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是不是觉得我“标题党”?</h1>
对,我标题党了,但这其实是在讽刺。
因为今天介绍的这部电影,其舞台就是依靠“标题党”闻名的真正大佬巨头:福克斯新闻电视台。

当年,福克斯新闻台有着著名的三大特色,那就是“吓死老年人”的新闻标题、金发碧眼凹凸有致符合美国主流审美的美女主播们,以及倾向共和党的犀利时评和脱口秀。
现在我们知道,这三大特色之间,是套互为犄角的内部系统。
而在2016年粉碎这套系统,并且开启了影响全球的METOO运动的事件,就是电影所表现的内容:《爆炸新闻》。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Bombshell”,原意指突发情况、不幸意外,但也能用来称呼性感的金发女郎,类似于我们口语中的“(美)爆了”。
可说是一语双关。一个词,基本就把剧情概括完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100个漂亮的金发妹子</h1>
美国有脱口秀艺人说《爆炸新闻》这部电影,应该改名叫《100个漂亮的金发妹子》。虽然属于比较粗浅的吐槽,但好像又确实是那么回事儿。
主演“颜王”妮可·基德曼、“资深女神”查理兹·塞隆、“小丑女”玛格特·罗比,这三位都是金发大美人。
除此之外,演员表里至少还有凯特·迈克金农、康妮·布里登、布里盖特·伦迪·佩恩、纳赞宁·波妮阿蒂、布里·康登、詹妮弗·莫里森、阿娜·欧蕾利、阿什丽·格林尼、伊丽莎白·霍尔姆、爱丽丝·伊芙、翠西亚·希弗、斯蒂芬妮·斯泰尔斯……等等数都数不过来的各色美人。
这些名字可不是我编的,你们随便搜两个看看,都是天使级的。
要是不说清楚,我会以为这是在拍休·海纳夫(《花花公子》创始人)的传记。
所以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部挂着“女性平权”羊头的卖肉电影。但是我错了。这些从主播到编导清一色的美女,没有丝毫的争奇斗艳——她们共同默默构成了本片的背景:等级森严的权钱后宫。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个女人各自的精彩</h1>
妮可·基德曼修容成著名主持人格雷琴·卡尔森,并凭借精湛的演技,还原了那个自信、果敢的女人。作为台里的老资格王牌,格雷琴一直会在节目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比如于“世界少女日”时,她素颜出镜。结果却被大老板兼创始人之一的罗杰·艾尔斯羞辱,并将她踢出了王牌节目,随时面临丢饭碗的威胁。
可格雷琴也不是省油的灯,她站出来控告罗杰对自己性骚扰。并希望获得电视台里被骚扰过的女性的联名支持。可惜一开始并不顺利。
罗杰在福克斯根深蒂固,且人脉通达。默多克家族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于他的努力,前后有三认总统在他的帮助下登上宝座。还有对罗杰绝对忠心的新闻主持人肖恩·汉尼迪一直在媒体上,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罗杰站台。
而那些被骚扰过的女性,现在许多都有了家庭、孩子,许多还在岗位上拼搏。她们不愿意就这样被“拖下水”,并告诉格雷琴和自己,“那些事情,只是交易”。
这个时候,一直跟格雷琴不对付的福克斯台柱女主播——梅根·凯莉站了出来。她冷静而真诚地说出了自己也曾被罗杰骚扰的往事,并呼吁女同胞们一起站出来。她在爆发前后,几位女主之间无声的互动,是整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
而“小丑女”玛格特·罗比则扮演主演中唯一的虚构人物:新人制片助理凯拉·波斯皮希尔。她充满热情地向罗杰阐述自己的工作想法,却被命令“把裙子提高点儿,再高点儿……”
电影中,玛格特·罗比贡献了充满张力的表演。编剧也是通过这一角色,来说明格雷琴和梅根的控告,能够避免什么样的事情。
<h1 class="pgc-h-arrow-right">谁都知道结果的好电影</h1>
电影剧本中会有很多包袱,最后抖包袱的过程,才是观众最开心的时刻。所以提前预知结局的电影,就相当于缺少了最大的包袱、观影体验往往会打折扣。
但《爆炸新闻》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尽管我们都知道,罗杰和另一名高管最后被开除,默多克不得不高龄空降亲自管理和整顿电视台。受害者们,还获得了来自福克斯的5000万美元的赔偿。
不仅如此,以此为开端,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METOO运动。许多女性站出来,争取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讨回公道。而作为重灾区的好莱坞,也在这场运动中,暴露出许多光鲜背后的腐朽。
这些观众们都知道,但丝毫没有看不下去的感觉。因为我们都能感觉到,当时势单力孤的几个女主播,要扳倒钱权在握的罗杰有多难。我们想知道,她们是怎么办到的?
这其实也是电影的高明之处,导演没有添加自己的思想,以真实为镜头的准绳,反而更加吸引人。
格雷琴一开始站出来是有私心的,梅根最初并不想掺和这件事,凯拉的初出茅庐成了她的致命伤。这些人物都很真实,但她们最后都是在为正义发声、为女性发声。
最后终于使得“司空见惯”,变成了“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