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湘潭市委书记陈三新接访 倾听群众诉求帮助群众排忧

湘潭市委书记陈三新接访 倾听群众诉求帮助群众排忧

陈三新接待来访群众。 (记者刘建强 摄)

湘潭在线7月17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刘建强)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心贴心帮助群众排忧,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7月15日,湘潭市委书记陈三新来到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带头开展接待群众来访活动。湘潭市委常委、秘书长陈忠红参加。

尽管没有预先通知,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当日下午3时,刚挂牌不久的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大厅里坐满了人。听说市委书记要来,大家纷纷到接待窗口登记。根据上访人员登记的诉求内容,信访工作人员临时通知涉及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尽快赶到。

下午3时45分,陈三新来到接访中心,在一楼一间10多平方米的接待室里开始接访。

第一批走进接访室的是市家电厂两名职工代表,83岁的原厂长李以文和60岁的副厂长唐培华。他们请求迅速解决该厂破产资产变现问题;同时请求依照政策解决少数特困职工无房户的住房问题。

位于岳塘区东坪镇的这家集体企业于1996年停产,2009年3月由市中院宣布破产。但由于政策的不断调整,28亩土地和厂房等资产迟迟无法变现,厂里也无法安置职工。

“宣布破产之前,我们靠厂房租赁,还能给职工按工龄一块钱一个月发点工资。宣布了之后,厂房没人租了,职工没有工资,没有生活费,医保、社保、养老保险都要自己交。”唐培华反映,他们厂包括退休职工总共300多人,年轻的在卖刮凉粉、修皮鞋、当环卫工,干不动的就只能靠吃低保。“一名1971年进厂的老职工,家里几口人都在厂里,他好不容易熬到去年60岁退休,只领了两个月退休金就得癌症去世了。”唐培华边说边流眼泪,“企业没破产解散,职工就不能转到社区,不能享受社区的相关政策”。

“我们的房子还是解放前地主的盐仓,破旧不堪,2009年就被鉴定为危房,建议马上拆除。”李以文反映,近几年政府按照政策解决了几十户的廉租房,但还有少数退休职工住在厂区里面,由于有1500元左右的退休工资,他们既不符合住廉租房的条件,也买不起商品房。“这段时间的连续大雨让我们提心吊胆,生怕房子垮塌。我80多岁了,每天要去厂里看看,身体也扛不住了。”

“说心里话,5年多了,改制没完成,资产没处置,职工没有得到安置,这是我们政府工作没抓好。”陈三新诚恳地说,“你们要维持职工的稳定,还要负责职工的生老病死,你们辛苦了!老李都80多岁了,还在为这个事奔波,心里想不通,上访,我们都能理解”。

陈三新告诉李以文和唐培华,市政府已经开会研究,决定把该厂的改制纳入第一批来操作,正在抓紧落实。他要求市改制办协调房产、国土部门迅速办理土地确权、评估工作,尽快启动改制和资产处置程序,限期在国庆节前办完;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职工,要按照政策安排公租房或者过渡房,保证让腾退房屋的职工有房子住。

“我们的工作滞后了,对不起!”陈三新请李以文和唐培华回去告诉大家,市里很重视,已经纳入了程序,国庆节之前兑现,“也请你们继续负起责任,确保这段时间内秩序稳定”。

“你好”,“请坐”,“有问题请大胆讲!”……简单的话语,立刻拉近了书记与来访群众的距离。陈三新随后接待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和一名拆迁户的上访,面对每一位来访群众,他耐心倾听,请职能部门解释相关政策,与来访者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办法,让带着怨气而来的他们,带着微笑而归。

最后走进接访室的是30多位退伍军人选出的3名代表,他们是到市委、市政府上访的“常客”。在耐心解释相关政策之后,陈三新答复他们:“一是中央文件和省里政策有规定的,我们不折不扣执行;二是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省内对于类似的情况,别的地方有可操作的政策,我们也可以研究和参照。”3名来访代表很满意。

“我年轻的时候因家庭成分当不了兵,对当兵的羡慕得不得了。军人保家卫国,是很有荣誉感的!”陈三新与访民们推心置腹地谈起心来。“你们几个看起来生活得还可以吧?”陈三新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谋事谋财一定要脚踏实地,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现在机会比较多,看你怎么去把握,冒险的事少干,违法的事不干;涉及到权益的问题,要依法维权,理性诉求;生活中有特殊的困难,当地党委政府有责任帮助缓解,但根本解决问题还得靠自身。“政策性的问题请大家不要激动,我们会了解情况,你们也可以把了解的情况反馈给我们。经常保持一种信息对称,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化解矛盾,政府也好专心致志抓工作,你们也能谋生发家。”陈三新说。

“今天是我接访,我们市级领导都会安排接访。”临近下午6时,陈三新收下了没来得及接待的访民资料,抱歉地说:“你们去跟大家讲,生活的困难我们会关心,希望大家都过得好,生活得有尊严。拜托你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