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样让村民住得舒适、钱包鼓足、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的美丽乡村在柳河已成为现实

修路、建厕所、增设垃圾桶、绿化河道......柳河县各个村屯现在基础设施变好了,环境也变得越来越靓了!

这样让村民住得舒适、钱包鼓足、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的美丽乡村在柳河已成为现实

柳河县按照“一年示范启动、两年推进深入、三年巩固提高”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三清一改一建”,持续推进全县219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起保洁、收运、监管三大体系,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构建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长效机制。全县共建有卫生厕所1115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5176户;改造农村公路460公里,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河道绿化331公里;补植补造林地9.8万亩;创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占比达到90.86%;开展积分制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全面激发了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全县村容村貌从“局部美”到“处处靓”,一幅优美、清新、幸福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这样让村民住得舒适、钱包鼓足、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的美丽乡村在柳河已成为现实
这样让村民住得舒适、钱包鼓足、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的美丽乡村在柳河已成为现实
这样让村民住得舒适、钱包鼓足、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的美丽乡村在柳河已成为现实

柳河县将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之策,全面提高扶贫产业的效益性、普惠性和覆盖面。

这样让村民住得舒适、钱包鼓足、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的美丽乡村在柳河已成为现实

突出普惠公平,持续提升光伏产业效益。把光伏产业作为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的重要手段,25兆瓦光伏扶贫产业园区累计分配收益3178万元,人均增收5283元。发电收益可持续20年,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10万元,为全县年均创造扶贫资金2000万元。今年4月,发放光伏收益393万元,9月底再发放收益640万元,进一步稳定家庭收入。

这样让村民住得舒适、钱包鼓足、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的美丽乡村在柳河已成为现实

突出因地制宜,不断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结合各乡镇特色产业,建成罗通山镇肉鸡养殖产业园、凉水镇食用菌产业园等18个镇级扶贫产业园,带动721户户均增收930元,累计为乡镇实现收益440万元。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经营,扶贫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4家,脱贫户入园入社率达到79%,累计分配收益118.4万元。在巩固原有产业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建设温室大棚、肉鸡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进一步壮大扶贫产业基础。

这样让村民住得舒适、钱包鼓足、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的美丽乡村在柳河已成为现实

突出规划引领,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方向。依托大米姐、国信等26户稻米加工企业,做优做响火山岩稻米、富硒稻米等品质、品牌,提升“柳河大米”市场竞争力。依托21户山葡萄酒企业和1.2万亩山葡萄种植基地,加快酒庄经济、山葡萄走廊带建设,打造“柳河产区”品牌。依托4.6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大力发展人参、苍术等中药材产业,打造道地药材基地。依托林果基地、苗木基地和棚膜基地,大力发展寒富苹果、大榛子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做大做强特色富民产业支撑。

这样让村民住得舒适、钱包鼓足、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的美丽乡村在柳河已成为现实
这样让村民住得舒适、钱包鼓足、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的美丽乡村在柳河已成为现实

脱贫攻坚期间,柳河县累计投资3.8亿元,发展扶贫项目730个,累计分配收益3618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4121元。形成了县有支柱产业、乡镇有特色产业的多元化、可持续扶贫产业体系。

这样让村民住得舒适、钱包鼓足、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的美丽乡村在柳河已成为现实

柳河县以环境的明显改善促乡村旅游的大发展,打造了中国·通化MVR世博村一体化实验区、罗通山旅游度假区、云岭野山参风景区等一大批乡村旅游项目与大美乡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插秧节、芍药谷赏花节、旅游节、冬捕节等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全面呈现了文旅农融合发展的生动样板,美丽乡村逐渐变为人人向往的地方,一个生态、绿色、宜居的柳河呼之欲出。

这样让村民住得舒适、钱包鼓足、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的美丽乡村在柳河已成为现实
这样让村民住得舒适、钱包鼓足、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的美丽乡村在柳河已成为现实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遇万鹏 刘岩 王瑶

编辑:于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