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水"并非进口于荷兰,在清朝晚期,由于荷兰是重要的通商国,所以引进的新事物大多被冠以"荷兰"字样,比如现在的洋葱,一开始叫做"荷兰葱",还有荷兰豆等。

“荷兰水”广告
"荷兰水"实际上就是现在说的汽水,通过化学的方式将二氧化碳注入到水中,人们饮用起来,清凉解渴。
早期屈臣氏“荷兰水”广告
一开始,"荷兰水"的生产用水是生水。后来由于人们对饮食卫生的看重,改用开水生产。
捕房在检查
开水生产的"荷兰水"会由捕房检测,合格之后会贴有红色标签,来证明"这是开水生产的荷兰水,可以放心饮用。"
“荷兰水”早期包装很精美,价格昂贵
这一改变,主要是因为晚晴时期全国疫情频发,最开始人们还采用传统的防疫手段"驱避疫鬼",后来由于近代西方医学的引入。
"驱避疫鬼"是古时常用的防疫手段
一些学习过西方医学的医者开始批评传统的防疫陋俗,并宣传科学的卫生观念,起到了"开民智"的效果。
晚晴街头的公用自来水管
随后,各省市开始兴办自来水厂,整理河道,设立卫生管理部门等一系列举措,使得全国各城市卫生情况好转。
博物馆中关于早期自来水厂介绍
而"荷兰水"改用开水生产,是因为部分不法商人,看见"荷兰水"的利润,偷工减料,直接取用未经处理的河道水生产,导致很多孩童食物中毒。
穿着海军军服的清朝孩童
之后才开始整顿,正规的"荷兰水"生产厂家开始使用煮开放凉的凉白开进行生产。
自来水厂的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