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20年周恩来赴法留学,为何去的不是苏联?周恩来的费用来自哪里1、周恩来为何要去法国留学,而不是去苏联?2、周恩来赴法留学前的经历,以及学费的由来3、四年的法国留学,让周恩来更加成熟,更加坚定

1920年周恩来赴法留学,为何去的不是苏联?周恩来的费用来自哪里1、周恩来为何要去法国留学,而不是去苏联?2、周恩来赴法留学前的经历,以及学费的由来3、四年的法国留学,让周恩来更加成熟,更加坚定

1920年11月,已是初冬季节。

此时,北方的天津让人感觉到阵阵冷意,而南方的上海,穿一件长袖亦能对付。

7日,在上海前往欧洲的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的最底层统舱里,一群年轻人高兴地聊着,时不时欢呼两声,丝毫没有被底层统舱的简陋所影响。

他们是华法教育组织的第十五批赴法学生。

这其中,一位年轻的男子显得格外出众,他浓眉大眼,五官立体,笑起来时,让人感觉整个船舱都被点亮了一般;面容沉静时,又仿佛一个雕塑,酷到极致,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冷峻美男子。

他就是周恩来,此时,22岁。

他要去欧洲的浪漫国度法国学习,去了解西方社会的真相,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回来应用到中国。

问题是,出国学习去苏联不是更好吗?

另外,出国留学的费用,周恩来又是哪里来的?

我们从周恩来“入狱”谈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1、周恩来为何要去法国留学,而不是去苏联?</h1>

1920年周恩来赴法留学,为何去的不是苏联?周恩来的费用来自哪里1、周恩来为何要去法国留学,而不是去苏联?2、周恩来赴法留学前的经历,以及学费的由来3、四年的法国留学,让周恩来更加成熟,更加坚定

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被捕了,这是他的第一次被捕。

被捕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了福州惨案,打死打伤多位中国公民,全国一片声讨之声。而周恩来和一众青年,在天津组织了“抗日大游行”,结果遭到了反动派的毒打和逮捕。

入了“监狱”后,周恩来心中的革命火苗并没有熄灭,而是越燃越旺。

当年的6月初,周恩来的好朋友李愚如到“监狱”去看周恩来,告诉周恩来,他要赴法勤工俭学。

听到这个消息,周恩来也很兴奋,到欧洲追寻“先贤马克思”的足迹,探寻革命的真理,这是多么美妙且有意义的一件事啊!

于是,周恩来写了一首小诗给李同学,其中写道:三月后,马赛海岸,巴黎郊外,我或者能把你看!

看得出来,周恩来对欧洲有着无尽的向往。

当时一战过后不久,德国作为战败国,暮气沉沉,人们极度压抑,显然不适合去留学。而苏联,那时候还不叫苏联,叫苏俄,也是经过十月革命后新崛起的国家。

当时,苏俄的各方面还不完善,而且正在进行内战,红军和白军打得不可开交,多国部队也进入了苏俄大地,整个局势非常混乱。

如此情况,显然不适合去。

在当时的周恩来等人看来,“共产主义”的根在欧洲的德法两国,去欧洲留学最合适的就是法国。

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原因,那就是华法教育会组织的勤工俭学班是去法国。

1920年周恩来赴法留学,为何去的不是苏联?周恩来的费用来自哪里1、周恩来为何要去法国留学,而不是去苏联?2、周恩来赴法留学前的经历,以及学费的由来3、四年的法国留学,让周恩来更加成熟,更加坚定

1916年,蔡元培、吴玉章、吴稚晖及法国学者创建了华法教育会。

起初,这些仁人志士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中国的青年通过在法国的学习,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输入西方文明,实行“科学救国”、“实业救国”。

当时,该会的宗旨是:发展中法两国之交通,尤重以法国科学与精神之教育,图中国道德、知识、经济之发展。

从1917年开始,华法教育会安排勤工俭学的学生赴法,到1920年已经是第四年了。

在狱中的周恩来,又是怎么得到机会前去法国的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2、周恩来赴法留学前的经历,以及学费的由来</h1>

1920年周恩来赴法留学,为何去的不是苏联?周恩来的费用来自哪里1、周恩来为何要去法国留学,而不是去苏联?2、周恩来赴法留学前的经历,以及学费的由来3、四年的法国留学,让周恩来更加成熟,更加坚定

从1920年1月29日被捕开始,周恩来始终倔强地认为学生们没有错,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觉醒,抗议政府不作为,又有什么错呢?

而在游行队伍当中不仅有学生,还有进步人士,还有生意人,对于拘捕收押,而且长达70多天不正式审判,大家都非常的反对。被捕的学生,不惜通过绝食来抗议政府。

后来,周恩来等人转到了检察厅的看守所。

因为来回的争斗和施加影响,检察厅允许亲朋好友们看望,也允许在这里看书,还可以定时地在院子里活动。

就在这里,周恩来组织了读书团,还定期地给被捕的同学们进行讲演。

真的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7月6日,检察官对周恩来等学生发起了公诉,就此进入了审判程序。最后判了个“扰乱秩序罪”,而判的监禁时间,刚好和他们在看守所的时间差不多。

于是,法官宣布:到时间就释放。

7月17日,周恩来等同学恢复了自由身。从1月29日到7月17日,周恩来在看守所整整呆了半年差十天。

看守所的经历,让周恩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出狱后的周恩来,继续领导天津的学生组织“觉悟社”,继续组织各种活动。

这一头,周恩来在忙学生运动,那一头,有两个人在商量一件事。

哪两个人?严修和张伯苓。

严修是南开学校的创建者之一,张伯苓是校长。

严修对周恩来的欣赏无以复加,而张伯苓也为有周恩来这么一个学生而骄傲。

周恩来出狱后,严修和张伯苓商量,准备资助两个学生赴法留学:一个是周恩来,另一个是李福景。

问题来了,不是赴法勤工俭学吗?不是政府组织的吗?还资助什么?

其实是这样的,事情是华法教育会办的,政府支持一二,但关于来去的费用和学费,主要有学生自己准备,而去了后的各种开支,学生可以半工半读,进行勤工俭学。

所以,要去,也得有钱,如果没有,那是去不了的。

周恩来的爷爷虽然曾经是个县长,但此时,周家已经衰落,而且家大业大,入不敷出。

当周恩来听到严修和张伯苓愿意资助他上学时,很开心,梦想变成了现实。

而也就这一年,16岁的邓希贤家多方筹集了800多元,在1920年的9月10日乘坐法国邮轮“盎特莱篷号”,自费去了法国勤工俭学。

邓希贤就是后来名震海内外的邓小平。

相比邓小平家东拼西凑,周恩来是太幸福了,碰到了两位好老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9">3、四年的法国留学,让周恩来更加成熟,更加坚定</h1>

1920年周恩来赴法留学,为何去的不是苏联?周恩来的费用来自哪里1、周恩来为何要去法国留学,而不是去苏联?2、周恩来赴法留学前的经历,以及学费的由来3、四年的法国留学,让周恩来更加成熟,更加坚定

邓小平在1920年9月10日,从上海出发去了法国。

过了近两个月,周恩来和李福景也向法国出发了。

历经一万六千里航程,度过36个昼夜,经过越南西贡,穿过马六甲海峡,到了印度洋。过了印度洋,穿过红海、穿过苏伊士运河,就此进入地中海。到了地中海,就快到了欧洲大陆了。

36天的时间内,经过各个港口停歇时,周恩来看到了国际民生百态,也看到了华人在全球的地位,被人歧视。

这种屈辱感,一次次地充斥在周恩来的心间:中国一定要强大,一定不能让外国人长期看不起!

来到法国后,周恩来发现,中国在法国的勤工俭学人员竟然有两千多人。

此时,周恩来想到英国看看,如果可以,他准备在英国入学,那里是工业革命的故乡,也有很多专业且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

可是在英国转了一圈后,发现一切都好,就是费用太贵。

于是,周恩来还是选择在法国上学。

和其他勤工俭学的人不同的是,周恩来在法国并没有去工厂做工,严修定期给他寄钱,生活基本没有问题。

1920年周恩来赴法留学,为何去的不是苏联?周恩来的费用来自哪里1、周恩来为何要去法国留学,而不是去苏联?2、周恩来赴法留学前的经历,以及学费的由来3、四年的法国留学,让周恩来更加成熟,更加坚定

周恩来在法国,除了学习,主要做四件事:

一是读大量的书,在这里他读到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等书籍,他如饥似渴,拼命汲取书中的营养。

二是进行社会研究。在这里,他观察风土人情,了解西方社会的各机构如何运作,看工人们是如何争取利益。

经过大量的社会观察和研究,他发现,欧洲大陆并不是净土一块,并不是人人怡然自得,安享生活,一战后的影响还是很大,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依然低下,失业人员也是处处可见。

他在观察和研究中,来回对比不同的制度,这让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度越来越深。

三是,周恩来在法国期间,给天津的《益世报》撰写通信,有时翻译一些稿子。

可以这样说,周恩来在兼职做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对他的成长,以及对中国的未来都极具意义。

四是,周恩来积极活跃在留法的中国同学中间,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种活动。

比如,争取在海外的劳工利益;比如,成立各种正能量的组织(1922年6月,“旅欧少年共产党”成立,周恩来成为了主要负责人之一);再比如,在勤工俭学的学生中进行演讲,等等。

总之,在留学法国的人当中,周恩来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

在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的时候,周恩来也认识了很多的朋友,比如邓小平、陈毅、朱德、聂荣臻、李维汉、李立三、赵世炎等,甚至还认识了留学法国的越南人胡志明。

这些人中,年龄较小的邓小平对周恩来是尊敬有加,而周恩来对这小兄弟也是处处照顾。

很多年后,邓小平的女儿毛毛问父亲:“在法国期间,你和哪个人的关系最密切?”邓小平回答道:“还是周总理,我一直把他看成我的兄长,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也最长!”

在法国期间,周恩来在张申府、刘清扬(两人是夫妻)的介绍下于192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两人是谁?

张申府是和李大钊一起在北京筹建党组织的人。

张申府和刘清扬出国时,受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委托,在法国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海外组织。刘清扬也是天津觉悟社的一员,和周恩来之前很熟悉。

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起,周恩来决定:将所有的精力和才能毫无保留地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1920年周恩来赴法留学,为何去的不是苏联?周恩来的费用来自哪里1、周恩来为何要去法国留学,而不是去苏联?2、周恩来赴法留学前的经历,以及学费的由来3、四年的法国留学,让周恩来更加成熟,更加坚定

1924年七月,周恩来回国了,离开了那个让他奋斗四年的法兰西,因为他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

这四年,周恩来有了脱胎换骨般的改变,他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