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个五方杂陈,人才荟萃的地方,来自山南海北,各省各县的人都有。人到哪里,吃喝也就到哪里,全国各地有名的餐厅都开了不少,味道各异,风格不同。老北京人哥几个凑一起,姐几个约上一局,都爱去热闹的地方,吃的人餐厅的人情味和乐呵。无论是整桌的席面,还是叫上三五个小吃甜点,会吃的都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让厨师和服务员都知道您是个吃主,厨师不能随便弄点什么东西来糊弄,服务员也不放飞扬跋扈的没有了仪式感。

北京的老吃主进餐厅讲究可多了,葱爆海参要吃丰泽园、烤鸭要吃全聚德、炒肝要吃天兴居、花茶要喝张一元等等,餐馆最讲究吃熟。一脚踏进餐厅,服务员要是能叫上你的姓氏,那是不用看菜单服务员就能信马由缰的搭配上你想吃的饭菜,让人感觉倍有面的事。
冬天老北京讲究吃铜锅涮肉。早年间,到了冬天老北京人都好吃铜锅涮肉,那年月没有电铜锅烧木炭加热,烧开水涮肉片,白菜、豆腐、粉丝,特别的简单。那时候物资匮乏,冬天绿叶蔬菜不是一般人家能吃上的,白菜粉丝豆腐,特别便宜都是冬天好找的食材。
吃涮羊肉最早是正阳楼,后来是东来顺,都是老北京老字号最出名的涮肉馆子。这些年北京的涮肉餐厅开了很多,牛街上的聚宝源每天都要排队4、5个小时才能吃上。满恒记、满福楼、南门涮肉、口福居也都是手切肉做得很好的老字号。
老北京铜锅涮肉,火锅内加清水或放些虾米、葱、姜、红枣、枸杞、紫菜就可以了,讲究的吃主会用口蘑汤,用炭火烧开后即可涮食。
老北京铜锅涮肉吃的是肉,羊肉的好坏直接影响吃住的感觉。寒冬腊月特别的冷,把剔尽板筋、肉枣、骨底的羊肉放在外面冻一下再切,现在有冰箱可以直接放把冰箱冷冻,但不能冻得特别是硬。
切片将冰冻好的肉削平整,片去肉上的一层薄膜,盖上白布,露出1厘米宽的肉块。当将肉锯切至肉厚度一半时,用刀把切好的一半折下,再继续切到底,使每片肉都成对折的两层并将不同部位的肉片分别码在盘中。切羊肉片时左手掌应压紧肉块和盖布,防止肉块滑动。每250克肉可切出20厘米长、5厘米宽的肉片40~50片,并要求达到薄、匀、齐、美。
羊肉要用阉割过的公羊。取其上脑肉质最嫩,瘦中稍带肥肉;小三岔就是五花肉;大三岔就是肉质一头肥一头瘦;磨裆瘦中带一点肥肉边;黄瓜条质地较嫩,瘦肉上有一点肥肉边;是吃涮羊肉最好的五个部位。先涮大三岔,肉比较肥,肥肉上的油脂起到了润锅的作用。
涮羊肉时吃主将少量的肉片夹入火锅里的沸汤中抖散,当肉片变成灰白色时,夹出蘸调料食用。肉片要随涮随吃,不要一次放得过多。肉片涮完后再放入配料。吃羊肉要想吃得过瘾,一盘肉倒入锅里面,让羊肉片均匀的受热,变色捞起就可以吃了,肉鲜嫩醇香。
在家自己涮羊肉,有时候买不到手切羊肉,就用羊肉片来代替。买羊肉片时选那些肉片稍微厚点的,喜欢吃肥肉买肥点的,特别的醇香,瘦点的细嫩。
现在吃火锅的次数多了,也不太分季节。在我厨房的置物架上,放着传统而古老的老北京铜锅,时尚科技的升降火锅,涮遍天下无敌的大汤锅,用电作为能源比用木炭更干净,味道更轻。涮火锅时搭配的食材也多了,羊肉、牛肉、毛肚、鸭肠、生菜等等食材,融合了老北京铜锅涮肉、重庆毛肚火锅、广东粤式火锅的吃法、文化和食材。
相关阅读
冬日时令美味 火锅鸡 有料火锅和涮锅的大合唱
在家涮火锅再不担心 食材老了、凉了、味道差了就靠这个"升降键"
2700多年历史演变的火锅 薪为火 锅为器 汤为煮 食为养 调为味
菊花火锅 看宫廷御膳火锅文化与民间美食 排场味道追求各有不同