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咯嘣脆的蛋散、一口吞香软的烧卖、节日代表莲蓉月饼、粽子......这些传统小吃,不仅仅见证了无数广东人的成长历程,更是在时间里沉淀,成为了城市的名片,它们有共同的名字——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像蛋散这一类传统小吃,因工序繁杂又费时费力近乎失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广小新带着你,走进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传统小吃,品尝无法复刻的味道。
蛋散,作为广式经典传统小吃,它早于清末时期就闻名大江南北。当时坊间就流传着「北有沙琪玛,南有蛋散」一说。
广式蛋散主要是用面粉、筋粉、猪油、鸡蛋等材料,混合后揉搓成片状后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配上糖浆或蜂蜜即可品尝。
一片好的蛋散,酥脆,入口即化且不掉渣。
你以为蛋散只是用面粉等材料油炸而成,其实每一份广式蛋散都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制作而成,十分考验师傅的功底。
即便现在有新派蛋散,像姜汁蛋散、松花蛋散......的出现,但也无法取代那份甜到发齁的传统蛋散在老广心中的地位。
视频加载中...
有很多人说:“很多时候,我们去老字号吃的不仅仅是味道,更是一种情怀。”
在时间的流逝里,广小新希望,传统小吃能得到传承,它们的样子、味道不应该只停留在记录片里,它们应该是会流动的非遗。
关注我,带你走进舌尖上的广东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