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灵寿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了扶贫,尝试推进了多种光伏扶贫模式,其中包括集中式电站、村级光伏电站、户用光伏电站等。而在灵寿县塔上镇塔上村,2018年起,松江能源企业——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寰泰能源")就投资建设了一座光伏扶贫电站,承担起帮扶当地1168户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
3年前的一片贫瘠的黄土地,如今已是一派绿意生机。清洁、可靠、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光伏扶贫,寰泰能源还通过教育扶贫、助老爱老、抗击疫情等,捐资捐物7980余万元,体现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光伏扶贫 照亮脱贫攻坚路
寰泰能源是松江一家专业从事风力电站、光伏电站等清洁能源投资、建设及运营的专业化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由于是精准扶贫项目,2018年,公司调动了尽可能多的资源全力支持,优先安排,整个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并网发电仅用时两个多月,于当年12月底正式建成运营。
并网运营以来,该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清洁、可靠、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并通过将发电收益与贫困人口分享的扶贫形式,持续为当地脱贫攻坚注入活力。据了解,电站每年向每户贫困家庭支付3000元扶贫款,连续帮扶20年,共需支付7008万元,截至目前已支付1051.2万元。
光靠电站收入还不够,如何将脱贫的动力转换为持续的活力,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地衔接起来?记者了解到,去年该电站引入了“光伏发电+农业种植”模式,真正因地制宜开展“农光互补”项目,利用光伏场区内的闲置土地,培育种植红薯、谷物及中药材等农作物。目前农作物种植覆盖面积已达90%,极大提升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此外,农作物种植、电站日常维护工作优先吸纳附近劳动力,每年预计可产生约3000人次的用工量,带动了农民就业,实现了光伏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双丰收,推动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教育扶贫 为梦想插上翅膀
2020年底,云南省勐腊县第一中学举行了“寰泰奖学金”颁发仪式,对在本年度中考、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进行了表彰,获奖学生每人分别获奖励1000元至1万元不等,教师组获奖励9.85万元。
“寰泰奖学金”由寰泰资助100万元基金成立,这笔资助款来自公司董事长南逸。2017年筹办个人婚礼时,南逸坚持一切从简,将节省下来的费用通过上海市松江区光彩事业促进会捐出。“寰泰奖学金”由勐腊县第一中学和上海市松江区援滇干部等共同管理,设中考升学奖和高考奖,鼓励当地孩子们勤奋学习、积极向上。
事实上,自2017年起,寰泰能源就通过捐资设立助学奖学金、助力新校开学等扶贫行动,为云南、广西地区的贫困学生插上了梦想的翅膀。2020年,公司党支部在考察中了解到,全县17个易地搬迁安置点中的民族新城初级中学学校已建好,但是配套设施、设备的完善尚有资金缺口。9月1日就要开学,此事关系到学校2000多名学生的正常入学问题。得知此事后,董事长南逸当场拍板:“捐资200万元!”这笔捐款为该校如期开学提供了及时的帮助,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随迁子女入学的难题。
扶困助弱 传递向善正能量
据悉,该公司还每年定期购买云南结对村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通过稳定的购销关系,实现扶贫帮困。自2019年以来,公司每年都将松江区团委奖励的创业补贴全数捐赠给公益事业,用于购买对口地区物资。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公司第一时间通过松江区光彩事业促进会捐款100万元,专项用于药品、医疗用品等防疫物资的采购,向武汉提供支援。
如今,寰泰能源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站分布在全国多地,随着业务版图的扩大,逐步形成了“项目做到哪里,慈善做到哪里”的传统。2018年1月,安徽蚌埠项目公司向当地的敬老院捐赠20余万元,用于改造农村敬老院的居住环境,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同年,安徽南部的项目公司为当地的1000名老人购买安康保险。2020年6月,河北柏乡项目公司给当地贫困户的爱心捐款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添砖加瓦。南逸说:“企业既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同时也是社会的细胞,应该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文 梁锋 文摄
■文字编辑 丁艺婕 陆佳
■栏目责编 陆佳 ■栏目主编 周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