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时期与徐志摩齐名的邵洵美,因为是高富帅,才华被人忽视

作者:张生全精彩历史

鲁迅骂过形形色色的人,这其中最让鲁迅看不上的就是“软饭男”邵洵美。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曾写道:“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为了不伤及无辜,也为了不让读者受胡乱猜疑之苦,鲁迅特意在文章后备注:“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自我炫耀的邵洵美之流。”

民国时期与徐志摩齐名的邵洵美,因为是高富帅,才华被人忽视

(邵洵美)

说起来,邵洵美和徐志摩都是民国时期极风流的人物,并且都因颇有诗才,被时人誉为“诗坛双璧”。同时又因长相俊美,且二人相貌颇似,因此又被称为“美男子”。作家周劭曾就邵洵美与徐志摩之相貌评价说:“洵美似乎比戴眼镜的志摩更漂亮一些。”

要论出身,邵洵美可不是鲁迅所言的“穷青年”。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邵友濂是同治年前的举人。由于祖上有荫功,因而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不仅做过头等参赞,还先后担任过湖南巡抚和台湾巡抚。

他的外祖父则更加厉害,在晚清时期,不仅是李鸿章的得力助手,而且还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创办者。他创办了铁路、纺织、电报、轮船、煤矿、银行等实业,是当时富可敌国的实业家。再加上邵洵美的大伯邵颐娶的是李鸿章的侄女李氏,而邵颐英年早逝,没能留下子嗣。所以邵洵美被过继给了大伯。这样一来,李鸿章也是他的叔外祖父。

坊间都传盛宣怀最疼爱的女儿是盛爱颐。其实,四女盛樨蕙才是他最疼爱的女儿。盛樨蕙的婚事是由盛宣怀安排的,她的丈夫正是邵友濂的公子邵恒。

由于疼爱盛樨蕙,她出嫁时,盛宣怀给她准备了极为丰厚的嫁妆。据说光是银元就有100万,古董、首饰及妆奁等更是非常可观。因此盛家嫁女,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民国时期与徐志摩齐名的邵洵美,因为是高富帅,才华被人忽视

(盛宣怀)

古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邵恒在结婚后,也深得盛宣怀提拔,做了轮船招商局督办。这可是个肥缺。可惜邵恒是个纨绔子弟,只顾得食鸦片、赌博和玩女人,因此老丈人给他安排的好差事,他居然数月不到岗。把盛宣怀气得干瞪眼,只得把他免职。

虽然父亲不成器,但邵洵美从小就生得像个玉人一样招人喜欢。再加上家境优渥,读书的功利心就淡了不少。比如家塾里所学多是《诗经》和唐诗宋词等,而不是枯燥的《四书》《五经》,更不用搜肠刮肚学什么八股文。在诗歌的熏陶下,邵洵美的贵公子气质,也越来越浓厚。此后,邵洵美又被送到贵族学校圣约翰学校读书,接受西式教育。

要知道不少名人都毕业于圣约翰学校,比如张爱玲、顾维钧、宋子文等都是邵洵美的校友。可想邵洵美那几年书读下来,自然也是大有收获。

邵洵美是个早熟少年,他在10岁时便暗恋上了比自己大1岁的表姐盛佩玉。

那是1916年,外公盛宣怀病逝的时候。邵洵美随母亲盛樨蕙送盛宣怀灵柩回苏州老家时,得以第一次见到盛佩玉。他一见钟情,从此便犯下了相思病。

分别后,邵洵美不仅学会了开车,还学着纨绔子弟们出入风月场所。

不过,邵洵美终究还是涉世未深的小鲜肉,他很快就吃了亏。

原来,邵洵美在戏院里结识了一个美艳的交际花,便极殷勤地请交际花和她的朋友吃饭。谁知吃饭的途中,交际花的朋友中,有个姓邵的人无端打伤了一个人且溜之大吉。随后赶来的警察,在没有搞清状况的情况下,误以为是邵洵美伤了人,所以把他关到了监牢里。

后来终于真相大白,邵洵美也得以释放。但交际花却找到邵家,狠狠讹诈了一大笔钱,此事才算了结。

民国时期与徐志摩齐名的邵洵美,因为是高富帅,才华被人忽视

(盛佩玉)

风波虽然过去了,但是邵家公子伤人的消息,却成了街巷尾的谈资,而邵家也因此颇失了些脸面。

邵洵美后来才从朋友那里得知,他之所以有牢狱之灾,本来就是交际花给他做的局。他不过是年少无知又行为不检,所以才吃了大亏。

从那以后,邵洵美便视风月场所为虎狼之地,再不肯涉足,转而安心读书。而表姐盛佩玉则做了他白天的红玫瑰,夜里的白月光。

为了向盛佩玉表达爱意,他还寻了《诗经》中“佩玉锵锵,洵美且都”这句,把名字改为了“邵洵美”。除此外,爱情也催生了邵洵美的诗情画意,让他在那段时光里写下了不少情诗。

邵洵美对盛佩玉的爱恋,其实已经是公开的。他的母亲盛樨蕙宠爱他,再说,盛家和邵家本就是姻亲。所以,在母亲的张罗下,邵洵美与盛佩玉订下了婚事。

在订婚前,庄夫人曾询问盛佩玉的想法。盛佩玉想到盛家男人纳妾成风,又无不吸烟滥赌,所以她就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不食鸦片烟,二是不赌博,三是不纳妾。

对于盛佩玉的条件,邵洵美认为都是极简单能办到的事情。所以他当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于是一桩婚事就这样敲定了。

在英国留学期间,邵洵美结识了徐悲鸿、张道藩等人,不过他和徐志摩的结识却最有意思。

原来,徐悲鸿初识邵洵美时,便说他长相颇似徐志摩。后来就连剑桥街头卖旧书的老头也总是问他是不是姓徐。在弄清楚后,便慨叹他居然和徐志摩长得一模一样。

有趣的是,没过几日,邵洵美便在街上遇到了徐志摩,而徐志摩径直走到他面前,且连声喊着:“弟弟,我终于找到你了。”

原来有人也和徐志摩说了一样的话,因而勾起了徐志摩的好奇心。于是他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邵洵美。

民国时期与徐志摩齐名的邵洵美,因为是高富帅,才华被人忽视

(徐志摩与邵洵美)

1927年,由于家庭变故,在母亲的催促下,未完成学业的邵洵美,回到了国内,并与盛佩玉举行了婚礼。

盛佩玉出嫁的时候,盛家虽然不及从前风光,但是她带到邵家的陪嫁依然丰厚无比。不光有1万银元的嫁妆,而且还有田地商铺等。这份嫁妆自然在整个旧上海的富家小姐中都是极有分量的。于是邵洵美娶了阔小姐的消息,也就传得四邻八舍都晓得了。

此后,邵洵美曾在南京做过市政府的秘书长。不过官场的黑暗及腐败让他气得没干到3个月就辞了职,还发誓说从此再也不做官了。

不做官,就做学问。本来邵洵美就是个文人,写诗,读书,做文章,都使他欢喜又心安。

邵洵美喜欢写诗,旧体诗做得不错。对于写新诗,他自己曾说他不曾受过别人的启发。而他在文坛上又有好人缘,大家便把他和徐志摩推举为新月派诗人代表。

对于邵洵美的诗,他的朋友们都十分捧场。比如柴树铎评价:“有声,有色,有情,有力。”沈从文也评价说:“以官能的颂歌那样感情写成他的诗集。赞美生,赞美爱,然而显出唯美派人生的享乐,对于现世的夸张的贪恋,对于现世又仍然看到空虚。”郁达夫的评价最不走心,他说:“邵洵美是个很好的诗人……”

总之,由于邵洵美常常做东,大家其乐融融吃了他不少好饭菜,似乎很少有人不夸赞他的诗歌。

民国时期与徐志摩齐名的邵洵美,因为是高富帅,才华被人忽视

(鲁迅)

邵洵美在当时的文坛上还有“孟尝君”的美名。他乐善好施,但凡朋友有难,他必慨然解囊。他又极不善理财,挥金如土,因而与他做朋友的文人颇多。他家里常常高朋满座,像郁达夫、林语堂、胡适等人皆是他家里的常客。郁达夫还为了应景,说他家“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虽然与邵洵美交好的人多,但也不乏看不上他成天只会耽于享乐,吟风弄月的人。

像左翼代表人物鲁迅,就对邵洵美的行为很不满,同时也颇看不上他的文章。所以鲁迅数次讥讽:“邵公子有富岳家,有阔太太,用陪嫁钱,做文学资本。”

其实细究,虽然盛佩玉的确有一份厚实的嫁妆,但邵洵美家亦还很殷实。不仅乡下地产有上万亩,且还有不少商铺地产出租,因此他并没有落魄到只能靠吃软饭过活。

不过,由于邵洵美的文章很不入鲁迅的眼。所以鲁迅一说到他,必定拿他娶了阔太太做开头,再说他的“文学家”是捐出来的。言下之意,他的文学资本绝不是靠才华所得。

对于鲁迅的讥讽,邵洵美也曾撰文反击过。不过他骂鲁迅,哪里能有鲁迅的那种杀伤力!所以几次下来,邵洵美也难过起来,于是他在《劝鲁迅先生》中才会委屈地说:“鲁迅先生便总骂我‘有钱’……但是无论如何,它和我的文章究竟有多少关系呢?”

甚至在解放后,邵洵美因政治问题,关在提篮桥监狱时,他还拜托狱友说,鲁迅先生当年听信谣言,说他有钱,他的文章都不是他写的,是他花钱雇人写的,他知道他的文章虽写得不好,但他没有叫人写过,都是他自己写的。

看看,一个本来可以与徐志摩比肩的诗人。由于娶了阔太太,因而引出不少谣言。再加上影响力极大的鲁迅又给他又贴了标签,所以,他在文学上的才华便如黯淡的星子一样,淹没在了浩瀚的文海中,而他也因此渐渐不为人知了。

(参考资料:《盛氏家族·邵洵美与我》《天生的诗人——我的爸爸邵洵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