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灵静市许昌人遗址出土的鸟像各面图
来自法国、加拿大、以色列和挪威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发表了一篇论文,称他们发现了2009年在河南省灵静的许昌人遗址出土的微型鸟类雕像和同一层的碳,32个样本的平均年龄为135,000年,使中国鸟类艺术的最早创作提前了8000多年。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综合图书馆杂志》上。
在灵静许昌遗址出土的鸟像是用烧焦的骨头碎片雕刻而成的,长1.92厘米,宽0.51厘米,高1.25厘米。鸟的一面是深褐色,另一面是青铜色,形状粗壮,头部短,喙圆,尾巴长,很可能属于。艺术家没有雕刻鸟的腿,而是切割了一个允许它站立的底座。
使用4种磨削,加工,刮削和切割技术精心雕刻
由于该物体的特殊保存状态,研究人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够捕获生产的细节,并使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共聚焦显微镜和微型CT扫描)重现旧石器时代雕塑家的艺术。
结果表明,雕刻中使用的骨架碎片来自中型哺乳动物的肢体骨,这些骨骼在精心雕刻之前经过加热,来自表面上留下的清晰凿子和研磨痕迹。
当时的艺术家使用了四种不同的磨削,加工,刮削和切割技术,在物体表面留下了68个小面。通过仔细选择制作它们的工具,他们允许创建鸟类雕塑,以在较小的物体上实现惊人的平衡和美感。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山东大学教授、河南省东亚现代人起源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李占阳说:"雕塑主要体现在表面、头部、尾部和基材上,其生产过程是从半成品中发现的,一些半成品留下了类似刀片刮擦的痕迹, 这种刀片可能被称为精细石器的'雕塑家'。在鸟雕像出土的地方发现了由锆石制成的雕刻。"
为什么这个雕像被认为是一只鸟?该论文的合著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Francisco教授认为,它基于四个主要考虑因素:首先,它具有类似鸟的头部,喙,喉咙,胸部和背部;鸟像没有翅膀,也许只是当时艺术家的个人想法,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例如骨头碎片的厚度不足和制作小件的难度。
这种雕塑艺术的起源和地方仍然是一个谜
这座雕像在技术和风格上与西欧和西伯利亚发现的其他标本不同:一个大的矩形基座,站立而不是可能的短腿,超大的尾巴,防止雕像向前倾斜,身体的侧面平坦,翅膀不显示。
"中国鸟像的遗骸最早发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灵晶鸟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史前雕塑。"这是东亚唯一一件可以追溯到晚期文物时期的雕塑,"该论文的另一位合著者、山东大学教授方辉说。这一发现标志着对原始艺术传统的认可。"
艺术最初是在同质性中创造并在42,000年前到达欧洲的想法正在受到挑战。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的东加里曼丹和苏拉威西岛的遗址发现了同一时期的洞穴壁画。此外,对64,000年历史的麻痹石的沉积测定发现,西班牙三个洞穴的墙壁上覆盖着几何符号和手印,这是尼安德特人的作品。
最古老的雕像发现于德国施瓦本朱拉的古代奥里纳西亚遗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0年前,由人类和动物塑造,包括一些用猛犸象牙雕刻而成的飞水鸟。然而,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说,尚不清楚这些艺术形式何时会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及这种创新是独立实现还是在其他地方传播。
"在东亚,以前没有发现过这样的雕塑,也没有看到它的继任者,这意味着灵静鸟雕像的起源和去向仍然是一个谜。"李占阳说。
我们的记者,乔·兰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新网文化,发布的内容不代表平台立场。全国文化产业信息平台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