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毛玠版《隆中对》谈战略制订

作者:canghaiqingfeng

谈到历史上的战略规划,大多数人首选的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的《隆中对》。从事实上来看,《隆中对》虽然对时局分析精准,论证清晰,但是依然是个无法完全实施的战略规划。先不论如何在那个冷兵器时代“跨有荆益”,实现两线的高效军事协同,就只说“外结孙权”这个北伐的前提都不那么牢靠(双方在荆州问题上有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如果我们放开视野,看看当时其他智谋之士的规划,会发现曹魏阵营中毛玠版的“隆中对”,规划的更合理,执行的也最彻底。

毛玠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与代理兖州牧的曹操有过一番谈话,据《三国志》记载,谈话内容大概如下:

“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荒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卫以财,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业可成也。”

这段谈话奠定了一定时间内曹操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的基础,为曹操迎献帝、败袁绍、征乌桓、平定北方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是一份顶级的战略规划。在谈话中,毛玠明确的指出此时天下大乱,人心浮动,需要一位雄才大略之人来收拾局面,袁绍、刘表之类的军阀看似强大,但是没有长远规划,难成大业。成大业的根本是要占领道德高地,要有实力,名实相符则大业可成。后来曹操也正是执行了这个战略,迎献帝至许,对内恢复经济,稳定局面,对外逐步剪灭军阀,荡平北方。

毛玠对论对今天的企业制订战略规划也有着极强的指导价值。

首先是正义性的问题。一个企业的成功,对内要能凝聚人心,提升组织能力,形成强大的内部动员能力,对外要能开疆拓土,提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构建强大的商业竞争力和壁垒。想要对内凝聚人心,提升组织能力,那么就必须在组织建设之初就给这个组织找到一个宏大目标和正义的理由,由此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并通过这样的文化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所以构建自身的文化,往往是勾画战略的基础,至少你勾画的战略蓝图要符合你的文化气质。现在很多企业都慢慢的理解了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却还是不清楚文化形成的机理,就只是在学习其他公司,往往会有邯郸学步的感觉。至于如何构建文化,这个我们改篇再谈。

其次是实力。市场竞争如果去除运气的成分,很多时候就是持续实力的比拼。你要有一定的资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关注自己的营收平衡,即使在快速扩张的时候也要充分的规划自己的营收模型(扩张时可以没利润,但是不能没有盈利能力)。在研发、供应链、服务效率/水平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自己的竞争维度,避免与竞争对手进行无差别同质化竞争。留出一部分现金储备以应对局面的突然恶化,永远与资本市场保持沟通,提前至少6个月启动融资。这些都是提升和保持自身实力的具体方案。

最后是领导人。说到这点其实有点不那么乐观,因为对于战略的判断、采用和执行都是领导人决定的,他的格局大、目光长远,可能就有好结果,他的格局小、目光短浅,这个战略就是一张废纸和一堆废话。与毛玠相类似的战略规划,沮授也提出过,两个人不约而同的都提出要迎天子以讨不臣,遗憾的是曹操真的去执行了,而袁绍只听进去了那些溢美之词,至于迎奉天子,恢复社稷的话,却没有记在心上。

历史从未重演,只是雷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