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别名山药、淮山、怀山药、山薯等,商品名山药。以干燥根茎入药。具有补脾养胃、生精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既是常用中药,又是滋补品。“四大怀药”之一,驰名中外。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育苗</h1>
1.育苗地:宜选择土层深厚、向阳背风、疏松肥沃、排灌方便、酸碱度适中的砂壤地。冬季深翻土地,翌年下种前下足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4000~5000公斤,撒匀耙平,作1.3米宽高畦。
2.育苗方法:有根茎和株芽繁殖。
(1)根茎(芦头,俗称龙头)繁殖:收获时,选择颈短、芽头饱满、粗壮无病虫害的芦头,从上部按15~20厘米处将芦头掰下,晾5天,待折断面愈合后,用湿润河沙贮存越冬。在贮藏室先铺--层河砂,厚15厘米,再平铺--层芦头,厚15厘米,盖上一层10厘米厚的湿沙,如此一层层堆叠,至近100厘米高时,在沙上面盖上稻草越冬,控制室温在5°C左右为宜。
(2)珠芽(零余子,俗称山药蛋)繁殖:收获前当地上茎叶将黄萎时,从叶腋间摘下或拾起散落在田间的大、圆、无损伤及无病虫害的零余子,晾2~3天后用干砂贮藏。
(3)播种时期:春季3月。
(4)播种方法:在整好的育苗地上开沟,沟距25~ 30厘米,深5-~8厘米,按株距3~5厘米播种,播后施稀人畜粪水及草木灰,覆土压平。一-般 15~20天可出苗。10月下旬苗枯时,收集零余子繁殖的芦头,可留于土中,待来年栽种时挖出作种。
3.育苗地管理
(1)浇水:苗床干燥时,应及时浇水保持床面湿润。雨季苗床过湿时,注意排水。
(2)除草:勤除杂草,见草就拔,同时浅度中耕。
(3)施肥:出苗后施肥2~3次,通常每亩每次施人畜粪尿1500~ 2000公斤或施充分腐熟的饼肥100公斤。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种植</h1>
1.种植地:宜选择土层深厚、向阳背风、疏松肥沃、排灌方便、酸碱度适中的砂壤地。冬季深挖翻土,使土地熟化,并能冻死地下害虫,下种前下足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4000公斤,均匀撒在地上,再行翻土。
2.种植时间:春季3月底4月初进行。
3.种植密度:株行距15X25或20X50厘米单行或双行种植。
4.种植方法:在整好的土地上按行距开沟种植,沟深7~10厘米,将芦头按株距平放沟内,或摆成“人”字形,下种后施上腐熟过的粪土,覆土压实,浇水。
5.种植地管理
(1)中耕除草:出苗后,天气渐暖,杂草生长快,应勤除杂草。苗高长至15厘米时应浇水或雨后中耕,行间浅锄,勿伤茎蔓,封行后不宜中耕。
(2)追肥:当苗高15厘米时,追施人畜粪尿,每亩75公斤,可拌适量花生麸和磷粉。追肥时间分别在5月初、6月底、8月初分3次进行。
(3)设立支柱:第1次中耕追肥后,当苗木长25~30厘米高时,应于每株苗木旁插1根1.5米以上长的竹杆或小树枝。将相连两行的4根支柱绑在-一起,顶部横放1根,使其连起来,防止风吹倒,牵引茎蔓上柱。
(4)排灌: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应常浇水。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止长成叉状根,影响其产量与质量。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病虫害防治</h1>
一、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
1.炭疽病:6~8月多发生,该病为害叶片,起初在叶面上发生褐色病斑,后扩大成黑褐色,并在病斑上产生小黑点,茎上出现水渍状病斑,严重时造成落叶、枯茎。防治方法:①用1:1:150.
波尔多液浸种;②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防止蔓延;③发病初期,用1:1:150波尔多液喷雾,每周喷1次,连喷2~3次;④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2.褐斑病:该病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生黄色或黄白色病斑,后期变淡褐色,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①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防止蔓延;②初期用1:1:120波尔多液喷雾,5~7天1次,连喷3次;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3.根瘤病:受害后山药块根长有大小不等的许多小瘤,不能正常发育,影响产量。防治方法:①凡染有根瘤病的芦头和零余子,不宜作种用;②凡有根瘤病的土壤不宜栽种山药。
二、虫害主要有蓼叶蜂、蛴螬、红蜘蛛和地老虎
1.蓼叶蜂:幼虫为害叶片,5~9月活动猖獗,严重时吃光叶片,影响薯蓣产量。防治方法;幼龄期用90%固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2.蛴螬:该虫为金龟子幼虫,为害地下部分,主要活动季节在夏秋。将薯蓣棒状根咬成残缺多洞或破碎,影响药材质量和产量。防治方法:①冬季深翻土壤,晒土、冻土,消灭虫口;②整地时尽量清理彻底,生长期用黑光灯诱杀;③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减少虫卵生存机会;④用固体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杀或人工捕杀。
3.红蜘蛛:该虫为害叶片,被害部位先出现黄白色斑点,后变紫、黄、褐脱落。防治方法:①清除杂草、枯枝落叶,减少红蜘蛛栖息机会;②7~8月用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4.地老虎:为害地下部分。防治方法:用毒饵诱杀或人工捕捉。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采收与加工</h1>
采收当地上部分茎叶枯萎时,可采收。-一般芦头繁殖的当年可收获,零余子(珠芽)繁殖的则第2年收获。先将茎蔓割下,摘下并拾起脱落在地上的零余子;用铁锹从畦端第1行开始挖深沟,依次将薯蓣块茎完整地挖出,逐行进行,严防挖断或挖烂,去掉泥土,掰下芦头(龙头),运回处理。通常每亩收零余子200~500公斤,鲜薯蓣1000~2000公斤。
加工块茎运回后,洗净后用清水浸泡,使之呈白色,有小黑点根蒂斑点残留,可用小刀刮去,用刀片刮去外皮,晾干后放入熏箱内,用硫磺熏蒸。每100公斤鲜品用硫磺0.5~1.0公斤。熏8~10小时后,当块茎发汗变软时,取出晒干或在40~50°C下烘干,防止烤焦或内部变红、空心。此法加工的产品称为“毛山药”;另选取粗大、均匀、顺直、已去皮的薯蓣,用清水浸泡至透心,闷润后用硫磺熏,再逐根用搓板搓成圆柱形,截齐两端,然后根据长短粗细不同,切成长13~15或18~21厘米的段,进行第2次搓,晒干,锤打光滑,此法加工的商品称为“光山药”。通常亩产干品250公斤左右,高产者可达400~5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