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烟瘾很大不是什么秘密,对毛主席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清楚这一点。我们从现存的一些图片、影像资料亦或是一些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找到毛主席烟瘾很大的证据。
毛主席的烟瘾大跟他抽烟的时间太长也有关系,我们都知道毛主席17岁的时候就写了一首《赠父诗》,从此便拜别自己的父亲出来闹革命了。一路走来,他为革命劳心劳力,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每天都要思考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也为了提神,毛主席便有了抽烟的习惯。
从十几岁开始抽烟到身体不好开始戒烟,毛主席的烟龄竟然长达六十多年,可以说毛主席的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烟。

1945年时,毛主席已经52岁了,有20多年的烟龄了,正是每天都离不开烟的时候。当时抗日战争刚胜利不久,人民群众对和平的渴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顺应民意,蒋介石假惺惺地召开了重庆谈判,但他的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为发动内战做准备而已。
虽然知道这次谈判不过是蒋介石的阴谋,但毛主席还是决定亲自去重庆参加这次谈判,他们上一次见面已经是十八年前的事情了。在见到毛主席之前,蒋介石对毛主席还一直存在着轻视之心,但是在重庆谈判结束之后,蒋介石却凭借不起眼的一支烟,判断出毛泽东的不简单,甚至接连感叹:此人不可轻视。
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到后来的不敢轻视,重庆谈判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蒋介石的看法有如此大的改变?一切的一切,还要从毛主席的“烟瘾”说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9">离不开烟的缘起</h1>
毛主席最开始抽烟还要追溯到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这是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要做好,要为后来提供更多可行性的经验,因此毛主席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再加上实践过程中本来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都指望着毛主席来解决,所以毛主席必须要耗费大量心神来思考。
因此,毛主席最开始抽烟,就是为了在思考问题时提神。
久而久之,毛主席就有了烟瘾。
但当时毛主席却根本抽不到什么好烟,因为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艰苦,不仅要随时警惕将即使对根据地进行围剿,还要搞生产,不然连日常温饱都会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又哪里有什么好烟抽呢。
当时毛主席最爱的烟都是从国民党手里缴获来的,但这种获得烟的渠道是不稳定的,所以毛主席平时都不挑烟抽。平日里,他抽得最多的就是自制的老旱烟,这种烟一般是老百姓家中自己种植的,抽烟时需要自己将烟叶弄成细丝,然后再用纸卷起来即可。
这种烟非常常见,许多老百姓见毛主席竟然跟他们一样抽旱烟,对毛主席更感到亲切,这在无形之中拉进了毛主席和人民之间的亲近感。
对毛主席来说,抽什么烟不重要,但是必须要有烟抽。当时毛主席身边的勤卫兵除了要携带毛主席常用的地图和电台之外,还必须要准备好毛主席喜欢抽的烟。一直到了建国之后,毛主席才开始抽好一点的牌子烟。
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国内各界对抗日战争的争论不休,毛主席开始创作他的《论持久战》,据说当时毛主席为了写好这篇文章,几乎是烟不离手,一根接着一根地抽,一天就抽了五十多支烟。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不利于身体健康,劝他戒烟,但毛主席却笑着表示,戒烟这件事肯定得等革命成功后再说了。
关于毛主席抽烟还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当时延安是很多人向往的革命圣地,许多人都慕名而来。延安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招待这些人。有一名早就与毛主席相识的老教授也慕名来到延安。在得知老教授来访的消息之后,毛主席自然十分高兴,两人便在陕北的窑洞中畅谈起来。
毛主席出于习惯,不久之后就想抽烟,再加上他知道老教授也是老烟民,于是便想和对方边抽边聊。但等毛主席想要给老教授递烟时,却发现盒子里就只剩下一根烟了,这确实让毛主席有些始料未及。
遇到这样尴尬的局面,毛主席却非常机智地化解了。一般情况下,出于礼貌大家都会互相谦让一番,最后其中一个人抽了这根烟,要不然就是两个人干脆都不抽了。毛主席却不是这种常规做法,只见毛主席直接将烟分成了两截,他和老教授一人一半。老教授也不是什么拘泥的人,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毛主席递过来的半截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8">戳穿蒋介石和谈的假面</h1>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当时全国人民正处于一片欢腾之中,但蒋介石最先想到的却是争权夺利,他的计划是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于是他向毛主席发了一封有关和谈的电报邀请。
蒋介石的这封电报写得十分情真意切,他只求能和平解决国家的问题,完全是一副为国为民考虑的样子,为了让毛主席无法拒绝这次鸿门宴,他还将电报内容在各大报纸上登了出来,如此不仅可以达到算计毛主席的目的,还顺便宣扬了他所谓的“和平建国”的诚意,赢得更多的民心,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
而蒋介石的“初心”,自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迫害共产党人开始,就从来没有改变过。即使是在抗日战争统一战线时期,蒋介石都设立了专门针对共产党的机构。事实上,在蒋介石发布这封电报邀请之前的三个月,他就已经在会议中表示日本人已经不是国民党最主要的敌人,接下来工作的重点将是怎么消灭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
而他之所以会发这封和谈的电报邀请,是因为在蒋介石看来,当时国内渴望和平的呼声太高了,如果贸然发动内战一定会遭到所有人的不满,而且对军队做出新的部署和安排也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另外,当时蒋介石的大后台——美国也也正处于战后的恢复期,无法给予他更多的援助。
所以蒋介石表面上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其实只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罢了。
对于蒋介石这封电报,延安的回电并不热情,这让蒋介石非常高兴,因为他很想给共产党扣上不愿和谈的帽子。但做戏这方面,蒋介石还是比较精通的,他接着又发出了第二封和谈电报。
当时共产党内部很多人都看得出来蒋介石不是真心和谈,便不想让毛主席去冒险前去和谈,但毛主席却表示:蒋介石既然想演戏,那就陪他演,让全国人民好好看看,不想和谈的人究竟是谁。
毛主席
决定好之后,毛主席和周恩来一行人便启程飞往重庆。当天晚上,蒋介石就安排了晚宴为毛主席一行人接风洗尘,看起来蒋介石的态度似乎非常有诚意,但这些都是做给世人看的,实际上蒋的态度是十分傲慢无礼的。
在谈判过程中,蒋介石的态度完全不是友好合作的态度,而是十分嚣张,他提出的很多要求都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望。譬如,会议上他一直强调政令和军令要统一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放弃跟国共第一次合作那样放弃领导权和军权。
但是一样的坑没有人会跳第二次,正是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毛主席才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方针。对于蒋介石提出的这些要求,毛主席当然不会同意。双方就政权和军权的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谈判进行了两天之后,毛主席就从蒋介石安排的住处中搬了出来。
双方之间的谈判一起没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蒋介石也“演”得有点累了,逐渐对谈判失去了耐心,甚至动了扣押毛主席的想法,但后来由于他的自大放弃了这个计划。
毛主席在延安时一直住的就是窑洞,房间里只有一张书桌,可以说是非常简陋的。而蒋介石给毛主席安排的住处非常华丽,毛主席反而不习惯,便直接搬到了八路军的办事处,这让蒋介石非常惊讶。
但真正让蒋介石认为毛泽东不可轻视的,是一根小小的香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9">一根烟引起蒋介石的重视</h1>
毛主席喜欢抽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早在去重庆之前,毛主席就了解到蒋介石不仅非常讨厌别人抽烟,甚至讨厌从别人身上闻到烟味。因此在赶赴重庆之前,毛主席就已经开始减少了自己抽烟的次数。
等到达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毛主席更是一根烟都没碰过,也绝不抽一口,这对一个已经抽了20多年烟的老烟民来说,简直就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事情。但毛主席却做到了,可见毛主席的自制力已经强到了何种程度。
而这一点也是恰恰引起蒋介石忌惮的一点。蒋介石早就听闻毛主席的烟瘾很大,于是提前命人为毛主席准备好了香烟,但看到毛主席一直坚持不抽烟时,蒋介石不免提高了警惕,凭借不起眼的一支烟,他判断出毛泽东的不简单。
蒋介石不禁对陈布雷感叹到:“此人不可轻视。”
实际上,重庆和谈这么一小段时间内不抽烟,完全难不倒毛主席。苏联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访问中国时,就向毛主席提过让他戒烟的建议,毛主席考虑到自己的健康问题也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次戒烟的时间维持了十个月,但后来由于事务繁忙,毛主席又捡起了抽烟的习惯。
毛主席的最后一次戒烟是在他去世的前两年。当时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十分不容乐观,已经到了不得不戒烟的程度,毛主席也遵医嘱开始戒烟。卫兵们见到毛主席戒烟时难以忍受的样子,还是将烟带给了毛主席,但毛主席决定了戒烟就没想过继续抽。每当想抽烟的时候,毛主席最多也就是将烟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可见毛主席只要做出了什么决定,无论多难,都一定会办到。
“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两句歌颂毛主席的歌词唱的一点都没错。毛主席致力于开创一个美好的时代,他也完全做到了。他为这个国家付出良多,在疲惫时,只能靠香烟来提神。他的精神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