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目前,除少数特批者外,绝大多数产、寿险公司已披露了2021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相较于上一季度,险企三季度的经营情况普遍下滑,这也符合保险行业长期以来的经营习惯和规律。
考虑到四季度险企普遍会将重心放在第二年“开门红”经营之中,前三季度基本可以反映行业及各家公司这一年的整体状况。
经不完全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中,财险行业净利润为427亿元,同比增加了25亿元;寿险行业净利润1656亿元,同比减少了500多亿元。
看似冰火两重天的数字背后,却都掩盖了各自己实际的苦衷,以及不一样的入冬节奏。
在这里,我们便分别简单梳理了产、寿险公司的情况,盘点一下保险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透露的经营信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1 产险:分化加剧,国寿财险单季亏损超10亿元,三巨头吃下九成利润</h1>
2021年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单季度排名前十的财险公司中,就已经能看到明显的分化,排名第一的人保财险单季度保费是排名第十华安财险的20余倍。
除了太平财险与众安财险,保险业务收入普遍环比负增长,并且除大地财险和太平财险,单季度利润也都不如上个季度。国寿财险单季度-11.9亿元的净利润不仅成当季度保费前十的公司中亏损额度的最高的公司,也直接影响了其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2021年前三季度国寿财险净利润为4.0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9.09亿元整整少了15亿元。
前三季度中,财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前十的公司与第三季度的情况一致,而且分化和差距更加明显。整体上除平安、大地以外,其他公司仍然保持正增长,太平财险、众安财险甚至增速达到两位数。
而从利润来看,前三季度中,人保、平安、太保三家公司的利润便高达约370亿元,占据了整个财险行业利润的近九成,并且都同比增长了10亿以上,三家公司总体较去年增长了超过57亿元。
这也意味着,除这三家巨头意外的财险公司,整体利润少了超过30亿元。可以说,在高度分化下,巨头的表现掩盖了其他市场主体的低迷与挣扎。
事实上,前三季度盈利第四的英大泰和的盈利便不到10元,而亏损排名前十的财险公司除阳光信保以外,则要么扭盈为亏,要么亏损扩大,这也昭示着对财险行业大多数主体来说,2021年并不是一个温暖的年份。
而随着车险综改的深入、非车险迟迟没有有效突破途径,财险行业的马太效应势必愈加明显,大多数中小公司的处境将更加艰难,或者可以说,比起未来,2021也许是最好的年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1">2 寿险:平安单季环比利润大涨,年度利润骤减,搅动整个行业</h1>
和财险行业十分类似,2021年第三季度,寿险公司的单季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也普遍不如上一季度。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除泰康、工银安盛和建信人寿外,环比都为负增长,而利润情况也除平安、工银安盛以外,较上一季度出现下滑。
在这一季度,平安人寿单季度净利润158.94亿,较二季度利润猛增74.74亿元。然而前三季度中,因华夏幸福事件平安的利润反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44.83亿元,这也是寿险行业利润大降的主要原因。
从前三季度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来看,保险业务收入排名前十的险企基本保持规模上的平稳,还有富德生命这样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的公司。只不过,考虑到寿险经营的特点,大多数公司保费规模上的平稳其实意味着新单保费的下滑,在代理人改革行至深水期之时,目前看来还并有公司顺利摸索出转型的方向,这也使得看似相对平稳的保费下也隐藏着整个行业的焦虑。
除了平安人寿据称是由于计提投资损失造成的利润大幅度减少以外,前三季度利润前十的寿险公司中,泰康、太保、新华和友邦保持了利润的同比增长,国寿、太平、人保寿险、阳光、中邮出现同比下降,几乎保持了保持了一半一半的格局。
而整个寿险行业前三季度亏损前四的公司,全部为去年同期实现盈利的企业,其中恒大人寿亏损11.15亿元,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24.53亿元,平安养老亏损9.76亿元,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29.23亿元。其他亏损前十中的险企绝大多数,也是老面孔的中小企业。
这些也反映出目前寿险行业较为复杂的情况,大公司在暗中角力、你增我减,小公司仍然挣扎,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则是平稳之下的迷茫,是在转型的门槛前的徘徊不断。毕竟对于寿险业来说,不进、甚至进得慢,都是退。
值得关注的是,寿险行业第三季度,以巨头为核心的准备金平滑背后的利润大幅下降。期间,即有对重疾险未来之赔付担忧,也有利润下行风险的隐忧。这或许,也是未来的一重预判。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2">3 13位新帅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总裁</h1>
换帅、走马换将,此乃保险市场永恒之主题。
这也是展现三季报的另一重光影布局。根据《今日保》的不完全统计,约有13家保险公司在第三季度上位新帅。
与此同时,尚有37家寿险公司缺位总裁人选。期间,有新空者,也有空出许久者。
期间,不乏大型保险集团子公司,如人保系旗下人保健康和人保寿险,一直未见总裁人选披露。人保健康在经历华山去职风波后,拟任总裁为原人保财险分管车险的副总裁邵利铎。但另一重要子公司,人保寿险在今年上半年原总裁傅安平调职集团后,一直由副总裁王文担任临时负责人,未见新总裁披露。
而地方法人险企三峡人寿在原董事长黎已铭离开后,这家人事变动不断的寿险公司一度面临无董事长、无总裁的双无之局。随后,由副总经理徐永伟担任临时负责人。
另一过去几年市场颇为关注的公司,百年人寿也在单勇离职后,一度面临着无董事长、无总裁的双无之局。由副总裁孙晓红担任临时负责人,不过日前也有媒体报道万达系新任董事长刘朝晖即将到位。
两家银邮系险企,招商信诺在赖军走后,副总裁高卫东担任临时负责人,尚未有总裁人选披露。而另一家空缺总裁之位近一年的中邮人寿,三季报中仍未有总裁。有意思的,去年底离开的原中邮人寿总裁党均章,近日获批成为益民基金董事长。与此同时,中邮人寿新总裁人选也浮出水面。
其他公司,除个别大公司和外资险企,总裁空缺者多以问题公司为主。如财险公司方面,浙商财险、安心财险等一度被监管重罚的企业,迄今依旧未见总裁人选。寿险方面,和泰人寿在原总裁李玉泉去职后,一直未见新总裁人选披露。而在终于恢复业务,且推出新产品的中法人寿在更名小康人寿后,也依旧未看到总裁人选披露。
当然,这份名单之外,也有三季度后获批者。如重返弘康人寿2年后,周宇航终获批弘康人寿总裁。
如上50家企业,或新帅上任,或等待新帅,乃至新股东,当别有一番人事故事。可以预见的还有,围绕上述30余家总裁之位,及未来可能的种种变动,这必然将是入冬过程中的一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