。发病后停止进食取水,将死虾捞出深埋,避免爆炸性感染,对设备进行消毒。当被诊断患有病毒性疾病时,不应使用强刺激性药物;

二、细菌性疾病

从现有的养殖过程中发现,每年4-6月是小龙虾病高发期,在此期间,细菌引起的细菌状况为这一阶段的常见病种较为突出。该病在初期死亡人数少,死亡人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加,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病后越来越紧迫,疫情越来越快,损失也在不断增长,给繁殖和疾病防控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例如,病虾往往会出现脚部无力、尾巴腐烂、甲壳类动物出现黑斑、边缘溃烂的症状。

引起小龙虾细菌性疾病的常见致病菌有:柠檬酸壁画杆菌、麻痹性弧菌、亲水性单细胞细菌等。由于这些致病菌常年存在于水中,只有在水质恶化或池塘底部淤泥较多的情况下才会大量繁殖,而细菌需要达到一定数量的疾病才会导致疾病。介绍了几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主要防治技术,供农民参考。

1. 甲壳类溃烂性疾病

(症状特征1 该疾病是由几种丁基分解引起的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前期虾甲壳类局部出现黑斑,然后边缘斑点变,出现空洞,随着病灶的恶化逐渐发展成块状,块状中心肌肉有溃疡,边缘发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死亡(图1)。

克朗虾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图1 小龙虾甲壳类溃烂病

"流行特征"无处不在,主要流行期为5月至8月。所有小龙虾都可能被感染。

尽可能保护对虾体免受或较少的创伤,改善水质条件,认真管理、投饲,提供充分的遮盖。在养殖过程中,动作要温和,尽量减少对虾苗的损害,在运输和释放对虾苗时,不要堆放压力和损伤虾体。控制小龙虾苗的放养密度,从而实现合理密集的养殖。保持水新鲜,氧气充足,喂食新鲜。用水体用二氧化氯(或强氯,漂白剂等)消毒,并喂给诱饵10-14天。

每立方体水撒上15- 20克茶浸泡的液体。每英亩撒上5-6公斤生石灰,或每立方体水2-3克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生石灰和漂白剂不能同时使用。

2. 腐烂的佝偻病

该病由于大量弧菌等细菌寄生在黄貂鱼身上,经过大量繁殖,使血液中丰富的毛细血管无法流动,导致含氧量下降,妨碍了虾的呼吸功能,使病虾生长缓慢;带病的虾通常浮出水面或附着在水草上暴露在水中,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可以发现虾在游足和甲壳类动物上方生长细丝,感染后,患病的虾会出现缓慢、异常、缓慢和食物损失。

从对虾到成年对虾,病害通常发生在15°C以上的温度下,水温开始在15-30°C的范围内普遍存在,温度越高,就越容易传播。致病是病原菌与虾体的直接接触导致直接感染,如外力致癌物造成的机械损伤,致病菌更容易感染虾体。

在育苗前,用生石灰完全清除池塘,遵循饲料投料"四个固定"的原则,即定时、定量、定位、质量,经常去除稻田中残留的饵料、污垢,及时充填新水,保证优质水环境,保持养殖环境和安全,使水体中的溶解氧经常保持在5mg/L以上, 避免水污染,

(处理)用含氯消毒剂(如漂白剂等)1.5克/m3在整个池的培养范围内,因为含氯消毒剂对细菌祖蛋白中的细菌能相互作用,产生氧化和氯化反应,并呈现消毒杀菌作用,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要强调的是,生石灰和漂白剂不能同时使用。当水体消毒时,可以与大蒜素等混合饲料一起喂食,每天2次,甚至用5-7天即可。

3. 烂尾病

症状是由大量细菌引起的病原菌感染或微丁基分解菌引起的细菌感染,虾体因外部因素(如捕捞放养、运输等人工操作或机械损伤)而使大量病原菌寄生在尾端,患病的虾反应缓慢,在岸上对草无能为力。最初感染尾扇发红肿胀,有小疮,含液体,随着病情的恶化,长期容易造成尾部缺陷变黑,且从边缘腐蚀腐烂到中间发育,严重感染时整个尾巴都会被吞下,有时还会出现胡须断裂、脚骨折等现象。

该病是虾的常见病害,当对虾遭受机械损伤时感染率会增加,盛行水温超过12摄氏度,随水温升高感染率增高,具有传播迅速、普遍存在的特点。当出现此类病害时,要隔离养殖对虾,及时消毒,控制水温,使病害传播保持在可控范围内,避免更大的损失。

(注意事项1一般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养殖水质,定期消毒,定期换水,出现疾病时应在整个田间彻底消毒。运输、转养殖、处理过程中要避免对虾的损坏,选择阳光笼,控制放养密度。

(治疗)发病时可将15—20克/m3茶叶浸泡液全部洒在池中,也可采用挂袋悬挂方式在养殖稻田周围放置茶渣,自动浸泡。撒上漂白剂或含氯消毒剂,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病害痊愈后,利用生石灰和光合作用菌等微生态剂交叉旋转喷洒整个池中,半个月使用一次,使水体pH值得到有效调节,改善水体,降低池体氨氮含量等化学成分的作用。

三、真菌病害

它主要包括黑冰毒和水霉菌。

1. 黑鼻涕虫病

(症状特征)鳃从肉变为棕色或深棕色,直到变黑并且组织萎缩坏死。病虾活动性较弱,大多爬行并停在池底。病的成年虾经常浮出水面或附着在草丛中出水,不进入洞穴,行动缓慢,最终死于呼吸困难。

持续下雨或大雨后,由于浅水易混浊,水污染,光线不足容易引起霉菌感染。

(预防措施)定期换水,及时清除残留的饵料和腐败,并定期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对水体进行消毒。

撒上漂白剂,每天一次,连续2-3次,或用聚维酮碘。

2. 水模

最初的症状并不明显,当症状明显时,菌丝体已经侵入表皮肌肉,水呈灰白色,像棉絮状物。伤口处的肌肉组织充满了不同长度的菌丝体,组织细胞逐渐坏死。病虾消瘦无力,活动不安,进食减少,严重会导致死亡。

最受欢迎的功能是从18到21摄氏度。

当水温升至15摄氏度以上时,应喷洒整池原石灰水,对放养的稻田进行彻底消毒,在捕捞和处理时要小心谨慎,避免虾害、粘附淤泥,避免雨雪,避免冻伤,冬季或放养的水体必须进行清洁和消毒,以杀死敌人, 寄生虫和病原体,以减少水霉菌侵入的机会。

(治疗)用盐、苏打水与整个池子的组合撒上,每天一次,连用2天,如果效果不明显,换水再用药1-2天。用二氧化氯洒1-2次整个池,两种药物应间隔36小时。

四、寄生虫病

主要是原生动物、纤毛虫病。纤毛虫病是小龙虾田养殖的常见病害之一,在全国广泛报道。

小龙虾虾体表、附肢、鳃等部位小龙虾体内伴有纤毛病,有许多褐色或黄绿色绒毛,对外界刺激反应不敏感,活动力弱,虾体消耗、胸甲发黑,虾体表面多发性液体,全身覆盖泥浆,并拖出条状,俗称"拖泥病"(图2)。

克朗虾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图 2。

虾、虾和受精卵容易受到感染,并且极易受到有机水的影响。这种疾病可以在全国各地发生。

(预防措施)用药物彻底消毒,保持水的清洁,在生产季节每周换一次水,保持池中水的新鲜,可以放生虾种,虾种可以先用盐水洗3-5分钟。对于列出的小龙虾,虾体的桌子可以用地下水冲洗2天,毛毛虫失去营养供应并自行脱落。

(治疗3采用0.5-1g/L新发芽和5-10 mg/L高锰酸钾组合浸泡病虾;在整个池中洒0.7 mg/L硫酸铜和硫酸铁(5:2),将病小龙虾浸泡在醋酸溶液中,杀死大部分固定的纤毛虫。

五、其他种类的疾病

1. 软壳病

病害原因是光照不足,pH值长期偏低,池底淤泥过厚,虾苗密度过大,长期投饵单次饲料,脱壳后钙磷转化困难,造成虾体不能利用钙、磷。病虾壳软薄,体色不红灰,活动性差,觅食不旺盛,生长速度慢,身体各部位协调能力差。

(疫情特征)虾容易受到感染。

(防范措施)冬季淤积,暴露在阳光下,用生石灰彻底清除池塘,产苗后每20天喷洒20毫克/升石灰水,控制放养密度,投饲多样化,适当增加含钙饲料。

当水质较差时,应进行大量换水以改善水质。如果发生疾病,每个月在整个游泳池中撒上25毫克/升的生石灰水,新鲜的豆腐或其他饲料喂食鱼骨粉,每天一次,持续7-10天,每半个月洒满切碎的细菌0。25 克/立方米;在饲料中加入3%-5%的贝林,连续喂食5-7天。

2. 外壳不工作

病虾头部和整个身体的胸部和腹部的交界处有裂缝,身体是黑色的。

流行特征往往是由于在不断增长的水体中缺乏元素引起的,而天气剧变很容易导致地壳的破坏。各种大小的虾都可以出现,尤其是虾。

(预防措施)每15-20天撒上整池原石灰水,每月倒入整池钙化水与钙化磷酸盐。

(处理)饲料中掺入1%0-2%0的贝类,饲料中混有骨粉、蛋壳粉等,以增加钙质。

3. 平底锅池

小龙虾缺氧时坐立不安,有时爬到岸边的草地上,有的爬上岸,如果长时间留在水中会导致死亡。

(流行特征3可以在所有四季中出现,主要是由于水中缺氧。

在冬季闲暇期间,要及时清除过多的淤泥,冻结池底,使用发酵有机肥,控制水质过强,控制虾类的放养密度,经常补充新水,保持水体清爽。

如果发现虾受到干扰,应将新水充水,但不要直接注入其中,最好喷入水面,如果水多云,用明矾水每亩水满池2-3公斤水,也可以使用其他充氧措施。

小龙虾的养殖在病害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只要坚持预防胜于治、无病预防、早治病的健康养殖理念,定期消毒,改善水质,及时清除死虾,控制细菌、病毒等养殖量,就能科学有效地预防疾病。在生产过程中,消毒药物尽量轮换使用,避免耐药性,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疾病的目的。淡水螯虾病的种类和病原菌较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系列的疾病和困难,在野外选择病虾取样诊断外,除了凝固的纤毛虫(如多蕊虫、单镜昆虫等)外,还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诊断出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如白点病毒病、细菌性真菌引起的疾病不易诊断,必须通过实验室进行分析和诊断,但通过疫情法可以初步诊断出疾病,所以通常要严格掌握疾病的防治,及早预防,注意消毒,加强对饲养员的培训和日常管理, 树立高度的防控意识,从而实现小龙虾养殖业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