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天河英才 耀少年红芯
10月31日,天河区第四届青少年“天英汇”科技创新成果展活动在广州中学凤凰校区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天河区教育局主办,广州中学承办,天河区青少年科技协会、博弘素质教育平台、广州圆智方科技有限公司(创想·圆立方)协办,以“育天河英才 耀少年红芯”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给天河学子带来科技与艺术融为一体的创新盛宴。刘焕彬院士、天河区教育顾问吴颖民校长、华南植物园策划总工蒋厚泉,区人大副主任李笑娟、区政协副主席曹利元,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鸿,区科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宋爱平,区科协主席李春兰、广州市教育局科研处雷凤宇等领导,连同全区中小学校校长及部分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活动。

天河科普科创取得丰硕成果
在开幕式上,王海鸿局长致辞并指出,天河教育人坚守教育初心,注重学生自主、创新、特色发展,积极构建科学体验与文化浸润、创意创想与创新发明相结合的科学实践活动,全力打造青少年“天英汇”科技创新教育平台,实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两翼齐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加强科学与文化融合,多维度激励师生参加科技活动。”王海鸿说到,今年,天河区举办了15项区级科技教育赛事活动,参加了28项市级以上科技教育竞赛,共有3万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参与人数多、成果突出。在广州市科普知识竞赛中,天河区入围决赛的人数遥遥领先,占全市1/3。开展了学生科普科创短视频展示等线上科技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浏览量达到70万,点赞量超过200万,大大拓宽了科普教育传播途径;打造科技创新的文化标志原创歌曲七彩梦想,启动首届“天河小院士”的评选活动,讲好学校、教师、学生的科学故事,将担当、坚持、果敢的科学家精神塑造成一种文化,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二是加强科技与课程的融合,纵深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王海鸿介绍道,组建八大专委会,形成科技教师高端研修团队;广泛开展STEAM等创新教育,引导科技教育与各学科进行融合与创新,教育成果参加广州市的展示活动,数量居全市第一;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突出,省级科技创新类竞赛活动获奖达364项,居全市前列;全区入选市高中生“英才计划”35人,占全市总数1/4;6项成果代表广州市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的全省评选,占全市选送作品数的1/3。
五大亮点树立“天英汇”品牌
青少年“天英汇”科技教育品牌活动,旨在展示天河青少年科技教育风采,促进区内科技教育成果分享和交流,以成果展示、互动体验、动手实践等形式,拉近学生与科技的距离。今年的活动亮点纷呈,一是表彰先进、树立榜样。隆重的颁奖仪式鼓舞大家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开幕式上为天河区“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和10位“十佳天河小院士 ”和优秀指导老师颁发奖杯、奖牌和奖章,天河区体育西小学林雁校长和广州奥林匹克中学的李冰雁同学代表获奖学校和获奖学生作经验分享,为全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二是院士进校园。开幕式上,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院士在现场热烈的气氛中大声宣布活动启动,还兴致勃勃地为天河区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科技发展报告,让学生有机会与院士科学家面对面对话,聆听他们的教诲,感受科学家精神。三是多名专家一对一指导。科技专家现场聆听学生的创作理念和想法,并给予个性化点评。四是红色游园主题。本次活动还展出了十大科学家的生平和模型,了解他们的科学生涯和精神世界,让师生投入到科技教育工作中来。五是精彩的科技艺术表演。无人机与舞者的互动、炫酷的光影交错和具有爆炸力电子音乐,带领观众进入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双重空间,感受科技的神奇与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副校长张暖告诉记者,今年该校学生参加“天英汇”展览聚焦人工智能主题,比如有面向工业系统的颜色分拣机,面向生活实际的洗手液机等等。学校一直致力于帮助学生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科技教育实践。
在本次天英汇活动,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喜获天河区“十佳科技学校称号”,三位同学成为首届“天河小院士”,其中吴嘉南同学获“十佳小院士”称号。教导处副主任黎韵怡表示,学校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方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下,面向未来社会需求开设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多门课程,如人工智能、创意机器人、3D打印、航模等。其中初一年级学生普修人工智能校本课程,该项目入选广州市青少年STEM教育特色项目。师生科技比赛硕果累累,如吴嘉南同学荣获广东省天文比赛特等奖,全国奥林匹克天文赛三等奖,入选国家天文队集训,即将代表国家参加世界赛。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对天河区过去一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检阅和总结,也是对新一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总动员,树立了天河学子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信念,助力天河区各学校形成重视科技、争优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动天河科技教育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