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阳光城进入“生死时速”12

欢迎关注“牧诗地产圈”,点击左上角头像,互动暗号加群可加入地产交流群,更多干货资料。

地产寒冬,阳光城,当代,恒大,基本上都在苦苦挣扎!这个行业的冬天已经很寒冷了,未来越来越难!

阳光城现在四面楚歌,三季报突然“变脸”,出现下滑。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5">1</h1>

10月28日晚,近年规模狂飙的房企新贵阳光城发布了2021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413.32亿元,同比增长8.59%,净利润29.12亿元,同比增长6.23%。

阳光城进入“生死时速”12

行业寒冬下,看似稳健的业绩表现,实则是主业已经报亏。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阳光城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仅有8670万元,较去年同期扣非净利润27.85亿元,下滑约97%,三季度单季扣非净利润巨亏,录得-17.52亿元,同比下滑274.27%。

其中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高达48.58亿元,同比增长320%,主因是与万物云换股产生了投资收益;

同时在资产减值损失上却也高达16.5亿元,同比大增518%,这部分则来自对部分项目计提跌价。

实际上由于换股产生的投资收益归列于非经常性损益利润,一增一减后,阳光城的扣非净利润也随之发生剧烈波动。

通常,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的下滑,意味着公司经营出现滑坡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突发亏损,却没有得到管理层的合理解释,激怒了来自险资泰康系的两位董事。

公告显示,10月28日召开的董事会临时会议上,对第三季度报告议案10票同意、2票反对、0票弃权。

代表泰康人寿和泰康养老的两名董事陈奕伦、姜佳立,对第三季度报告有异议,投下了反对票。

众所周知,业绩变脸,股东肯定紧张,何况是当下的市场?

10月29日阳光城开盘就一字跌停,3.22元的股价创出近七年新低,而今年以来已累计下跌47%,市值仅剩133亿元。

这与阳光城2020年销售规模超2000亿、进入全国房企排名前20的身份,极不相称。

扣非净利润的同比大减、来自泰康系的质疑,显然给市场情绪带来不小冲击。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36">2</h1>

雪上加霜的是10月28日,阳光城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下调至“B-”,展望“负面”,并将该公司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下调至“B-”,回收率评级为“RR4”。

同时,惠誉将上述所有评级从标准观察名单(UCO)中移除。

并且惠誉表示自2021年9月底以来,阳光城的在岸及离岸资本市场融资渠道趋紧,2022-2023年到期债券的交易价格位于不良水平。

惠誉相信阳光城有足够的资金在11月偿还2.4亿美元的可回售债券。

然而,如果该公司在较长时间内无法进入资本市场,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流动性压力。

一面是债券暴跌,另一面则是评级下调。

这些负面消息综合作用之下,使得阳光城在信用面遭受质疑,从而影响到之后的再融资行为,势必将加大其流动性压力,或出现危机。

今年以来,随着楼市监管政策不断收紧、行业经营风险持续扩大,众多房企销售业绩、净利润全面下降,阳光城也并不例外。

不管阳光城债券如何跌,都可以利用资本手段提振信心;不管阳光城的流言蜚语有多少,都能通过网络优化来扭转舆情;但是当阳光城每个人都人心惶惶,这家房企又该如何自救?

其实从行业发展来看,业绩和股价低迷不是阳光城一家面临的问题,是行业普遍现象,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这一轮的深度调整中,各大房企都在经历阵痛,最终熬过来的房企将更加成熟,拥有更大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1年对于房企来说都太艰难了,希望阳光城能够早日渡过难关。

今天的内容先介绍到这了,更多头条号干货,请关注公号“牧诗地产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