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就如西安“白鹿原”的名諱從曆史上的曾經走向現實的複原,是因為陳忠實老師的同名經典著作一樣,商洛的許多山川形勝、風土人情以至美味佳肴,也是随着賈平凹老師的描繪得以擴充傳播開來的。“洋芋糊湯疙瘩火、除過神仙就是我”這句話,本是商洛民間諺語,因了賈老師的著述,便也廣泛地流傳開來。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洋芋就是洋芋、馬鈴薯。“糊湯”則要多說幾句,按說就是大衆所說的“包谷糁子”,但商洛的朋友說不完全是,那一定是商洛山裡的玉米碾碎過兩遍“羅子”之後,再用商洛山裡的枯樹根燃着的旺火熬制,才能得到的黏糊糊甜絲絲香噴噴的美味,呵呵。至于“疙瘩火”,前面說的枯樹根就是,山民砍柴很環保,更多的是挖一些枯樹根,樹根耐燒但不規整,疙裡疙瘩的,于是把燃燒樹根生就的火就形象地稱之為“疙瘩火”。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疙瘩火熬就的“糊湯”,一般的标配是要放入“洋芋”蛋蛋同煮的,于是謂之“洋芋糊湯”。

商洛人愛吃洋芋糊湯,許多山裡娃就是吃着糊湯寒窗苦讀進而走出大山的,而且很有出息成就。每每有這樣的朋友一起,便會念叨起洋芋糊湯,說是一陣不吃很想。但實際上,他們會在再吃一頓洋芋糊湯之後感慨:這東西好是好,但不能天天吃,那時候的願望就是再也不喝這糊湯了!由此可見,這一味好東西,在商洛一定程度上是無奈之舉,是為了果腹,是找不到其它更多的東西時不能不吃不得不吃的東西,雖然它的口味不錯、據說營養也不錯,但畢竟是“雜糧”和薯類,本身應該是“主糧”的補充才是。但商洛人為什麼要曾經以之為主要的糧食?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商洛的氣候、土壤等,不太适合大面積種植小麥和水稻,但天無絕人之路,這地方偏偏就适合種植玉米和洋芋。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據統計數字,商洛玉米種植面積接近140萬畝,總産量接近7億斤,種植面積和總産量都居糧食作物之首。正是有了這大量的種植和出産,才使得商洛人吃“洋芋糊湯”有了底氣,種什麼吃什麼,這很正常。而且,由于商洛氣候偏陰涼,是以玉米的生長期長,且晝夜溫差大、玉米的含糖量等名額偏高等,是以這裡的玉米吃起來味覺更好。許多關中人和從商洛走到關中的人,經常性地要從商洛弄一些玉米來吃,就是基于它的品質和口味。更有意思的是,也許是這裡廣為種植玉米且曆史悠久,是以到現在這裡的老年人還稱之為“番麥”,其意自明,“番”地傳入的“洋作物”。當然,能稱之為“番麥”,也是這裡深厚的文化底蘊,文言文、書面語在民間也不鮮見。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至于洋芋,一般人都知道陝北種植多,其實商洛也很多,兩者的差別在于陝北洋芋多為沙土地種植,澱粉含量高而水分較少,适合做菜、适合蒸制等。而商洛的洋芋水分含量高,更适合煮制而食,于是就下鍋做糊湯。當然,“洋芋糍粑”也是這裡的美味,這一切都緣于食材的品質。據統計,商洛的洋芋種植面積達65萬畝左右,年産量将近3億斤。

這麼多的玉米和洋芋,讓商洛人的“洋芋糊湯”那麼可以恣意饕餮,當然,那麼多的玉米和洋芋,也就不會再有其它更多的糧食,不吃“洋芋糊湯”又吃什麼?

一鍋“洋芋糊湯”在“疙瘩火”的急火旺燒魚慢火文炖交織的熬煮中,咕嘟咕嘟,蒸騰的是氤氲的水汽、泛起的是成熟的氣泡、漾起的是玉米與洋芋交織的清香,當然,帶來的是溫飽,養育的希望。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這樣一碗香噴噴的“洋芋糊湯”,粘稠的質感、清甜的口感和潤澤舌尖味蕾、澆灌喉嚨肺腑的滾燙的溫感,帶給人們的是滿足感、幸福感。這時候隻需要再來點酸菜,那就是一碗山珍海味了。當然,就着疙瘩火的餘溫,還可以祛除山裡的冷風淫雨,讓人裡外都熱騰起來。于是乎,“洋芋糊湯疙瘩火、除過神仙就是我”。這是一種滿足,也可以看做是苦中作樂的自我慰藉,當然。更是一種樂天知命的達觀。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喝了一碗又一碗的“洋芋糊湯”,商洛人赓續血脈。熬煮了一鍋又一鍋“洋芋糊湯”,商洛人也把這救命飯做成了一道特色。于是乎,這看似簡陋清苦的一碗飯,也成了商洛飲食的名片,是的,敝帚自珍,本地人喜歡它。也還是的,外地人也喜歡它,拿它當偶爾的調劑,還真有不可替代的滋潤感呢。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有了玉米糊湯,商洛人借勢也還成就了這裡的另一道美食——“糊湯面”。這道在粥鍋裡下面條的美食,實際上關中東府一帶也吃,所不同的是用小米煮粥。而商洛人就地取材,在糊湯裡下面條,滋味也很是不錯。這道看起來黏糊糊亂紛紛的粥面合一的飯,賣相确實不咋樣,但味道确實好極了。記得寫過别的文章,裡面叙說的用“米兒面”招待京城上司的情景,其實當時吃的就是商洛的“糊湯面”,這位上司一次幾乎包辦一小盆,下一頓還指名道姓地要吃它,可見滋味之美。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有了那麼多的洋芋,商洛人的“洋芋糍粑”也很有特色,千錘萬擊之後的粘稠得撕扯不開的糍粑,澆上這裡特産的漿水,那又是一碗酸辣盈唇、筋韌耐嚼的好滋味。都知道西南一帶的人好吃糍粑,其實商洛人的“洋芋糍粑”就很有特色,很值得嘗試一番。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當然,玉米能成就的另一碗美味,也就是陝西關中一帶都有的那一碗“攪團”,在商洛就更是唾手可得,雖然哄上坡,但吃的時候還是很歡樂的。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于是乎,商洛的以玉米、洋芋為基礎食材的美味就有了系列,這是天賜眷顧,也是心靈手巧。老天生人在這裡,也便有了養人的糧食。既然老天給了這些食材,那就用心地把它做好,不怨天不尤人,就這樣好好地過日子。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當然,如果說商洛隻有這些吃的,那也太單調清苦了些,這些隻是基礎,還有許多的好東西,比如以商洛山裡的商芝草做鋪墊配伍,蒸出的“商芝肉”,也是這裡的一大特色。當然,這道肉菜之是以美味,除過山貨商芝,更有賴于這裡放養的土豬。這裡還有洛河水磨就的豆腐,就更是陝西幾大名豆腐之一,當然再深加工的豆腐幹更是美味,遲早都會在商洛的大街上看到一個個的售賣豆腐幹的攤點,質感堅韌、口感細密、豆香濃郁,幾乎是從商洛離開時的不二伴手禮。所有這些,都值得單獨記叙,這裡隻是提個大概,為“洋芋糊湯”做個伴。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疙瘩火熬就的洋芋糊湯,值得去嘗嘗。“除過神仙就是我”的達觀樂觀,更是值得去感受一番。如此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感覺,肯定會讓你對商洛有深刻的難忘的美好印象。

【陝菜•食話】洋芋糊湯疙瘩火 除過神仙就是我

秦嶺最美是商洛,一江清水送北京。這景象夠引人的,有功夫去看看、嘗嘗,不定也會成仙呢!

來源:陝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