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用让座谈谈物极必反

作者:磐玄
用让座谈谈物极必反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可谓家喻户晓,人们深深地被一位四岁宝宝的精神所感动,真不愧为道德典范。因此,无论在学校或家里,老师和父母通常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孩子,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位有道德的人。

当看到地铁里有人貌似不到四十岁也不肯给老人让座的时候,就凭我这小暴脾气,我知道肯定有人想走过去用四岁萌宝让梨的故事强烈地谴责他,然而,走近的时候,却发现,他已经睡着了。

地铁里的事儿,是假设的客观存在。于是不敢自称道家的我主观地站在″无”的立场去看待问题了。

一,坐着的,能起身去谴责别人,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

1,本身是一位老人(或者是孕妇儿童等需要被让座的人),将心比心。

2,不是一位老人(或不是孕妇儿童等需要被让座的人),能起身谴责却不让座,无心。

二,站着的,是原本站着还是让完之后站着的?

1,原本站着的,这种情形,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是贬义,因为有理由去谴责不让座的人,所以站着的腰不但不疼并且理直气壮,不用腰,用心。

2,让完后站着的,这种情形,之前有过一次谦让,之后再去谴责不让座的人,言行身教,有心。

三,不论坐着的还是站着的,发现不让座的人睡着了以后?

1,不谴责,从那位睡着了的人的立场能够理解他,不但不谴责他,还会同情他,有心。

2,谴责,能在地铁中这种喧杂的环境中睡着了,说明他真的累了,如果睡着的人是你,忍心去谴责他吗?无心。

综上所述,有谴责的人,有跟随谴责的人而谴责的人,有不谴责的人,有跟随不谴责的人而不谴责的人,人们都在假设的场景中客观存在过。

那么,让座和物极必反有什么关系?

问题来了,这就是哲学。哲学需要辩证,物极必反就是辩证关系。从比心到无心,又从用心到有心,再从有心到无心,这正是阐述让座与物极必反的关系。

道家给人的印象,用过去和现在的话来讲,有点匪夷所思。人们通常站在有的立场看待事物,注重有的可见的。而道家通常用″无”的立场看待事物,更注重无的不可见的。

法家用无,可以看清犯罪事实;兵家用无,可以明确制敌策略。

就像沙盘推演,站在″上帝”视角俯瞰全局,这其实就是站在″无”的立场。对于真实的战场,沙盘推演就是虚无空间。

有人说,″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让座、沙盘推演、虚无空间跟物极必反有什么联系?这四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毫无关联。”

是的,站在有的立场,四者毫无关联。而站在″无”的立场,何止毫无关联,简直有重大关联。

就像感冒、手机、化学、水,它们看上去有关系吗?

答案是有。手机有辐射会影响健康,工业废水会污染饮用水。看似毫无关联,却存在致命的因果关系。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这正是老子看待事物的方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