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爱玲,你会想到些什么呢?是民国时期的大才女,还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女作家?

但这些头衔,都与她的才华有关张爱玲更令人为之动容的,或许是她那并不太完美的感情生活吧。张爱玲的一生,似乎都在追逐着一份美好的爱情,是因为她热衷于此,还是因为其他特殊的原因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作家张爱玲</h1>
王安忆说,唯有小说才是张爱玲的意义。而艺术创作往往离不开作家本身的生活经历,那么张爱玲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或许张爱玲的一生是缺爱的,爱对于她来说或许就像奢侈品一般,可望而不可即,但也不是只要有钱就能够获得的物品,这一切,应都是与她幼年的生活有关。
1920年,张爱玲出生在上海,而她的出身,并不普通。他的祖父张佩纶是晚清时期的名臣,而她的曾外祖父更是厉害,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但张爱玲的家族到了她这一代,似乎就有些家道中落了,但起码生活还是过得去的。
但张爱玲在感情上是缺失的,尤其是在亲情上。在她四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去了欧洲留学,或许张爱玲喜欢无拘无束追求文学的性格,就是遗传自她的母亲吧。但母亲的离去对于尚年幼的张爱玲来说,无疑意味着母爱的缺失。
而在她七岁那年,父亲和母亲就离婚了,从此张爱玲成为了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跟着父亲一起生活。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情感上都比较脆弱,张爱玲也是如此,没有了母亲关怀的她,只能依靠自己的父亲。
但张爱玲的父亲并没有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因为自从离婚以后,张爱玲的父亲就变得喜欢酗酒,开始变得一蹶不振,也不怎么关心张爱玲的死活。于是张爱玲很多时候只能和保姆一起生活。
但年幼的张爱玲还是渴望父亲的关怀,每次她去找父亲,都会被他父亲不耐烦地甩开,甚至当父亲十分厌烦的时候,还会将她直接关进地下室里面,任由她如何哭喊,都不会动容。当保姆将她从地下室带出来时,张爱玲明白,自己就是一个没人爱的孩子,没有人会心疼和关心自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张爱玲与胡兰成</h1>
也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张爱玲开始喜欢文字,开始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内心的孤独,在文字中,她找到了只属于自己的安全感,也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爱情。
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是胡兰成,或许是因为亲情的缺失,使得她的伴侣年纪都要比她大上许多,胡兰成就要比她年长十二岁。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她在感情上能够毫无保留,对胡兰成完全倾心的她,在最后也难免受到不留余地的打击。
胡兰成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和张爱玲结婚以后,他经常与别的女子约会,与她们纠缠不清的同时,也渐渐地伤害了张爱玲的心,两年之后,两人离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8">张爱玲的美国生活</h1>
1955年以后,张爱玲去往美国生活,并邂逅了美国作家赖雅,两人相识半年以后就宣布结婚,那年张爱玲三十六岁,而赖雅已经六十五岁了。巨大的年龄差距也导致了两人生活的不便,赖雅的身体很快就一天不如一天,到了后面甚至连腿都摔断了。
而张爱玲为了照顾丈夫,只能不停地写小说,来维持家里的开销。1967年,赖雅去世,留下张爱玲孤苦伶仃一人独自生活。
而或许是生活拮据还是张爱玲喜欢经常换个地方生活,来维持生活的新鲜感,她居然在三年内,搬家了一百八十次,很多时候,张爱玲都是住上几天就离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张爱玲的晚年</h1>
张爱玲的一生没有子嗣,她与赖雅曾经有一个孩子,但因为生活贫困,这个孩子并没有留下来,而丈夫的早早离世也注定了她晚年的孤独。
张爱玲晚年的孤独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揣测她的所思所想,或许只能从她的书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而在1995年的9月8日,张爱玲裹着浴袍倒在了床上,直到一星期后房东才发现,原来张爱玲已经离开了。
后来,张爱玲的报社朋友们为她举行了葬礼。张爱玲死后,她的骨灰被撒在了太平洋。或许一生都在孤独中流浪的才女张爱玲,海洋的归宿才是最适合她的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