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三季報:壽險利潤驟降500億,尚缺總裁37位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

揭秘三季報:壽險利潤驟降500億,尚缺總裁37位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
揭秘三季報:壽險利潤驟降500億,尚缺總裁37位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
揭秘三季報:壽險利潤驟降500億,尚缺總裁37位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

截至目前,除少數特批者外,絕大多數産、壽險公司已披露了2021年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相較于上一季度,險企三季度的經營情況普遍下滑,這也符合保險行業長期以來的經營習慣和規律。

考慮到四季度險企普遍會将重心放在第二年“開門紅”經營之中,前三季度基本可以反映行業及各家公司這一年的整體狀況。

經不完全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中,财險行業淨利潤為427億元,同比增加了25億元;壽險行業淨利潤1656億元,同比減少了500多億元。

看似冰火兩重天的數字背後,卻都掩蓋了各自己實際的苦衷,以及不一樣的入冬節奏。

在這裡,我們便分别簡單梳理了産、壽險公司的情況,盤點一下保險公司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透露的經營資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h1>

2021年三季度,保險業務收入單季度排名前十的财險公司中,就已經能看到明顯的分化,排名第一的人保财險單季度保費是排名第十華安财險的20餘倍。

揭秘三季報:壽險利潤驟降500億,尚缺總裁37位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

除了太平财險與衆安财險,保險業務收入普遍環比負增長,并且除大地财險和太平财險,單季度利潤也都不如上個季度。國壽财險單季度-11.9億元的淨利潤不僅成當季度保費前十的公司中虧損額度的最高的公司,也直接影響了其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2021年前三季度國壽财險淨利潤為4.07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9.09億元整整少了15億元。

揭秘三季報:壽險利潤驟降500億,尚缺總裁37位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

前三季度中,财險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前十的公司與第三季度的情況一緻,而且分化和差距更加明顯。整體上除平安、大地以外,其他公司仍然保持正增長,太平财險、衆安财險甚至增速達到兩位數。

揭秘三季報:壽險利潤驟降500億,尚缺總裁37位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

而從利潤來看,前三季度中,人保、平安、太保三家公司的利潤便高達約370億元,占據了整個财險行業利潤的近九成,并且都同比增長了10億以上,三家公司總體較去年增長了超過57億元。

這也意味着,除這三家巨頭意外的财險公司,整體利潤少了超過30億元。可以說,在高度分化下,巨頭的表現掩蓋了其他市場主體的低迷與掙紮。

揭秘三季報:壽險利潤驟降500億,尚缺總裁37位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

事實上,前三季度盈利第四的英大泰和的盈利便不到10元,而虧損排名前十的财險公司除陽光信保以外,則要麼扭盈為虧,要麼虧損擴大,這也昭示着對财險行業大多數主體來說,2021年并不是一個溫暖的年份。

而随着車險綜改的深入、非車險遲遲沒有有效突破途徑,财險行業的馬太效應勢必愈加明顯,大多數中小公司的處境将更加艱難,或者可以說,比起未來,2021也許是最好的年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1">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h1>

和财險行業十分類似,2021年第三季度,壽險公司的單季保險業務收入和淨利潤也普遍不如上一季度。保費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除泰康、工銀安盛和建信人壽外,環比都為負增長,而利潤情況也除平安、工銀安盛以外,較上一季度出現下滑。

揭秘三季報:壽險利潤驟降500億,尚缺總裁37位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

在這一季度,平安人壽單季度淨利潤158.94億,較二季度利潤猛增74.74億元。然而前三季度中,因華夏幸福事件平安的利潤反較去年同期減少了444.83億元,這也是壽險行業利潤大降的主要原因。

揭秘三季報:壽險利潤驟降500億,尚缺總裁37位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

從前三季度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來看,保險業務收入排名前十的險企基本保持規模上的平穩,還有富德生命這樣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的公司。隻不過,考慮到壽險經營的特點,大多數公司保費規模上的平穩其實意味着新單保費的下滑,在代理人改革行至深水期之時,目前看來還并有公司順利摸索出轉型的方向,這也使得看似相對平穩的保費下也隐藏着整個行業的焦慮。

揭秘三季報:壽險利潤驟降500億,尚缺總裁37位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

除了平安人壽據稱是由于計提投資損失造成的利潤大幅度減少以外,前三季度利潤前十的壽險公司中,泰康、太保、新華和友邦保持了利潤的同比增長,國壽、太平、人保壽險、陽光、中郵出現同比下降,幾乎保持了保持了一半一半的格局。

揭秘三季報:壽險利潤驟降500億,尚缺總裁37位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

而整個壽險行業前三季度虧損前四的公司,全部為去年同期實作盈利的企業,其中恒大人壽虧損11.15億元,利潤較去年同期減少24.53億元,平安養老虧損9.76億元,利潤較去年同期減少29.23億元。其他虧損前十中的險企絕大多數,也是老面孔的中小企業。

這些也反映出目前壽險行業較為複雜的情況,大公司在暗中角力、你增我減,小公司仍然掙紮,而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則是平穩之下的迷茫,是在轉型的門檻前的徘徊不斷。畢竟對于壽險業來說,不進、甚至進得慢,都是退。

值得關注的是,壽險行業第三季度,以巨頭為核心的準備金平滑背後的利潤大幅下降。期間,即有對重疾險未來之賠付擔憂,也有利潤下行風險的隐憂。這或許,也是未來的一重預判。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2">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h1>

換帥、走馬換将,此乃保險市場永恒之主題。

這也是展現三季報的另一重光影布局。根據《今日保》的不完全統計,約有13家保險公司在第三季度上位新帥。

揭秘三季報:壽險利潤驟降500億,尚缺總裁37位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

與此同時,尚有37家壽險公司缺位總裁人選。期間,有新空者,也有空出許久者。

揭秘三季報:壽險利潤驟降500億,尚缺總裁37位1 産險:分化加劇,國壽财險單季虧損超10億元,三巨頭吃下九成利潤2 壽險:平安單季環比利潤大漲,年度利潤驟減,攪動整個行業3 13位新帥上任,尚有37家公司缺位總裁

期間,不乏大型保險集團子公司,如人保系旗下人保健康和人保壽險,一直未見總裁人選披露。人保健康在經曆華山去職風波後,拟任總裁為原人保财險分管車險的副總裁邵利铎。但另一重要子公司,人保壽險在今年上半年原總裁傅安平調職集團後,一直由副總裁王文擔任臨時負責人,未見新總裁披露。

而地方法人險企三峽人壽在原董事長黎已銘離開後,這家人事變動不斷的壽險公司一度面臨無董事長、無總裁的雙無之局。随後,由副總經理徐永偉擔任臨時負責人。

另一過去幾年市場頗為關注的公司,百年人壽也在單勇離職後,一度面臨着無董事長、無總裁的雙無之局。由副總裁孫曉紅擔任臨時負責人,不過日前也有媒體報道萬達系新任董事長劉朝晖即将到位。

兩家銀郵系險企,招商信諾在賴軍走後,副總裁高衛東擔任臨時負責人,尚未有總裁人選披露。而另一家空缺總裁之位近一年的中郵人壽,三季報中仍未有總裁。有意思的,去年底離開的原中郵人壽總裁黨均章,近日獲批成為益民基金董事長。與此同時,中郵人壽新總裁人選也浮出水面。

其他公司,除個别大公司和外資險企,總裁空缺者多以問題公司為主。如财險公司方面,浙商财險、安心财險等一度被監管重罰的企業,迄今依舊未見總裁人選。壽險方面,和泰人壽在原總裁李玉泉去職後,一直未見新總裁人選披露。而在終于恢複業務,且推出新産品的中法人壽在更名小康人壽後,也依舊未看到總裁人選披露。

當然,這份名單之外,也有三季度後獲批者。如重返弘康人壽2年後,周宇航終獲批弘康人壽總裁。

如上50家企業,或新帥上任,或等待新帥,乃至新股東,當别有一番人事故事。可以預見的還有,圍繞上述30餘家總裁之位,及未來可能的種種變動,這必然将是入冬過程中的一番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