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石膏之临床应用

作者:所来所去
石膏之临床应用

石膏号称“白虎”,从《伤寒论》白虎汤而来。辛、甘、寒,清透邪热生津,其功能清热、降火、利尿、解机、缓脾、益气、生津、止渴,外用煅可生肌。

 石膏具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亢进而产生有力的解热作用,同时发汗中枢也被抑制,故解热而不发汗,无伤津之弊。石膏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为可溶性钙盐,在小肠内被吸收入血,钙能抑制神经肌肉之兴奋性而起镇痉作用,并能减低血管之通透性,故石膏即能中和胃酸,又可防止脱水一方。

临床应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论风热或风寒引致鼻塞流涕、头痛、恶风或恶寒、发热,多因内热外发,感受四时之邪气所致,重用石膏清泄肺胃之热,并能生津补阴,如见咽部充血红肿,扁桃体肥大加板蓝根、连翘,如大便燥结或干加生大黄,便通温降。

咳嗽:多因外邪侵袭,肺卫受之,肺气不得宣畅;也可由它脏疾患传至肺而咳者,如脾虚生湿,郁久化热,湿热生痰,上犯于肺或肝气郁而化火,气火反侮于肺均可发生咳嗽;咳久郁则生热,可选用麻杏石甘汤治之。方中石膏之寒抑制麻黄之温燥,使其更好达到辛散苦降止咳喘之功,反之以麻黄之温燥而减低石膏之性寒,使其达到清泄肺胃之热而不致伤于脾胃。两者相辅相成之关系,用量比例(1∶3)。

痰饮:症见发热烦躁为表寒外束,内有郁热。石膏清内热,辛凉去郁热,性沉降,以镇饮邪上逆犯肺;如痰多白沫加陈皮、半夏,痰质稠加桑白皮。

衄血:凡肺胃之热,邪热上受,损伤脉络而致鼻衄、齿衄者可用玉女煎加减:石膏45g,生 地 20g,寸冬 15g,知母 15g,川牛膝 15g,方中以石膏为君清热,佐凉血滋阴止血之药。

痹症:凡痹者由风寒湿阴邪所致,但郁久化热则为热痹,热为阳邪,其性属火,表现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热邪瘀阻经脉,气血不畅故疼痛,即热搏则痛,热争则发热、烦躁,伤津必口渴,可用白虎加桂枝汤,以石膏为君,佐桂枝等疏风胜湿,活血通络,解毒消炎,服之症必减。

呃逆:此症偶见往往不治自愈,如日久,必以医治。该病皆以气逆冲上,咽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而呈痛苦表情,凡因胃火上逆,症见呃为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难、舌质红或一般,苔黄,脉滑数,皆为内热壅盛之象,可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治之;竹叶15g,石膏 45g,寸冬 15g,姜半夏 15g,甘草15g,消热滋阴,降逆止呃,服之必缓解。

头痛、牙痛:是由肝胃之火爆发引致头痛并牙肿痛,石膏乃为第一要药,其量倍加,清泻内热灭火。

天行赤眼:多由四时风热之毒互相传染以致目赤肿痛,流泪羞明生翳,可以石膏清泄内热,散其外火,佐清热散风之品。

水肿病:水肿皆由脾肾两脏功失所致,因肾为水脏,脾主中州运水湿,或以肾为本,脾为标。若水肿病人复感外邪之风,风为阳邪其性向上向外,善行速变,与水相搏,肺主治节,肺气不利膀胱气化不行,发展迅速遍及全身肿,小便不利,郁而化热,热蒸于上,咽喉红肿,喘逆不得卧,舌质红,脉浮数,此为风热交加郁于内,可且越婢加术汤,其中石膏清热。

石膏之临床应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