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薯蓣的栽培技術,有哪些步驟以及技巧,你是否知道呢一、育苗二、種植三、病蟲害防治四、采收與加工

薯蓣,别名山藥、淮山、懷山藥、山薯等,商品名山藥。以幹燥根莖入藥。具有補脾養胃、生精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既是常用中藥,又是滋補品。“四大懷藥”之一,馳名中外。

薯蓣的栽培技術,有哪些步驟以及技巧,你是否知道呢一、育苗二、種植三、病蟲害防治四、采收與加工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育苗</h1>

1.育苗地:宜選擇土層深厚、向陽背風、疏松肥沃、排灌友善、酸堿度适中的砂壤地。冬季深翻土地,翌年下種前下足基肥,每畝施用有機肥4000~5000公斤,撒勻耙平,作1.3米寬高畦。

2.育苗方法:有根莖和株芽繁殖。

(1)根莖(蘆頭,俗稱龍頭)繁殖:收獲時,選擇頸短、芽頭飽滿、粗壯無病蟲害的蘆頭,從上部按15~20厘米處将蘆頭掰下,晾5天,待折斷面愈合後,用濕潤河沙貯存越冬。在貯藏室先鋪--層河砂,厚15厘米,再平鋪--層蘆頭,厚15厘米,蓋上一層10厘米厚的濕沙,如此一層層堆疊,至近100厘米高時,在沙上面蓋上稻草越冬,控制室溫在5°C左右為宜。

薯蓣的栽培技術,有哪些步驟以及技巧,你是否知道呢一、育苗二、種植三、病蟲害防治四、采收與加工

(2)珠芽(零餘子,俗稱山藥蛋)繁殖:收獲前當地上莖葉将黃萎時,從葉腋間摘下或拾起散落在田間的大、圓、無損傷及無病蟲害的零餘子,晾2~3天後用幹砂貯藏。

(3)播種時期:春季3月。

(4)播種方法:在整好的育苗地上開溝,溝距25~ 30厘米,深5-~8厘米,按株距3~5厘米播種,播後施稀人畜糞水及草木灰,覆土壓平。一-般 15~20天可出苗。10月下旬苗枯時,收集零餘子繁殖的蘆頭,可留于土中,待來年栽種時挖出作種。

薯蓣的栽培技術,有哪些步驟以及技巧,你是否知道呢一、育苗二、種植三、病蟲害防治四、采收與加工

3.育苗地管理

(1)澆水:苗床幹燥時,應及時澆水保持床面濕潤。雨季苗床過濕時,注意排水。

(2)除草:勤除雜草,見草就拔,同時淺度中耕。

(3)施肥:出苗後施肥2~3次,通常每畝每次施人畜糞尿1500~ 2000公斤或施充分腐熟的餅肥100公斤。

薯蓣的栽培技術,有哪些步驟以及技巧,你是否知道呢一、育苗二、種植三、病蟲害防治四、采收與加工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種植</h1>

1.種植地:宜選擇土層深厚、向陽背風、疏松肥沃、排灌友善、酸堿度适中的砂壤地。冬季深挖翻土,使土地熟化,并能凍死地下害蟲,下種前下足基肥,每畝施用有機肥3000~4000公斤,均勻撒在地上,再行翻土。

2.種植時間:春季3月底4月初進行。

3.種植密度:株行距15X25或20X50厘米單行或雙行種植。

4.種植方法:在整好的土地上按行距開溝種植,溝深7~10厘米,将蘆頭按株距平放溝内,或擺成“人”字形,下種後施上腐熟過的糞土,覆土壓實,澆水。

薯蓣的栽培技術,有哪些步驟以及技巧,你是否知道呢一、育苗二、種植三、病蟲害防治四、采收與加工

5.種植地管理

(1)中耕除草:出苗後,天氣漸暖,雜草生長快,應勤除雜草。苗高長至15厘米時應澆水或雨後中耕,行間淺鋤,勿傷莖蔓,封行後不宜中耕。

(2)追肥:當苗高15厘米時,追施人畜糞尿,每畝75公斤,可拌适量花生麸和磷粉。追肥時間分别在5月初、6月底、8月初分3次進行。

(3)設立支柱:第1次中耕追肥後,當苗木長25~30厘米高時,應于每株苗木旁插1根1.5米以上長的竹杆或小樹枝。将相連兩行的4根支柱綁在-一起,頂部橫放1根,使其連起來,防止風吹倒,牽引莖蔓上柱。

(4)排灌: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幹旱時應常澆水。雨季應注意排水,防止長成叉狀根,影響其産量與品質。

薯蓣的栽培技術,有哪些步驟以及技巧,你是否知道呢一、育苗二、種植三、病蟲害防治四、采收與加工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病蟲害防治</h1>

一、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

1.炭疽病:6~8月多發生,該病為害葉片,起初在葉面上發生褐色病斑,後擴大成黑褐色,并在病斑上産生小黑點,莖上出現水漬狀病斑,嚴重時造成落葉、枯莖。防治方法:①用1:1:150.

波爾多液浸種;②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燒毀,防止蔓延;③發病初期,用1:1:150波爾多液噴霧,每周噴1次,連噴2~3次;④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

2.褐斑病:該病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生黃色或黃白色病斑,後期變淡褐色,嚴重時葉片枯死。防治方法:①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燒毀,防止蔓延;②初期用1:1:120波爾多液噴霧,5~7天1次,連噴3次;③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

3.根瘤病:受害後山藥塊根長有大小不等的許多小瘤,不能正常發育,影響産量。防治方法:①凡染有根瘤病的蘆頭和零餘子,不宜作種用;②凡有根瘤病的土壤不宜栽種山藥。

薯蓣的栽培技術,有哪些步驟以及技巧,你是否知道呢一、育苗二、種植三、病蟲害防治四、采收與加工

二、蟲害主要有蓼葉蜂、蛴螬、紅蜘蛛和地老虎

1.蓼葉蜂:幼蟲為害葉片,5~9月活動猖獗,嚴重時吃光葉片,影響薯蓣産量。防治方法;幼齡期用90%固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

2.蛴螬:該蟲為金龜子幼蟲,為害地下部分,主要活動季節在夏秋。将薯蓣棒狀根咬成殘缺多洞或破碎,影響藥材品質和産量。防治方法:①冬季深翻土壤,曬土、凍土,消滅蟲口;②整地時盡量清理徹底,生長期用黑光燈誘殺;③施用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減少蟲卵生存機會;④用固體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噴殺或人工捕殺。

薯蓣的栽培技術,有哪些步驟以及技巧,你是否知道呢一、育苗二、種植三、病蟲害防治四、采收與加工

3.紅蜘蛛:該蟲為害葉片,被害部位先出現黃白色斑點,後變紫、黃、褐脫落。防治方法:①清除雜草、枯枝落葉,減少紅蜘蛛栖息機會;②7~8月用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

4.地老虎:為害地下部分。防治方法:用毒餌誘殺或人工捕捉。

薯蓣的栽培技術,有哪些步驟以及技巧,你是否知道呢一、育苗二、種植三、病蟲害防治四、采收與加工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采收與加工</h1>

采收當地上部分莖葉枯萎時,可采收。-一般蘆頭繁殖的當年可收獲,零餘子(珠芽)繁殖的則第2年收獲。先将莖蔓割下,摘下并拾起脫落在地上的零餘子;用鐵鍬從畦端第1行開始挖深溝,依次将薯蓣塊莖完整地挖出,逐行進行,嚴防挖斷或挖爛,去掉泥土,掰下蘆頭(龍頭),運回處理。通常每畝收零餘子200~500公斤,鮮薯蓣1000~2000公斤。

加工塊莖運回後,洗淨後用清水浸泡,使之呈白色,有小黑點根蒂斑點殘留,可用小刀刮去,用刀片刮去外皮,晾幹後放入熏箱内,用硫磺熏蒸。每100公斤鮮品用硫磺0.5~1.0公斤。熏8~10小時後,當塊莖發汗變軟時,取出曬幹或在40~50°C下烘幹,防止烤焦或内部變紅、空心。此法加工的産品稱為“毛山藥”;另選取粗大、均勻、順直、已去皮的薯蓣,用清水浸泡至透心,悶潤後用硫磺熏,再逐根用搓闆搓成圓柱形,截齊兩端,然後根據長短粗細不同,切成長13~15或18~21厘米的段,進行第2次搓,曬幹,錘打光滑,此法加工的商品稱為“光山藥”。通常畝産幹品250公斤左右,高産者可達400~500公斤。

薯蓣的栽培技術,有哪些步驟以及技巧,你是否知道呢一、育苗二、種植三、病蟲害防治四、采收與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