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毅进山东后5场败仗,中央欲换徐向前,毛主席深思20天后否决进驻山东连吃败仗换帅风云最佳搭档后记

1949年建国后,我国采取军衔制。之后有十人获得了元帅的头衔,这十人无不是战功卓越,能征善战者!被全国人民称誉为“十大元帅”,正可谓尊崇至极。

陈毅进山东后5场败仗,中央欲换徐向前,毛主席深思20天后否决进驻山东连吃败仗换帅风云最佳搭档后记

图1 陈毅

然而身为十大元帅的陈毅,入山东作战时,竟有过六战五负的战绩,这是为什么呢?甚至当时在很高的反对声中,中央军委考虑让徐向前替代陈毅,毛主席深思20多天后,否决了这一提议,这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进驻山东</h1>

解放战争初期,山东和苏北等地成为蒋介石的重点谋划地带。为了对抗解放军,蒋介石布置下最精锐的部队,其中就有立下赫赫战功的抗战铁军74军,面对蒋介石的重兵把守,山东战场必须要指派一名能统筹全局的铁帅,才能稳固局面。

经过慎重的考虑,军委打算派陈毅去往山东,指挥哪里的战斗。陈毅当即提出反对,表示自己希望去东北,不愿意去山东。但当时东北已经另有合适的人选,而现在山东的局势却更需要陈毅,最后只得毛主席亲自出面做思想工作。

原来陈毅不愿去往山东是有原因的,当时山东的形势非常复杂。有一批能打仗的悍将,许世友等人在那里,但是个性非常强势,难以指挥。

最重要的原因则是,饶漱石正在山东军区做政委,陈毅怕俩人做不好搭档。到了那里人生地不熟,地方部队不好统筹,将领们带不好。

对此,毛主席只得做思想工作说道,目前山东战场只有你去合适,让陈毅能够以大局为重。对此陈毅回道:“怕去了那里没有事做,起不了作用。”毛主席告诉说:“没事做你就下围棋,你只要坐在那里就有作用。”

很明显,山东地区有许多悍将,真正缺的是能够统一指挥行动的人,也就是一个真正的统帅。而中央军委正是考虑到陈毅卓越的统筹能力,正是合适去往山东的最佳人选。就这样,陈毅没得推脱,只能去往山东。

陈毅进山东后5场败仗,中央欲换徐向前,毛主席深思20天后否决进驻山东连吃败仗换帅风云最佳搭档后记

图2

到了山东以后,陈毅当然不会只下围棋,虽然地方部队不好带,但国民党的军队来势汹汹,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好的。针对与将领个性强势,不好指挥的问题,陈毅一到山东就决心尽快解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连吃败仗</h1>

想要统筹人心,就得先建立威信,想要建立威信,就得先打胜仗。于是陈毅决定攻打泗县,泗县驻扎的是国民党桂系的两个团。号称“刚铁军”,意思是指,比之叶挺号称“铁军”的独立团还要强硬,事实上也确实是一支战斗力极其凶悍的铁血部队。

因此陈毅刚刚作出决定,就被地方部队的将领一致否决了,众将领不想与“桂系”这样的“刚铁军”交手。更想攻打较弱的“蒋系”部队,认为先打弱的后打强的才是正确的选择。此时毛主席也发来电报:如果没有信心歼灭敌人,就等掌握地方主力部队后再打。不要过于急躁,尤其现在还是雨季。

陈毅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想要掌握地方部队,就得靠打赢一场硬仗建立起来威信才行。同时他认为,我军22个团,敌人两个团,10比1的兵力差距,怎么都能打赢。因此执意要打泗县。

陈毅进山东后5场败仗,中央欲换徐向前,毛主席深思20天后否决进驻山东连吃败仗换帅风云最佳搭档后记

图3

当天夜里,在陈毅的令下,部队开始向泗县发动进攻。半路之上突然下起大雨,但军令已经传达,不可能突然更改,解放军战士依然勇猛向泗县发起进攻。战斗很快打响,大雨给解放军战士带来的许多困难,许多火药和手榴弹都因淋湿而失效了,同时“桂系”部队的强硬也出乎意料。

陈毅战后描述“桂系”部队时说道,他们和其他的蒋军部队不同,除非战死,否则绝不投降。就连伙夫在逃跑前都会先骂你一顿再跑,如果被追上,就会拿着扁担和你拼命。除了“桂系”部队作战勇猛外,其他地方部队一直迟迟不能抵达也是泗县失利的重要原因。

陈毅名义上能指挥22个团作战,但实际上到达泗县的只有6个团,其余的部队有的去围点打援了,或者是因为下雨没有赶到。地方部队未能统筹的弊端暴露出来了,导致部队无法集中兵力,最终不能克敌制胜。

当时根据中央的命令,主力团编制必须保持在2000-2500人之间,武器火力也必须先保证武装主力团。经过数次战斗减员后,陈毅带来的一纵队只能缩编为七个团,可见当时的陈毅面临局势之艰难。

陈毅进山东后5场败仗,中央欲换徐向前,毛主席深思20天后否决进驻山东连吃败仗换帅风云最佳搭档后记

图4

你这个大司令比我这小司令没大多少,我建议你不要受各方影响,就集中手上主力部队寻求战机打,否则兵力分散,什么仗都打不了。

连续几次失利下,陈毅的进入山东后,战绩成为六战五负。遭到众将士的质疑,有人在会议公开质问陈毅:“你到底会不会打仗?”

几位将领甚至发密电给毛主席,表达自己对陈毅将军指挥的不满。面对下属的质疑,陈毅也无言以对,最后陈毅没有反驳,而是自我批评。

总结了自己的两个错误,并说到,不是部队打得不好,主要是我这个总司令犯了两个错误,作为总司令,我应该承担一切,并向指挥官和士兵承认这个错误。

在此之前,叶飞很替陈毅着急,曾建议道:

然而局势危难,陈毅更是心急如焚,山东战区如若迟迟不能打出成效,心中不免生出负罪之感。

陈毅进山东后5场败仗,中央欲换徐向前,毛主席深思20天后否决进驻山东连吃败仗换帅风云最佳搭档后记

图5

两淮丢失之后,山东野战军联合给中央军委发电,总结陈毅失败的四个原因。简略概括为:

一、不听下属的话;二、不听中央军区的命令;三、缺乏应变能力;四、丢失两淮地区这样的战略要地。除此之外,“陈毅不会打仗”的话也可传播开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8">换帅风云</h1>

中央军委得知战报后,考虑换帅。经过中央军委初步考虑,决定让徐向前代替陈毅。并把此事通知了陈毅,得知徐向前将军将要来替换自己时,陈毅也坦然接受。

这体现陈毅将军的人格魅力,凡事都不抢功,一旦出现失利则率先承担责任,这也是中央军委之前考虑让陈毅将军出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的缘由。

由栗裕负责军事问题,陈毅负责统帅统筹工作,两人配合做搭档。既能兼顾了打仗,又能稳定住军心,这样一来,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陈毅进山东后5场败仗,中央欲换徐向前,毛主席深思20天后否决进驻山东连吃败仗换帅风云最佳搭档后记

图6

多次失利之下,陈毅不免失去点信心,如今便专心地等待徐向前来接任自己。但一等二十来天却没有等来徐向前,等来的却是华中野战军的粟裕。

原来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临阵换帅向来是兵家大忌,而且就当时的情况来说,换帅并不现实。这是为何呢?

首先,中央军委派陈毅前往山东,看重的是陈毅的统筹能力,而非打仗方面的军事能力。固然徐向前的军事才能威名赫赫,但一旦换了主帅,之前陈毅在山东的统筹的工作就白做了,并且更容易造成军心浮动。即便徐向前将军到了山东,也会增添不必要的工作难度,所以临阵换帅为智者所不取。

第二个原因,则是徐帅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太良好,军事才能无与伦比,打仗屡出奇兵,被后人誉为我军“战神”。因此徐帅如果去了山东,打仗一定是没问题。但健康状况会是一大隐患,也不得不顾虑。但如果不换帅,山东战区打仗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迟疑不决之下,毛主席也一直在思考。就在这时,负责华中战区的粟裕将军七战七捷的战报传来,让中央振奋的同时,毛主席有了新的想法,让华中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合并起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8">最佳搭档</h1>

很快,中央军委把更改的命令传达给了陈毅。陈毅心中振奋无比,和华中野战军合并后,押在陈毅将军身上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哪里会不高兴?尤其是打仗方面,一旦有了栗裕将军的负责,和陈毅配合,可谓如虎添翼。

当时粟裕在华中战场与国民党十五万军队部队交手,凭借三万人与之鏖战,歼灭国民党部队五万三千余人,威震华中地带。

陈毅进山东后5场败仗,中央欲换徐向前,毛主席深思20天后否决进驻山东连吃败仗换帅风云最佳搭档后记

图7

更不用提他那累累战功,后人评价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比肩徐向前将军,可见其战绩何等之彪炳。因此粟裕的和陈毅搭档,那可谓是再也合适不过了,难怪陈毅那么高兴。

两军合并,陈毅为政委,粟裕为总司令。两人联手后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为了解决部分同志的埋怨和怀疑情绪,两人除了做很多思想工作,同时决定要打一个大胜仗,只要打赢了,什么思想问题都能解决。

当时国民党在华中地区被粟裕击败后,将进攻重心再次放在山东地区。74军在张灵甫的率领下刚获大胜,因此国民党部队决定趁胜追击,再立大功。于是派出25个旅团,大军分四路,分别从东台、淮阴、宿迁和峄县出发,向华东野战军主力发起围攻。

粟裕和陈毅等人商量后,发现宿迁一路敌军相比其他三路孤立,如果将其围歼,敌人必定无法立即支援。因此决定在宿北与敌人交手,下面的很多的将领却表示反对。粟裕后来曾说到:“当时两军合并后,我只身前来,对司令部的同志也是生疏的。”

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利于指挥作战。这个时候,陈毅果断站出来,力排众议,力挺栗裕将军。陈毅毕竟威望高,在他的坚持战略就此定下。

陈毅进山东后5场败仗,中央欲换徐向前,毛主席深思20天后否决进驻山东连吃败仗换帅风云最佳搭档后记

图8

经中央军委同意后,宿北之战正是打响,与我军交手的是国民党第69师和第11师。当时考虑第69师最弱,便率先与之交战,同时阻断右翼第11师的支援。

据粟裕后来回忆,由于对山东等地的状况都不熟悉,所以指挥宿北战役时,可以说是谨慎再谨慎都不为过,而且就连身经百战的粟裕心情都感到紧张。其实这都是他对地方部队作战无法很好协调作战隐患的担忧。

在数次的打退11师数次的进攻后,69师彻底被分割包围,就连退往宿迁的后路也被切断。这下彻底成了华东和华中野战军的盘中餐了,地方部队那还用人催促协调,纷纷一拥而上,把69师剿灭殆尽。

其师长戴之奇战败自杀,副师长饶少伟被俘虏,第11师见战事不利,只能退回运河以南地带。解放军总共歼敌两万多人,是我军解放战争以来最大一次胜利,也是我军首次歼灭国民党整个师团。

此战过后,华东地区部队一扫阴霾,部队空前团结。陈毅甩掉了不能打仗的帽子,战后更是兴奋地说道:“谁说我老了,不能打仗。”之后,华东和华中两野部队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打了许多胜仗,横扫国民党的北方部队,在粟裕的指挥下,百万雄师渡过长江,进而顺利的解放了全中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1">后记</h1>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陈毅正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他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长于运转统筹。正是由于许多向陈毅一样的先辈们,凭借的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最终克服重重困难,一路披荆斩棘,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其功绩永远值得我们后人缅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