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水"并非進口于荷蘭,在清朝晚期,由于荷蘭是重要的通商國,是以引進的新事物大多被冠以"荷蘭"字樣,比如現在的洋蔥,一開始叫做"荷蘭蔥",還有荷蘭豆等。

“荷蘭水”廣告
"荷蘭水"實際上就是現在說的汽水,通過化學的方式将二氧化碳注入到水中,人們飲用起來,清涼解渴。
早期屈臣氏“荷蘭水”廣告
一開始,"荷蘭水"的生産用水是生水。後來由于人們對飲食衛生的看重,改用開水生産。
捕房在檢查
開水生産的"荷蘭水"會由捕房檢測,合格之後會貼有紅色标簽,來證明"這是開水生産的荷蘭水,可以放心飲用。"
“荷蘭水”早期包裝很精美,價格昂貴
這一改變,主要是因為晚晴時期全國疫情頻發,最開始人們還采用傳統的防疫手段"驅避疫鬼",後來由于近代西方醫學的引入。
"驅避疫鬼"是古時常用的防疫手段
一些學習過西方醫學的醫者開始批評傳統的防疫陋俗,并宣傳科學的衛生觀念,起到了"開民智"的效果。
晚晴街頭的公用自來水管
随後,各省市開始興辦自來水廠,整理河道,設立衛生管理部門等一系列舉措,使得全國各城市衛生情況好轉。
博物館中關于早期自來水廠介紹
而"荷蘭水"改用開水生産,是因為部分不法商人,看見"荷蘭水"的利潤,偷工減料,直接取用未經處理的河道水生産,導緻很多孩童食物中毒。
穿着海軍軍服的清朝孩童
之後才開始整頓,正規的"荷蘭水"生産廠家開始使用煮開放涼的涼白開進行生産。
自來水廠的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