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福瓜端砚福气生 文/黑王辉

作者:终南文苑
福瓜端砚福气生 文/黑王辉

福瓜纹端砚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这些诗句摘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描绘的是一种砚台的形象。这种砚台因出自端州(即今天的广东肇庆)端溪,便称端砚,它和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砚”。

  据史料记载,端砚初采于唐代武德年间。至武则天时,端砚已经成为贡品,女皇武则天就曾将雕刻五星联珠纹饰的端砚赐给名相狄仁杰。生活于唐代晚期的学者李肇撰写《国史补》时便记述道:“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看来,在当时,端砚的开采量还是比较大的,并且比较便宜,无论贫富都能买得到。北宋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人精神世界的丰富,端砚不仅成为文房常备之物,更具有鉴赏、收藏价值,成为文人墨客比较品评的重要对象。因此,在这一时期,端砚无论从造型还是纹饰上都开始丰富起来,以至于成书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的《端溪砚谱》收录的样式已经高达近五十种之多。欧阳修、苏东坡、米芾等大学者都是端砚的忠实粉丝,先后为端砚著文作诗。明清时期对端砚的重视达到空前的程度,一方面,文人权贵们喜欢收藏古砚,另一方面,在取材上注重因形制砚,在天然石材、自然纹饰的基础上稍加雕琢,给端砚带来一股清新静雅之风。

  笔者收藏有一方明代的端砚,它呈椭圆形,长15.1厘米,宽9.3厘米,厚3.5厘米。在砚台表面,浮雕叶子、藤蔓,藤蔓上结着一只肥圆胖大的福瓜。砚心便在福瓜上,由于年代久远,经手之人甚众,使用次数极多,砚心磨损处看起来就像是正在逆时针旋转的一团火。在福瓜之上,砚心周围,布满星星点点,它们衬托着砚心,就像是满天星斗烘托着一轮圆圆的明月。

  福瓜是一种圆形南瓜,长得好像寺庙里常用的香炉,因此也叫香炉南瓜,看起来也像灯笼,故有“灯笼瓜”之称。福瓜形状美观、颜色好看,极具观赏价值,并且名字福气满溢,寓意极好,因此成为民间常用的装饰题材。玉石翡翠有福瓜吊坠,谐音福挂,瓷器有福瓜纹饰,寓意福气蔓延,无边无际,另有福瓜形瓷器,寓意盛福纳福。这方端砚以福瓜为题材,也表达着制作者的心愿,希望主人在使用此砚后,能够紫气东来、福气萦绕、享福如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