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生死营救4天4夜:39岁男子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浦南医院上演“生死时速”

作者:文汇网
生死营救4天4夜:39岁男子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浦南医院上演“生死时速”

“救危重,恩同天,医妙手,盛名传” “良医技高回春手,仁心德善济世人”精神奕奕的小成感激地将两面锦旗交到浦南医院重症监护室与心内科医护人员手中。

如果未曾经历半个月前的那四天“生死时速”,谁也不会把眼前的小成和那个急危重症病人联系在一起。从生死门经过,昏迷了4天4夜,醒来看见身边围着眼神中满是关切的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小成仿佛是睡了一觉。

时光回转到半个月前的一个下午。

正在工作的小成突发意识丧失,口唇发绀,晕倒在地。旁边同事见状立即上前探查,发现其呼吸心脏停止,众人立即现场胸外按压并拨打120求救。急救120团队迅速赶到现场,发现患者心脏停跳并伴室颤,当即行电除颤、胸外按压等抢救后送至浦南医院急诊室。

此时的小成虽然呼吸心跳已恢复,但四肢僵直抽搐,口吐白沫,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中,脑功能受损明显。从医学角度看,心跳骤停后不仅伤害心脏更伤害大脑,进而会造成全身损伤。小成心跳骤停的原因未明,生命仍处于极度危险中。

浦南医院第一时间调集多部门联动,急诊科、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医务科等科室严阵以待。

医院最快速度为小成完善冠脉造影、肺动脉CTA检查后,他被收入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早已做好了各项准备,呼吸机、控温毯、冰帽、气管镜、除颤仪、心肺复苏机、抢救车全部到位。

虽然小成恢复了窦性心律,但仍癫痫间断发作。监护屏幕上频发的室性早搏,极有可能再次发生室颤和心跳骤停;因此除了分析病因、维持电解质等内环境稳定以外,全科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电除颤等大型抢救。

时间紧迫,除了呵护脆弱的心脏,脑复苏和保护全身重要脏器也是极为重要,没有处理好,很有可能会出现严重永久性重度残疾。

小成随后呈现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状态,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肺部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继发性癫痫、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损伤、心律失常等情况。在重症监护室两位主任孙宝玲、郑文涛的带领下,重症监护室全体医务人员严阵以待,仔细全面评估和分析病情演变,制定详细的诊疗计划。

护士长赵小敏安排每个班次护士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夜间不能松懈,随时观察心电和血压等变化。床位医生徐明华更是一刻不敢放松,动态观察分析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维持内环境稳定,积极完成脑复苏、控制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保护、预防并发症等主要治疗目标。

一天,二天,三天,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日夜守候。第四天,小成终于醒了!此时他的状态已和入院时判若两人。

看到小成能自如对答,四肢遵医嘱活动,所有医护人员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放了下来。更令人激动的是,第五天小成可以下床活动了,这个与死神赛跑的过程仅仅持续了5天。第八天,小成顺利出院。

医生介绍,我国每年有约54万人发生猝死,其中大部分都是心源性的。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也可能出现脑功能永久残疾,因此在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

小成之所以能顺利得救,除了医护人员高超的医技外,离不开同事的心肺复苏和120急救医生的优秀表现,这是上海急救医疗综合实力的有力表现。

医生也呼吁,请市民有意识地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和除颤仪使用,当身边人发生心脏骤停的关键时刻,就可为他们争取宝贵的时间。

作者:李晨琰 金宇雅

编辑:吴金娇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