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结局
刘本续了二十八回,主要介绍贾府没落的过程以各人物结局,并增加了一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但对于几个主要人物的再塑造方面显得很不够,匆匆就写了结局,感觉不过瘾,很是遗憾。黛玉即是其中一个。
先交待一下:为了节省开销,同时也为了低调一些,此时的大观园除妙玉和李纨两人及其身边人员仍住在原地外,其他人都已搬回了荣府。大观园荒凉了,晚上没灯也没人,甚是可怕。
黛玉结局:五月十五夜里,其他人都睡了。黛玉一人穿戴整齐,一个人从小门进入大观园(她以前偷偷留了一把小门的钥匙),路过潇湘馆,来凹晶馆外的水塘边,这里是她和史湘云曾经联诗的地方。她解下身上的玉带挂在树林上,走进湖里,肉身化作一缕烟雾消失了,湖面上只留了她的穿戴,连首饰也飘在水面上。她本是天上仙草,到人间完成了以泪还债的任务,无所眷恋,以这种方式"仙遁"归去了。
对于刘心武先生这种安排,我很惊讶。虽然,应了那句"玉带林中挂",也应了那句"冷月葬花魂",但有几点让人很难接受:
1、黛玉最后一段时间服用了赵姨娘让人配制的有毒的丸药,虽因服用后感觉不适而停药了,但对于黛玉这样的角色,本来身体就不好,真不应该再让她遭此毒手。
2、黛玉一个人进入大观园,夜里,只有月光,荒废衰败的园子,没灯,没人,一个人穿过这里、走过那里,最后一个人走入湖水中,化作一团烟雾,好可怕的镜头,让人想起了《聊斋》。对于这样一个纤弱女子,这样一个"仙遁"的安排,从文学创作上来说太不唯美了(也许作者认为恰恰相反吧)。
3、虽说她是仙草归去,但为什么所有的衣物穿戴都留在了水面?就算是为了强调肉身已化作烟雾了,就算是强调她不是凡人,但也没必要这么写。《西游记》里的妖怪死了或返回天界了也没有留下衣服的。这种写法让人觉得她是光着身走了,对于这样一个让人怜惜的女子,这种"仙遁"的写法让人不舒服。况且,宝玉"走"后,也没把衣服留在人间呀。
4、黛玉"仙遁"之前没有"黛玉焚稿"那样悲情的场景,黛玉在和宝玉、紫娟说话时,大家仍是平平常常(当然隐含了黛玉离去之意)。黛玉"仙遁"之后,第二天大家找到现场,除紫娟外,竟无人大哭,更没有像越剧《红楼梦》中宝玉哭黛玉那种催人泪下的场景。宝玉只是呆呆的望着湖面,大家只说她是仙女下凡,此时仙女归去了。好冷漠的一种感觉,林妹妹走了,竟没人哭,真的不能接受。
另外很奇怪的是,黛玉走时留下了一封遗书,不是诗稿,而是交待说,要用自己的钱(史大君遗产中,她分得的1000两银子)给紫娟、雪雁、春纤赎身,另一些给她们分了带回家用,还有少许分给屋里其他婆子丫头。这样一份详细的分钱遗书很不符合黛玉这样一个人物,但念及黛玉善意、作者善意,也因此交待了几个丫头的结局,这一点算是勉强接受吧。
不论如何,刘续本让我们看到林黛玉不一样的一种结局。
致敬刘心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