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云晓:玩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的天性

作者:孙云晓
孙云晓:玩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的天性

玩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的天性

有些时候,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特别贪玩?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过了规定时限之后还在磨磨蹭蹭,总是想方设法地再多玩个几分钟?

要想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把握好学习和休闲的尺度,父母的引导非常重要。有些父母在家里一面打麻将,一面要求孩子专心好好做功课。这样的做法怎么可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许多父母训斥孩子的口头禅是:“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去学习! ""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相反,如果孩子从小就忙着认字、数数或学习琴棋书画,父母则感到极大的满足,甚至成为向他人炫耀的话题。显然,这些父母在不自觉地陷入了误区之中。

儿童长大的过程是从自然人或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即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需要,即学习的需要。但是,对儿童尤其是幼儿来说,什么是学习呢?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玩”。他们玩泥、玩水、玩玩具,玩各种能接触到的东西,与小动物嬉戏,做各类游戏,并在其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会了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健康的身心。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说,这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

游戏是儿童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比如,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很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是解决冲突、学会合作等各种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对儿童来说,生活从游戏开始。

玩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让孩子玩,实在是太残酷也剥夺了孩子正当的权利。而且,父母也很难做到完全控制孩子的玩。

但是,有的父母不仅常常限制孩子玩,即使允许孩子玩,也总是把玩的意义建构在学习的基础上。当他们认为某种“玩”对学习有益的时候,就允许孩子玩;而当他们认为某种活动对学习没有什么好处的时候,就以“影响学习”为理由,限制孩子的选择。因此,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孩子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纯娱乐的活动被严格禁止,而读书、学习计算机、弹钢琴等活动则因被父母认为有益身心而得到鼓励和支持。在成年人看来,这类活动是“有利于学习”的。

在有些父母看来,凡是不利于儿童成绩提高的活动,无论儿童是否喜欢、是否需要,都应该被禁止。反之,则被认为是值得提倡的。这种做法本身就侵犯了儿童休息的权利和自由选择文化活动的权利。

一些“玩”对学习确实没有什么直接帮助,那么,父母就不让孩子玩了吗?有的父母会担心,孩子太贪玩了,如果不严格控制,不是无法无天了吗?他想玩什么就玩什么,那怎么行?

当然不是。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玩当然也是儿童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权利。父母在处理孩子玩的问题时,主要责任不是限制和管教,而是指导和帮助。

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我的原则是:孩子贪玩没关系,还要鼓励他好好玩。但是,需要掌握正确的平衡原则。

本文摘自孙云晓著作《学习力·12招巧妙唤醒孩子的潜能》

孙云晓:玩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的天性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

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