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定县猫街镇发展绿色产业促农增收

深秋,凉风习习,绿叶渐红。在武定县猫街镇三家村委会的百亩有机农业基地里,漫山遍野的冬青已经成熟,在蓝天丽日下随风掀起阵阵红浪。

“这是昨天刚收过的,等再修剪一遍后,就又长出来了。”冬青种植大户李景祥带着笔者行走在基地的小路上,他指着路边一片北美冬青地说。只见冬青树根上还留着刚被割过的痕迹,而旁边那片地还没收割,饱满的红色冬青在阳光照耀下透出金光。

笔者走进一户人家,主人胡应昌刚干完农活,正在院中休息。他指着身旁一大堆冬青说:“这是今天早上刚收割的,大约有2吨。前两天还收割了20多吨。今年3亩冬青就卖得20多万元。”

冬青为常绿乔木,果实椭圆形或近球形,成熟时深红色。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北部、北美洲与南美洲。种子及树皮可供药用,也可采取老桩或抑生长措施,使其矮化,用于制作盆景。该树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这里的海拔和山地土质特别适合种植冬青。种出的冬青,氮磷和理化指标好于其他地方,所以我就来这里种植了330亩北美冬青,还种植了高山杜鹃27万盆。”李景祥介绍说。

脱贫摘帽后,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成为武定县群众发展产业的重点,而种植冬青等经济作物正是发展绿色农业之举。

由于市场好、价格高,三家村村民在林下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以前村民只是种点玉米和自己吃的蔬菜,许多土地就撂荒了。现在粮食作物和油菜等经济作物轮作,高效利用,土地不撂荒,还改良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三家村党总支书记对笔者说。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才能确保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可持续。绿色种植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健康的产品,还保护了生态环境。三家村的村民都说:“我们村开始有机种植后,明显感觉鸟变得多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而且这里还是猫街镇饮用水保护地,不使用农药保证了水库的水质。”(通讯员 杨继渊 叶宏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