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就如西安“白鹿原”的名讳从历史上的曾经走向现实的复原,是因为陈忠实老师的同名经典著作一样,商洛的许多山川形胜、风土人情以至美味佳肴,也是随着贾平凹老师的描绘得以扩展传播开来的。“洋芋糊汤疙瘩火、除过神仙就是我”这句话,本是商洛民间谚语,因了贾老师的著述,便也广泛地流传开来。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洋芋就是土豆、马铃薯。“糊汤”则要多说几句,按说就是大众所说的“包谷糁子”,但商洛的朋友说不完全是,那一定是商洛山里的玉米碾碎过两遍“罗子”之后,再用商洛山里的枯树根燃着的旺火熬制,才能得到的黏糊糊甜丝丝香喷喷的美味,呵呵。至于“疙瘩火”,前面说的枯树根就是,山民砍柴很环保,更多的是挖一些枯树根,树根耐烧但不规整,疙里疙瘩的,于是把燃烧树根生就的火就形象地称之为“疙瘩火”。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疙瘩火熬就的“糊汤”,一般的标配是要放入“洋芋”蛋蛋同煮的,于是谓之“洋芋糊汤”。

商洛人爱吃洋芋糊汤,许多山里娃就是吃着糊汤寒窗苦读从而走出大山的,而且很有出息成就。每每有这样的朋友一起,便会念叨起洋芋糊汤,说是一阵不吃很想。但实际上,他们会在再吃一顿洋芋糊汤之后感慨:这东西好是好,但不能天天吃,那时候的愿望就是再也不喝这糊汤了!由此可见,这一味好东西,在商洛一定程度上是无奈之举,是为了果腹,是找不到其它更多的东西时不能不吃不得不吃的东西,虽然它的口味不错、据说营养也不错,但毕竟是“杂粮”和薯类,本身应该是“主粮”的补充才是。但商洛人为什么要曾经以之为主要的粮食?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商洛的气候、土壤等,不太适合大面积种植小麦和水稻,但天无绝人之路,这地方偏偏就适合种植玉米和土豆。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据统计数字,商洛玉米种植面积接近140万亩,总产量接近7亿斤,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粮食作物之首。正是有了这大量的种植和出产,才使得商洛人吃“洋芋糊汤”有了底气,种什么吃什么,这很正常。而且,由于商洛气候偏阴凉,所以玉米的生长期长,且昼夜温差大、玉米的含糖量等指标偏高等,所以这里的玉米吃起来味觉更好。许多关中人和从商洛走到关中的人,经常性地要从商洛弄一些玉米来吃,就是基于它的品质和口味。更有意思的是,也许是这里广为种植玉米且历史悠久,所以到现在这里的老年人还称之为“番麦”,其意自明,“番”地传入的“洋作物”。当然,能称之为“番麦”,也是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言文、书面语在民间也不鲜见。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至于土豆,一般人都知道陕北种植多,其实商洛也很多,两者的区别在于陕北土豆多为沙土地种植,淀粉含量高而水分较少,适合做菜、适合蒸制等。而商洛的土豆水分含量高,更适合煮制而食,于是就下锅做糊汤。当然,“洋芋糍粑”也是这里的美味,这一切都缘于食材的品质。据统计,商洛的土豆种植面积达65万亩左右,年产量将近3亿斤。

这么多的玉米和土豆,让商洛人的“洋芋糊汤”那么可以恣意饕餮,当然,那么多的玉米和土豆,也就不会再有其它更多的粮食,不吃“洋芋糊汤”又吃什么?

一锅“洋芋糊汤”在“疙瘩火”的急火旺烧鱼慢火文炖交织的熬煮中,咕嘟咕嘟,蒸腾的是氤氲的水汽、泛起的是成熟的气泡、漾起的是玉米与土豆交织的清香,当然,带来的是温饱,养育的希望。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这样一碗香喷喷的“洋芋糊汤”,粘稠的质感、清甜的口感和润泽舌尖味蕾、浇灌喉咙肺腑的滚烫的温感,带给人们的是满足感、幸福感。这时候只需要再来点酸菜,那就是一碗山珍海味了。当然,就着疙瘩火的余温,还可以祛除山里的冷风淫雨,让人里外都热腾起来。于是乎,“洋芋糊汤疙瘩火、除过神仙就是我”。这是一种满足,也可以看做是苦中作乐的自我慰藉,当然。更是一种乐天知命的达观。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喝了一碗又一碗的“洋芋糊汤”,商洛人赓续血脉。熬煮了一锅又一锅“洋芋糊汤”,商洛人也把这救命饭做成了一道特色。于是乎,这看似简陋清苦的一碗饭,也成了商洛饮食的名片,是的,敝帚自珍,本地人喜欢它。也还是的,外地人也喜欢它,拿它当偶尔的调剂,还真有不可替代的滋润感呢。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有了玉米糊汤,商洛人借势也还成就了这里的另一道美食——“糊汤面”。这道在粥锅里下面条的美食,实际上关中东府一带也吃,所不同的是用小米煮粥。而商洛人就地取材,在糊汤里下面条,滋味也很是不错。这道看起来黏糊糊乱纷纷的粥面合一的饭,卖相确实不咋样,但味道确实好极了。记得写过别的文章,里面叙说的用“米儿面”招待京城领导的情景,其实当时吃的就是商洛的“糊汤面”,这位领导一次几乎包办一小盆,下一顿还指名道姓地要吃它,可见滋味之美。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有了那么多的洋芋,商洛人的“洋芋糍粑”也很有特色,千锤万击之后的粘稠得撕扯不开的糍粑,浇上这里特产的浆水,那又是一碗酸辣盈唇、筋韧耐嚼的好滋味。都知道西南一带的人好吃糍粑,其实商洛人的“洋芋糍粑”就很有特色,很值得尝试一番。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当然,玉米能成就的另一碗美味,也就是陕西关中一带都有的那一碗“搅团”,在商洛就更是唾手可得,虽然哄上坡,但吃的时候还是很欢乐的。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于是乎,商洛的以玉米、洋芋为基础食材的美味就有了系列,这是天赐眷顾,也是心灵手巧。老天生人在这里,也便有了养人的粮食。既然老天给了这些食材,那就用心地把它做好,不怨天不尤人,就这样好好地过日子。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当然,如果说商洛只有这些吃的,那也太单调清苦了些,这些只是基础,还有许多的好东西,比如以商洛山里的商芝草做铺垫配伍,蒸出的“商芝肉”,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当然,这道肉菜之所以美味,除过山货商芝,更有赖于这里放养的土猪。这里还有洛河水磨就的豆腐,就更是陕西几大名豆腐之一,当然再深加工的豆腐干更是美味,迟早都会在商洛的大街上看到一个个的售卖豆腐干的摊点,质感坚韧、口感细密、豆香浓郁,几乎是从商洛离开时的不二伴手礼。所有这些,都值得单独记叙,这里只是提个大概,为“洋芋糊汤”做个伴。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疙瘩火熬就的洋芋糊汤,值得去尝尝。“除过神仙就是我”的达观乐观,更是值得去感受一番。如此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感知,肯定会让你对商洛有深刻的难忘的美好印象。

【陕菜•食话】洋芋糊汤疙瘩火 除过神仙就是我

秦岭最美是商洛,一江清水送北京。这景象够引人的,有功夫去看看、尝尝,不定也会成仙呢!

来源:陕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