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果是中国传统糕点当中普及程度极高的一个品种,各地的京果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的硬一点有的酥一点,各有各的特色,但归根结底,原材和制作工艺的特征是一致的。何为京果呢,用糯米粉制作,油炸出来的,外面挂了糖霜,吃起来脆脆的一种传统点心。
我的解释和描述大概有些多余,即使到了现代化的今天,全然不知道京果为何物的朋友还是很少的吧。

南京的京果在做法上大概属于扬州一派,扬派京果在宁镇扬地区很普及,不但味道口感一致,连大小规格什么的都很一致,真像是一个师傅传下来的。宁镇扬地区除了吃一样的京果之外,还吃一种叫“京果粉”的食品。京果粉的普及程度就远不如京果了,出了宁镇扬一带还真没怎么见过。
京果粉是粉末状的,用开水冲调了就能吃,糊糊可稠可稀方便快捷,过去牙口不好的老年人要是想吃点香甜的味道,京果粉几乎是不二之选。因此在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年代,京果粉就是一种探访老年人时首选的礼品。我小时候能吃到京果粉都是沾了我奶奶的光。老婆说她小时候也是跟着她外婆吃过京果粉,她记得外婆挺喜欢吃零食,好像还去食品店买过京果粉呢。
我一直很好奇,京果粉和京果到底是什么关系,难道是把京果磨碎就做成了京果粉?老婆觉得很有可能,因为她记得在京果粉里还有没完全粉碎的京果渣渣。
回想起物资匮乏时代,如果厂里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够好,只要是还能用的,都要以等外品、处理品、次品的价格卖给群众。因为物资匮乏,质量差些都不是什么事儿,只要东西还能用,在群众这儿都是抢手货。
从食品店的角度说,京果易碎,糖粉容易脱落,经过运输取放,掉下来的糖粉和碎掉的京果难道当垃圾扔了吗,在那个时代不太可能。也许食品店把京果残渣收拾收拾就当京果粉给卖了吧。
从食品厂生产的角度来说也一样,京果生产过程中大概也会出现一些次品废品,说不定几个生产周期下来,等产生的废品次品够数了,粉碎装袋就可以做成京果粉给卖了。
朋友老袁曾在人民食品厂工作过,聊起京果粉,老袁说过去京果粉算是产销量蛮大的产品,等着用残次品做原材料来加工是不现实的,以老袁所知,过去食品厂的京果粉是用糯米和大米按比例加工成米粉之后做的,详细做法他不清楚,我们认真猜测了一下,估计是把米粉用油炒熟之后再加糖做成的吧。
跟老婆交流了食品厂里京果粉可能的做法之后,她说这不是我们小时候吃的凉炒面嘛。我一想还真是,小时候家里会把面粉炒熟存放起来当点心吃,我还炒过呢。大人们管这个叫凉炒面还是洋炒面,大概是这个发音,到底是哪个字我也不知道。凉炒面跟京果粉一样的吃法,用开水冲调,喜欢稀的就多加水,喜欢稠的就少加水,凉炒面里没有糖盐,想吃甜的自己加糖,想吃咸的自己加盐。
说起南京凉炒面的做法吃法,北方的朋友就不陌生了,这不就是“油茶”嘛。北京天津一带的文化民俗景点里支了个龙嘴大茶壶卖的“茶汤”,大概也是南京凉炒面的亲戚。这样一算,京果粉大概就是米粉版的油茶了。
老袁说起过去各大国营食品厂做的京果粉,南京做的最好的是桃源村,但品质上还是比不过扬州的五亭。
前两年我去扬州,在大麒麟阁怀旧时还买过五亭的京果粉,回来试了下感觉还不如桃源村的好吃。这话讲给老袁听,老袁觉得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